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話微軟

多事之秋話微軟


一、
中國國家標準標文通UOF開始實施。
         2007年9月1日起中國開始在電子辦公領域實施文檔格式的中國國家標準標文通(UOF),保證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主權,促進國產軟件產業發展。

二、 2007年9月4日ISO組織已正式宣佈微軟OOXML在本次ISO的表決中失敗,OOXML的快速通道申請國際標準已經結束。
    ISO的投票規則的剛性條件如下:
    首先確定本次投票是否有效。投票成員需要超過總數的50%,投票纔有效。ISO共有104個成員,本次參與投票的有87票,所以,本次投票有效。然後,在去掉所有的棄權票(本次共18票棄權),有效票爲69票。然後OOXML在所有有效票中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才能通過:
    1、JTC-1中P成員必須是有三分之二的贊成票通過;
           2、在所有有效票中,反對票不得超過四分之一;
    而針對OOXML投票現在的統計結果是:41個P成員中17票贊同(含美國),15票反對(含中國),9票棄權。去掉棄權票的贊同和反對的比例是:17:15,幾乎一半對一半,離OOXML所需要的三分之二贊成票相差甚遠。微軟OOXML已經失敗了。
    在69張有效票中,支持51票,反對18票。反對比例爲26%,此前有報道說微軟得到了74%的支持,其實是在宣告自己失敗了。換言之,OOXML要成功通過的兩個剛性條件,微軟一個也沒有滿足。
        微軟中國的公關公司在國內的幾家媒體上幫助微軟意淫了幾篇微軟得到74%的支持、OOXML晉身國際標準幾成定局,算是安慰自己也好、算是粉飾自己的失敗也好,反正也就起個混淆視聽的作用,罪可氣的槍手文章說“用戶的選擇也是一種標準”,用戶都被MS劫持了,還說讓用戶選擇?豈有此理?!
        當然,微軟OOXML仍然有機會成爲國際標準,前提條件是OOXML把大家給它指出的技術缺陷和錯誤改掉。目前已經統計的重要技術問題超過了300條,而所有質疑已超過了10000條,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不亞於從新來一遍,但時間只有區區半年,難度可想而知,微軟需要加倍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使微軟OOXML脫胎換骨,真正符合國際標準的要求。
        中國的立場在本次表決中非常清晰明確地表達了出來,中國的反對票使國家標準充滿了生機。今年8月份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向新浪科技表示,微軟OOXML即使成國際標準也遭合理抵制。
     倪光南的理由是:"國內企業有理由不執行微軟所謂的國際標準,因爲我們已經告訴他有很多不符合國際標準的地方,因爲他知道我們反對他的標準,微軟要來找我們,我們可以跟他們討價還價。"
         看來微軟OOXML成爲國際標準之路還遙遙無期。

三、北京大學法律系的研究生狀告微軟程序威脅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
         2007年9月11日《法制日報》刊載了北京大學學生陸峯起訴美國微軟公司、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一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立案受理。
       陸峯是北京大學的法律碩士。他在購買了一臺預裝WINDOWSXP操作系統的筆記本電腦後,發起了國內第一起針對微軟“Windows正版增值計劃通知”程序KB905474的起訴。他認爲這一程序嚴重威脅了他的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侵害了他的消費者權益和財產權益。
        陸峯在起訴書中稱,根據WindowsXP系統自動更新的警告,他在筆記本電腦上安裝了“Windows正版增值計劃通知”程序 KB905474。據介紹,該程序的目的是驗證原告計算機所裝的WindowsXP操作系統是否爲正版軟件。該程序將在原告計算機內永久存在,被告可以定期運行該程序;且該程序將收集到的原告計算機信息和個人信息,通過INTERNET發送給被告,被告可以與第三方共享這些信息。
        陸峯認爲,“Windows正版增值計劃通知”程序KB905474對他計算機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造成了重大威脅,並對其計算機所有權的行使造成了妨礙。並且在他安裝上述程序的過程中,被告以格式合同的形式排除了他的合法權利,對他做出虛假陳述,且隱瞞重要事實,違背了被告應盡的提示告知義務,侵犯了原告作爲消費者和最終用戶應享有的合法權益。
        此外,在安裝完該程序後,被告確認原告的操作系統爲正版軟件。但是,原告在被告官方網站上無法下載被告承諾的正版升值服務。因此,原告根據被告的提示,在其官方網站上下載了另外一個驗證操作系統版本的檢測工具軟件。而該軟件在運行過程中沒有向原告做出任何提示或說明,直接得出了檢測結果。被告的該檢測工具軟件嚴重侵犯了原告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原告因無法解決下載正版升值服務的技術問題,只好通過被告網頁的指引,向被告尋求技術支持。但是被告利用其在市場和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向原告提出了顯失公平的技術支持收費條款。根據被告官方網站的技術支持網頁上的陳述,如果原告要向被告尋求技術支持,解決原告計算機不能下載被告升值服務的技術問題,原告須向被告支付技術服務費300元。“被告300元的技術支持收費條款違反了我國價格法第七條的規定,實際上剝奪了我合理獲得被告技術支持服務的權利。”陸峯說。
        陸峯請求法院撤消被告與原告訂立的本案訴爭程序的安裝許可協議,判令被告刪除獲取的原告計算機信息和個人信息,判令被告向原告公開其獲取原告的信息,禁止被告在任何場合下以任何目的、任何方式使用其獲取的上述信息;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提供卸載工具,卸載其安裝在原告計算機上的訴爭程序。陸峯還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在全國發行的報紙上公開向原告賠禮道歉,並撤消被告技術支持服務中顯失公平的收費條款,責令被告以公平合理方式向原告提供技術支持服務,賠償原告1350元費用等。
        陸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希望通過這個訴訟,能對維護國家和廣大微軟系統用戶的利益,做出些微小的貢獻。" 
        這無疑是給微軟中國公司的窘境火上澆油。

