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學習 --客戶價值模型 RFM

RFM模型引入

比如電商網站要做一次營銷活動,需要針對不同價值的客戶羣體進行分羣,對於高價值的用戶推薦手錶,珠寶等高端商品,對於低價值用戶推薦打折促銷的廉價商品,當然還有以下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考慮的:

1.誰是我的最佳客戶?

2.誰即將要成爲流失客戶?

3.誰將有潛力成爲有價值的客戶

4.哪些客戶能夠留存?

5.哪些客戶會對你目前對活動有所反應?

那麼最終的問題是如何對客戶進行分羣,即如何建立客戶的價值模型呢?

在傳統企業和電商衆多的客戶細分模型中,RFM模型是被廣泛提到和使用的。

RFM模型是衡量當前用戶價值和客戶潛在價值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RFM是

Rencency(最近一次消費),

Frequency(消費頻率)、

Monetary(消費金額),

三個指標首字母組合,如圖所示:

一般情況下RFM模型可以說明下列幾個事實:

1.最近購買的時間越近,用戶對產品促銷互動越大

2.客戶購買的頻率越高,客戶就品牌的滿意度就越大

3.貨幣價值將高消費客戶和低消費客戶區分開來

如圖所示,根據RFM模型,就可以統計在某一段時間內,用戶最近的消費間隔,消費次數和消費金額,再根據使用k-means算法對用戶進行聚類分羣

注意一點,不僅僅可以侷限於這三個數據字段,還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加入其他字段,進行調整模型。

 

我們可以根據RFM模型計算出所有用戶的RFM值形成一個二維表:

userid,    R值,     F值,    M值

1     2019-11-01     5      10000

2     2019-10-01     4      800

對於以上數據的量綱不一致(單位不統一),所以要對數據進行歸一化

如何歸一化?---需要自定義歸一化的規則!即建立一個評分標準?

如何建立評分標準?----根據運營/產品的經驗,做一個標準

R: 1-3天=5分,4-6天=4分,7-9天=3分,10-15天=2分,大於16天=1分

F: ≥200=5分,150-199=4分,100-149=3分,50-99=2分,1-49=1分

M: ≥20w=5分,10-19w=4分,5-9w=3分,1-4w=2分,<1w=1分

根據上面的打分規則就可以對數據進行自定義的歸一化,得到如下類似結果:

userid,    R值,   F值,       M值

1          5        1        2    

2          1        1        1   

那麼現在數據已經歸一化了,如何對數據進行分類?--肯定不能簡單的將數據直接丟到三維座標系,因爲座標系的原點不好確定,且三維座標系只能分爲8類

所以應該使用算法進行分類(聚類)--讓算法自動學習用戶之間的相似度,然後相似度高的用戶,自動聚成一類,最後完成聚類的劃分

 

計算流程

首先對所有用戶的最近一次消費時間/總共消費次數/總共消費金額進行統計

再進行歸一化(運營/產品提供的打分規則)

再使用算法進行聚類(K-Means)

根據聚類結果給用戶打Tag(標籤)

 

RFM詳解

R值:最近一次消費(Recency)

消費指的是客戶在店鋪消費最近一次和上一次的時間間隔,理論上R值越小的客戶是價值越高的客戶,即對店鋪的回購幾次最有可能產生迴應。目前網購便利,顧客已經有了更多的購買選擇和更低的購買成本,去除地域的限制因素,客戶非常容易流失,因此CRM操盤手想要提高回購率和留存率,需要時刻警惕R值。

如下圖,某零食網店用戶最近一次消費R值分佈圖:

1、客戶R值呈規律性的“波浪形”分佈,時間越長,波浪越小;

2、最近一年內用戶佔比50%(真的很巧);

數據分析:這個數據根據向行業內專業人員請教,已經是比較理想了的。說明每引入2個客戶,就有一位用戶在持續購買。說明店鋪復購做的比較好。

 

F值:消費頻率(Frequency)

消費頻率是客戶在固定時間內的購買次數(一般是1年)。但是如果實操中實際店鋪由於受品類寬度的原因,比如賣3C產品,耐用品等即使是忠實粉絲用戶也很難在1年內購買多次。所以,有些店鋪在運營RFM模型時,會把F值的時間範圍去掉,替換成累計購買次數。

如下圖,某零食網店用戶購買頻次圖(如1個客戶在1天內購買多筆訂單,則自動合併爲1筆訂單):

