“不知進退”真似假——烏龍的1945年9月9日南京對日受降儀式報道與轉述

烏龍的民國南京對日受降儀式及其後續故事(2/3)

辰陽子

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而作
爲紀念918事變83週年全面修訂


 總提要】所謂受降儀式,自古有之,是軍禮的組成部分。西方軍禮,大概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在中國,軍禮爲傳統的“吉、兇、軍、賓、嘉”五禮之一,早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已有專項記載——“以軍禮同邦國”。受降禮儀,是以敵人戰敗投降且被戰勝方接受而結束戰爭的一種儀式。受降禮最初多含於獻捷獻俘禮之中,後發展獨立,是更尊重戰敗方的一種終結戰爭的禮儀,顯示着人類文明的進步。《宋史•禮志二十四軍禮•受降獻俘》載:“太祖平蜀,孟昶降,詔有司約前代儀制爲受降禮。”亦即我國至遲在宋代已將受降禮列爲專項國家禮儀,且明示受降禮爲軍禮。但是,數十年前,以傷亡約三千五百萬同胞和巨大財產損失,外加包括人員犧牲在內的國際援助換來的作爲勝利者的受降儀式,被烏龍了,其作爲軍禮“同邦國”的作用被灌水,後患無窮。這種烏龍,如果僅僅止於當時也罷,可悲可嘆的是至今還在繼續着、擴散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

以軍禮同邦國。——《周禮·春官·大宗伯》

子曰:不知禮,無以立也。——《論語·堯曰第二十》

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老子·第六十三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老子·第七十一章》


(承前)

 

“不知進退”真似假——龍的194599日南京對日受降儀式報道與轉述

如前文《烏龍的民國南京對日受降儀式及其後續故事(1/3)——雖勝猶敗失威儀——烏龍的1945年9月9日9時中國戰區(南京)對日受降儀式》所述,不能不讓人感覺該儀式過程本身很是烏龍。就算是由於時間緊張,準備倉促,相關考慮與組織不夠周全,若止於此,倒也罷。可是,(本文初成稿的2014年8月的)數月前有一位居南京的老同事分享一個講抗戰情況的釣魚文鏈接,其中有圖2-1所示反映1945年9月9日9時中國戰區(南京)對日受降儀式的一張舊新聞照,被標註爲“岡村寧次步入投降儀式會場”。因見岡村背對中山先生像,感覺在如此莊嚴的“以”“同邦國”的受降軍禮上,不大可能安排如此入場,恐爲退場之誤,隨即向這位分享鏈接的老同事說明了自己的觀感並獲得認同。後來又注意到很多朋友分享包括該照片和類似圖注的類似鏈接,於是乎,逐漸意識到類似烏龍似乎已不能僅僅看作國軍當年的烏龍。如果有被解讀爲國人的烏龍的可能的話,那就不能不引起重視了。有鑑於此,感覺有必要進一步覈實有關情況並談談自己的基本認識。

經過一番搜索,發現四月網/文史/全球歷史《親歷1945年日軍南京籤降一幕》新浪歷史頻道《記者親歷1945年日軍南京籤降一幕》以類似編者按語:“1945年9月10月重慶《大公報》登載的一篇發自南京的航訊,作者爲該報特派員鴻增。鴻增親歷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光榮最肅穆的20分鐘’——1945年9月9日9點至9點20分,侵華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簽署中國戰區投降書。”開頭之後轉載了據稱爲當年《大公報》報道南京受降儀式的文章。文中亦見上述新聞照,且被註明爲“岡村寧次等步入投降儀式會場”(參見圖2-2),或爲“步入”說之始作俑者。但是,該文末又有“(9月9日航寄自南京,原載1945年9月9日重慶《大公報》。)”字樣,日期似有矛盾,難免讓人懷疑1945年9月9日或10日的重慶《大公報》確實登有該文的真實性。

另一方面,即便《大公報》當年的確曾經刊登前述網頁所示文章,似乎也有理由懷疑作者或署名人當時是否真的在受降儀式現場。《大公報》的該文編輯的禮儀常識、鑑別能力好像也難稱職。

網傳上述大公報文章當年是否真的如此存在過,暫且擱置不論。真正令人啼笑皆非甚至痛心的是2012年8月15日新華網圖片頻道《血與火的歷史·紀念抗戰勝利67週年》第4頁對同樣圖片也標註着“岡村寧次步入投降儀式會場”(參見圖2-3)。

 雖然圖2-3所示情景本身可以自明只能是退場,而非入場,再參照同在2012年8月15日新華網圖片頻道《血與火的歷史•紀念抗戰勝利67週年》中的第15頁“日本投降儀式”(參見圖2-4、5、6),自證加互證,足以充分證明。但是,究竟是權威媒體的求真能力已經出乎人們常識所及的如此之低下,還是某個環節或某些人有意混淆視聽?令人費解。(四月網/文史/全球歷史《親歷1945年日軍南京籤降一幕》新浪歷史頻道《記者親歷1945年日軍南京籤降一幕》中有同樣圖片)他們究竟如何取信於人呢?

幾十年前,國軍在戰場上和因國共合作以及盟軍的幫助得來的受降儀式上的表現都不太令人滿意,後來退出大陸,內因使然。但是,國軍同樣是國人,當年的《大公報》記者鴻增大概也是國人或族人。特別是,當我們看到國軍當年在受降儀式上的烏龍和可能的當年報道的烏龍,被包括著名權威機構在內的媒體和個人繼承着、延續着的時候,不能不令人感覺幾十年前的烏龍似乎不僅僅只是國軍和那個時代的烏龍,而且可能是我們民族尚缺足夠自我認識的烏龍。也許這樣的自我認識不足的可能的民族性烏龍,正是落後、捱打的重要原因。

120年前的甲午年我們輸了,人們找了這樣那樣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或許就是因爲我們的民族在當時比人家多了一點點烏龍?

再過幾天就是抗日戰爭勝利69週年紀念日,受降儀式及相關報道的烏龍竟然還在繼續。筆者寫此文,提示所見烏龍,衷心期望,明年慶祝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時候不再有此類烏龍。

(續後)

2014年8月27日初稿
2014年9月5日再校訂並補總提要
2014年9月12日修訂稿
2014年9月16日補充稿
2014年9月18日修訂並以此紀念918事變83週年
2014年12月4日第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臨近校訂稿
2021年9月8日略校再發於作者簡書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