四、
歐盟反壟斷裁決駁回微軟大部分上訴請求。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7日15:40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針對微軟就歐盟2004年反壟斷裁決提起的上訴,歐洲初審法院今天公佈了判決結果:駁回微軟大部分上訴請求。此舉標誌歐盟反壟斷機構再獲重大法律勝利。
    2004年3月24日,歐盟裁定微軟壟斷罪名成立,對其處以4.97億歐元(約合6.13億美元)的罰款。與此同時,歐盟還要求微軟向競爭對手提供通信代碼,並推出不集成媒體播放器的Windows版本。
  歐洲初審法院在裁決書中稱:“消費者無法獲得未集成媒體播放器軟件的Windows操作系統,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基於這一原因,我們認爲,微軟並未針對媒體播放器軟件單獨收費,與消費者沒有被迫使用Window媒體播放器之間沒有關聯。”歐洲初審法院的上述裁決由一個13名法官組成的大審判庭做出,並進行了電視現場直播,這在同類案件中還是第一次。
        對於歐盟反壟斷機構而言,這是一個重大勝利。歐洲初審法院的裁決爲這個調查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歐洲初審法院是歐洲第二高等法院,其裁決相當於最終裁決。
        與此同時,微軟在經過7年的反信任官司後,最近向愛荷華州的民衆支付了1億8千萬美元。據消息稱,微軟將爲此次案子支付1億8千萬美元外加7800萬美元的違法費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國內軟件公司要是學會了打官司這招,還不把微軟告趴下!什麼輸入法公司、媒體播放器企業、辦公軟件廠商、操作系統廠商,受微軟壓迫的民族軟件企業還不都站出來!

五、
微軟宣佈大中華區CEO陳永正即將離職。
        新浪科技訊 9月19日上午消息,新浪科技從可靠渠道獲悉,微軟將於今日宣佈大中華區CEO陳永正即將離職,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有望接任,微軟中國目前未證實該消息。另據內部人士透露,陳永正離職後,將出任NBA中國區總裁。雖然陳永正事後有美麗解釋,微軟有振奮人心的聲明,但都擋不住關心微軟及微軟中國人們對其的揣測。

六、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頒佈。
        2007年09月30日來自《中國黨政幹部論壇》的報道,第10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這部法律的頒佈不僅是中國法制建設的一件大事,對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法律體系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也是中國經濟建設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里程碑。
雖然反壟斷法的正式實施日期要到2008年8月1日,並且到現在爲止,除了這樣一部法律草案以外,我們甚至還不知道具體由哪個部門來具體實施,這也從另外角度說明中國是多麼需要這樣一部法律。此前,微軟等跨國公司明目張膽把中國作爲獲取壟斷利潤的最後堡壘,無非就是無論它怎麼做,在中國都無法可依。這些跨國公司在國際社會正遭遇越來越多的公開訴訟,惟獨在中國順風順水。如歐盟、韓國都先後對芯片企業微軟、英特爾提出反壟斷訴訟,歐盟還毫不手軟地判決微軟視窗操作系統中捆綁“媒體播放器”違法。在中國,隨着微軟不斷的政府級公關活動,中國的許多頂級軟件企業都以戰略合作伙伴的形式納入了微軟的版圖。
  中國反壟斷法的誕生,無疑對規範像英特爾、微軟這樣的跨國IT企業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在中國市場的作爲有了法律制約。但這個法律還有待於完善,某些專家寄希望於反壟斷法能創造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是一相情願。因爲中國企業一直缺少技術創新。而且即使這些跨國壟斷企業在中國被起訴,面對漫長的訴訟過程,估計沒有什麼企業能夠堅持下來,即使在堅持中僥倖勝訴,在目前的狀態下,中國也不太可能如歐盟那樣對這些壟斷企業罰幾億美元。反壟斷法的最後執行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一致行動,如果這些跨國企業通過建廠、投資等方法讓有關機構成爲利益關聯體,在中國實施反壟斷法就難了。
不管怎樣,做爲號稱“經濟憲法”的反壟斷法的出臺與實施,對於跨國IT壟斷企業在中國,就是一把利劍,必將發揮出積極作用。