1、購買1次(新客戶)佔比爲65.5%,產生重複購買(老客戶)的佔比爲34.4%;

2、購買3次及以上(成熟客戶)的佔比爲17%,購買5次及以上(忠實客戶)的佔比爲6%。

數據分析:影響復購的核心因素是商品,因此復購不適合做跨類目比較。比如食品類目和美妝類目:食品是屬於“半標品”,產品的標品化程度越高,客戶背叛的難度就越小,越難形成忠實用戶;但是相對美妝,食品又屬於易耗品,消耗週期短,購買頻率高,相對容易產生重複購買,因此跨類目復購併不具有可比性。

 

​​​​​​​M值:消費金額(Monetary)

M值是RFM模型中相對於R值和F值最難使用,但最具有價值的指標。大家熟知的“二八定律”(又名“帕雷託法則”)曾作出過這樣的解釋:公司80%的收入來自於20%的用戶。

這個數據我在自己所從事的公司總都得到過驗證!可能有些店鋪不會那麼精確,一般也會在30%客戶貢獻70%收入,或者40%貢獻60%收入。

理論上M值和F值是一樣的,都帶有時間範圍,指的是一段時間(通常是1年)內的消費金額,在工作中我認爲對於一般店鋪的類目而言,產品的價格帶都是比較單一的,比如:同一品牌美妝類,價格浮動範圍基本在某個特定消費羣的可接受範圍內,加上單一品類購買頻次不高,所以對於一般店鋪而言,M值對客戶細分的作用相對較弱。

所以我認爲用店鋪的累計購買金額和平均客單價替代傳統的M值能更好的體現客戶消費金額的差異。

教大家一個特別簡單的累積金額劃分方法:將1/2的客單價作爲累積消費金額的分段,比如客單價是300元,則按照150元進行累計消費金額分段,得出十個分段。

現以國內某知名化妝品店鋪舉例,店鋪平均客單爲160元,因此以80元作爲間隔將累積消費金額分段,從表中可以很明顯發現,累計消費160元以下用戶佔比爲65.5%(近2/3),貢獻的店鋪收入比例只佔31.6%(近1/3),具體如下:

基於RFM模型的實踐應用

主要有兩種方法來分析RFM模型的結果:用基於RFM模型的劃分標準來進行客戶細分,用基於RFM模型的客戶評分來進行客戶細分。

 

基於RFM模型進行客戶細分

CRM實操時可以選擇RFM模型中的1-3個指標進行客戶細分,如下表所示。切記細分指標需要在自己可操控的合理範圍內,並非越多越好,一旦用戶細分羣組過多,一來會給自己的營銷方案執行帶來較大的難度,而來可能會遺漏用戶羣或者對同個用戶造成多次打擾。

最終選擇多少個指標有兩個參考標準:店鋪的客戶基數,店鋪的商品和客戶結構。

店鋪的客戶基數:在店鋪客戶一定的情況下選擇的維度越多,細分出來每一組的用戶越少。對於店鋪基數不大(5萬以下客戶數)的店鋪而言,選擇1-2個維度進行細分即可。對於客戶超過50萬的大賣家而言可以選擇2-3個指標。

店鋪的商品和客戶結構:如果在店鋪的商品層次比較單一,客單價差異幅度不大的情況下,購買頻次(F值)和消費金額(M值)高度相關的情況下,可以只選擇比較容易操作的購買頻次(F值)代替消費金額(M值)。對於剛剛開店還沒形成客戶粘性的店鋪,則可以放棄購買頻次(F值),直接用最後一次消費(R值)或者消費金額(M值)。

 

通過RFM模型評分後輸出目標用戶

除了直接用RFM模型對用戶進行分組之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方法是利用RFM模型的三個屬性對客戶進行打分,通過打分確定每個用戶的質量,最終篩選出自己的目標用戶。

RFM模型評分主要有三個部分:

1、確定RFM三個指標的分段和每個分段的分值;

2、計算每個客戶RFM三個指標的得分;

3、計算每個客戶的總得分,並且根據總得分篩選出優質的客戶

比如,實操的過程中一般每個指標分爲3-5段,其中R值可以根據開店以來的時間和產品的回購週期來判定,F值根據現有店鋪的平均購買頻次,M值可參考上文客單價的分段指標。

舉個例子:

確認RFM的分段和對應分段的分值之後,就可以按照用戶情況對應進行打分。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對此產生質疑,我如何驗證這個給予的分值就是合理的呢?一般使用經驗值或用算法模型進行驗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