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內核學習-環境搭建和使用-2.開發環境搭建

接前一篇文章,如下繼續搭建開發環境

開發環境的搭建就是編譯工具的搭建過程。我們稱之爲“編譯工具鏈cross chain”。裏面包含gcc ,make,ld等常見的編譯工具。
編譯工具有版本要求,一般來說,SOC供應商都會有提供,每一款SOC支持的GCC版本也是不同的。不能隨便混用。主要原因是GCC有很多的特性,每個版本都不一樣。很多時候還不能向後兼容。

本文需要懂:虛擬機的使用方法,tar,vim命令的使用

本文通用性較強。

一、搭建過程

1.將光盤目錄中的"LINUX平臺工具的所有文件拷貝到虛擬機裏面"。
2.解壓GCC編譯工具,這裏編譯kernel和uboot的GCC版本是不一樣的。

sudo tar jxvf arm-linux-gnueabi-4.5.1.tar.bz2 -C /
vim ~/.bashrc   打開bash配置文件並編輯

在文件末尾中加入:export PATH=/usr/local/arm/4.5.1/bin:$PATH
如下圖
注意:上面的路勁是你的上面解壓的GCC工具的路勁,具體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保存並退出後,重啓啓動新終端,輸入arm按tab鍵,如果有如下輸出,說明編譯器安裝成功了,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二、總結

過程還是比較容易的,通過以上的搭建,就可以使用這些增加的工具來make我們的內核了。當然有了這些工具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搭建IDE環境(集成開發環境),這樣更方便的爲我們查看代碼。
常見的環境有eclipse、source insight、vim+ctags。

擴展
eclipse在ubuntu中直接用apt安裝eclipse-cdt就行。
source insight只有windows版本的,在linux運行需要安裝wine輔助工具。首次用感覺挺難安裝成功。
vim+ctags是字符界面的。

gcc工具也有分32位和64位的。32位的GCC不能在64位系統中運行。我就遇到這個這個問題。在運行gcc工具的時候說“找不到這個文件。”。後來又換成32位的ubuntu系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