七、中美知識產權爭端再起。
        在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9月25日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美國再次要求設立一個專家組調查美中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的爭端。中方對此表示遺憾。
美國今年4月把中國知識產權問題訴諸世貿組織,並於8月首次提出設立專家組的要求,但被中方依據相關規則駁回。在第二次提出設立專家組要求後,專家組將自動成立。
  在25日的爭端解決機構會議結束後,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盧先堃參贊說,自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案4月在世貿組織出現以來,中方已多次闡明相關原則立場。在此案磋商階段,中方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中方一直認爲,經過近30年的努力,特別是通過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現行知識產權立法已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
  盧先堃說,美方的行爲意在額外增加發展中成員《TRIPS協定》(全稱爲“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之外的義務,這與《TRIPS協定》第一條關於“各成員有權在其各自的法律制度和實踐中確定實施《TRIPS協定》的適當辦法”的規定嚴重背離。對此,中國堅決反對,相信其他發展中成員也不會接受由此帶來的後果。
  盧先堃表示,中方將依據世貿組織規則積極應訴,切實維護中國在世貿組織規則下的權益。
        而在美國政府背後支持的美國企業就有微軟公司,本人王開源正是在今年四月看到中美知識產權爭端後一時難以平心中怨氣纔在北京大學抗議比爾蓋茨的。當前微軟又欲通過軟件限制打擊國內盜版,美其名曰,Vista內置的全新軟件保護平臺,能夠檢測電腦所運行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是否是正版,如果是非正版,爲了保護用戶免受惡意軟件的危害,電腦將有可能進入Windows Vista功能受限模式(或稱縮減功能模式)”。一旦微軟在中國等市場實施“縮減功能限制”,衆多盜版用戶將面臨無法正常使用系統的局面。Vista操作系統中的限制功能,可以使盜版用戶的瀏覽器一個小時後出現黑屏,同時不顯示開始菜單或任務欄,甚至連桌面也不會顯示。以上幾點都爲微軟最新加載在Vista操作系統中的反盜版技術。這使我想起11 年前中關村的一樁公案,當時江民公司爲了對付市面上盜版的KV300殺毒軟件就在軟件中設計了一個叫“邏輯鎖”的東西鎖住盜版用戶的硬盤,結果導致成千上萬的電腦用戶硬盤被鎖,最後還是公安部計算機安全處(當時叫這個名字)出面制止了江民公司的行爲,並罰款江民公司3000元人民幣。道理很簡單,公安機關認爲懲罰盜版犯罪行爲是司法部門的權力,企業無權代爲執行國家法律,而江民公司的“邏輯鎖”無疑損害了違法人的利益,也屬於犯罪行爲。今天微軟公司做爲一家外企,想替主權國家的執法機關行使法律權力的行爲離激起公憤不遠了!

八、微軟員工自曝家醜:Excel 2007數學不及格。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微軟Excel 2007電子製表軟件近日被發現存在一個Bug,在計算特定數值的乘法時會出現錯誤。
  微軟員工大衛·蓋納爾(David Gainer)在博客中稱,如果用戶試圖用Excel 2007做特定數值的乘法,而且結果剛好是“65535”,則Excel會顯示錯誤的結果“100000”。他說,當Excel 2007計算“77.1x850”、“10.2x6425”、以及“20.4x3212.5”時,均會顯示錯誤的結果。但奇怪的是,Excel 2007計算“16383.75x4”時並不會出錯。
  蓋納爾表示:“通過進一步測試,我發現當計算結果爲65536時,Excel 2007也存在類似的錯誤。事實上,Excel 2007在運行計算的過程中並沒有出錯,而當顯示計算結果時,它遇到了問題。”他同時稱,這一Bug僅限於65534.99999999995到 65535之間的6個數字,以及65535.99999999995到65536之間的6個數字。微軟目前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暫時就到這裏,我該休息了,現在是北京時間凌晨四點五十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