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發言

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發言

       
        昨天我有幸與倪光南院士共同出席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題爲“走向開源”的第十屆網絡文化節開幕式。在會上的訪談環節我們先後回答了同學們關心的以下一些問題:
1、什麼是開源/您對開源的理解
2、什麼是開源軟件
3、爲什麼要開源
4、簡單介紹中國的開源狀況/中國國內軟件的開源/中國的開源軟件或者具有自主產權的軟件
5、我們可以用開源做什麼/開源能爲我們帶來什麼
6、開源軟件在企業中、學校中、日常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7、我們如何去開源:技術上、思想上、平時如何去做
8、中國軟件如何來面對開源
9、一句話來總結開源的理解或者看法
10、對開源的寄語和展望。
        同學們的問題幾本涵蓋了目前在國內對開源問題的質疑,我能有機會與倪院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師生、到會的中標軟件公司、康盛創想公司、尚觀科技等企業共同探討,深感莫大榮幸!
        這裏我把自己對以上問題的看法總結成文章,以便和朋友們相互交流,深入研究有關開源的理論問題。
        首先“開源”一詞來源於“開放資源(英文Open Source)”,“開放資源”被簡稱爲了“開源”一詞,所以“開源”不等於“開放源代碼(Open Code)”,“開放源代碼”只是“開源”的一種表現形式,“開源”還有其他表現形式。“開源”的哲學涵義是“開啓人類智慧之源”。因此“開源”應當是一個語義豐富的詞彙,而不僅僅是“開放源代碼”的意義。“開放源代碼”只是“開源”的狹義解釋,“開啓人類智慧之源”是“開源”的廣義解釋。
        其次,“開放源代碼”是信息社會里智慧經濟的生產資料;信息社會是依靠科學計算生產力的提高而發展的;開放源代碼是解放科學計算生產力的前提。
        第三,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開展開放源代碼運動是提高科學計算生產力的根本保障,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的需要。
        第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僅包括物質社會發展階段,也包括信息社會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僅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也要解決信息技術落後造成的信息不對稱的矛盾;信息技術落後造成的信息不對稱矛盾又是提高物質文化需求的屏障。
        第五,以“開放源代碼”爲代表的科學計算生產力是改善信息技術落後,彌補數字鴻溝,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根本保證;是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和諧社會理念的具體出發點。
                                 

        開放源代碼是事物客觀發展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趨勢,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只有積極面對開放源代碼這一事實,才能選擇正確方法,合理加以利用。“開放源代碼”涉及技術層面問題、法律層面問題、商業競爭層面問題、社會道德層面問題,文化層面問題、哲學層面問題。開放源代碼每個層面問題都需要我們人認真真去思考,去實踐,去找尋答案,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也不能片面地、局部看待開放源代碼的問題,尤其不能侷限某個層面內部爭吵,或在不同層面相互指責,如同雞對鴨講話,人對牛彈琴。而只有通過馬列主義思想才能認清開放源代碼的問題實質,才能合理利用開放源代碼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問題。
        科學發展觀就是以科學手段發展生產力的世界觀、就是生產力發展的科學世界觀。工業社會我們只是一味地追趕西方文明的腳步,信息時代爲中華民族提供了“開放源代碼”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通過“開放源代碼”我們可以掌握計算科技裏蘊含的人類智慧,充分發揮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追趕發達國家和地區,建設和諧社會。
        開源應當成爲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基於“開放源代碼”的教學應納入我國基礎教育體系;自由軟件應當成爲公共設施,由國家統一規劃實施,並加以合理利用。充分利用開放源代碼是我們建設小康社會、進一步解放科學計算生產力具體體現,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舉措,是馬列主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對新問題的新實踐。


                                                                                
                                                                                      王開源
                                                                                 2007,10,2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