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擁有自由支配時間?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學習,都少不了講究“效率”二字。然而也越來越多的人經常會有種時間不夠用的感覺。那如何有效的利用時間,提升效率呢?這篇文章將會告訴你如何在不影響質量的同時,用更短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想要提升自己工作效率的小夥伴們不妨進來看看。

  • 受疫情、跳槽高峯期影響,公司人員流失。越來越多的工作量,壓在了現有工作人員的身上。
  • 新的一年,公司找尋新的渠道、新的模式。爲了降低嘗試成本,給很多崗位上的人,都追加了全新的工作任務。
  • 謀求發展,渴望進步。你在職場中尋求更多機會的同時,也意味着,你必須承擔更多的工作責任。
  • 工作之外,你還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習,留給自己,留給家人。

越來越多的工作,與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永遠充滿了矛盾。

但再忙的公司裏,也總會有看起來相對輕鬆的人。他們可能來自高層、中層,也可能來自基層。其中,有應付交差的人,也有甩手掌櫃。

然而,能用更短時間,出色完成更多工作的人,同樣也會存在。

擁有更多可支配時間,不是哪個階層、哪個崗位,都能爲自己贏得特權。學會如何用更短時間,完成更多工作,就是最直接的答案。這不僅是在爲公司節約成本,也是在爲自己,找回學習成長、展現自我、享受生活的時間。

我們往往渴望“擁有自由時間”的結果,卻忽略了“壓縮工作時間”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容易。

一、加速篇——刻意練習

你有沒有爲自己的工作設定過時限?

不是上司要求你,必須一天內寫出方案;不是快到下班時間,不得不加緊速度;只是爲了提升自己的工作速度,而專門設定時間限制?

《刻意練習》的理念,被人們廣泛接受。大家都認同,專家級的水平,可以通過刻意練習而成就。但換個角度來看,專家級的速度,其實也可以通過訓練而掌握。

在剛開始寫文章的時候,我一個小時的文字輸出量,大概也就幾百字,不會超過1000字。手生只是一方面,在寫作的時候沒有明確的時間概念,纔是最大的問題。

所以,即便在我開始寫作一年、兩年後,依舊保持着這樣的速度,沒有獲得絲毫增長。

我本以爲,創作這種事情,作爲腦力工作,是無法將時間壓縮的。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受邀請去一所中學,爲學生們做分享。在和一位老師的交流中,她提到,新生面對考試時,難免會存在題答不完的現象,不論在哪個成績區間的學生,這種問題都有出現。

老師們採取的對策,也非常簡單。要求學生在平日裏做習題、做模擬的時候,都在計時狀態下答題。用不了多長時間,學生們答題慢的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

這給與了我不少啓發,學生可以通過速度訓練,而提升答卷速度。而且他們在考試時所進行的,也並非只是體力勞動,同樣也是一種腦力輸出。那麼,是否我也可以通過這種練習,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

所以,我開始爲自己寫作設定時間限制,嘗試用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創作任務。逐漸的,我每個小時的寫作速度,可以維持在1000字、1300字、1600字、2000字。甚至在部分領域裏,也可以完成每小時3000字的編寫。

看到這裏,或許你會有所疑問:“我所在的領域,我的工作性質,能否進行這樣的時間壓縮?”

我想說的是,我在寫文章、寫策劃案、寫軟文時,都通過刻意的效率練習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雖然提升的比例不同,但終究都有所提升,結餘出了更多的時間。

而在我的幫助下,很多朋友、工作夥伴也都獲得了效率的提升。無論他們的工作崗位是程序、平面設計、產品。他們可以用遠超過去的速度,完成熟悉的工作,這就爲他們自己贏得了更多的時間。

無論這個時間是用在承擔更多工作,從而脫穎而出;還是通過學習,讓自己離夢想更近一步。

有更多的可支配時間,就意味着有無限的可能。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日常的工作中,絕對不會缺少時間限制。只不過這種限制,往往是外界所賦予的,遠達不到我們的潛能上限。甚至有很多人,因爲工作時間足夠寬裕,反而還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如果你也喜歡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就請有效利用《刻意練習》的模式,把時間從低效率的工作模式中搶救出來。

1. 脫離舒適區——有意識的提速

用拖沓的方式,完成熟悉的工作,重複多少次,效率也很難提升。

提升的精髓,在於持續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從一個可行的小目標開始,每小時工作量提升20%,或者做完一件工作的時間縮短20%。

當你適應了這個速度後,就需要立刻轉入下一個挑戰當中,而不是停止在一個小的提升中止步不前。

熟悉20%的提速,無法讓你一下子就飛躍到100%的提速成果。你需要持續而有節奏的增加提速量。

2、大量重複——全方位適應

走出舒適區,提高工作速度,不僅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適應。

更高的工作效率,意味着你的身體和思維,都需要全新的運作模式。

這也正是爲什麼20%的提速在剛開始可能並不容易,但一段時間後就會遊刃有餘。

大量的重複訓練,會改變人大腦內各種激素的分泌模式。尤其是很多“壓力激素”,如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皮質醇等物質,都會因爲突然增加的壓力而大量分泌,使人產生不適應的感覺。

而激素的分泌會出現脫敏現象,隨着你的刻意鍛鍊,“壓力激素”的分泌終究會減少,高速工作帶給你的壓力感也會越來越少。

當然,有一點也不得不提。把原先兩個小時的工作量,壓縮到一個小時內完成,固然會提高人的工作壓力。

但對於提前完成工作後的一個小時呢?你不僅擁有壓力釋放的舒暢,更擁有效率提升帶來的成就感。

3、有效反饋——速度就是見證

反饋可以給人持續付出的動力。

無論是“上癮模型”,還是“Octalysis八角分析法”,很多著名的驅動力研究,都認可反饋是讓人持續投入的關鍵要素之一。

而在工作提速的嘗試中,你可以獲得最直接有效的即時反饋。

無論是工作完成時間的縮短、單位時間內工作量的增加。還是工作完成後,可支配時間的不斷增多,都將向你證明,你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當然,有一點要特別注意,提高速度,並不能以降低質量爲代價。

來自領導、來自用戶的反饋,都可以讓你清楚的瞭解到,自己工作質量是否有維持在水平線上。

如果跳躍某個階段後,你感覺自己在速度上能夠完成,但工作質量卻有了一定下滑,那就一定不能再貿然拔高速度。而是要在現階段速度下,讓自己的工作質量能夠得以恢復水準。

二、補速篇——常態積累

一些需要靈感和創意的工作,雖然也能通過刻意的速度練習,提高完成效率。

但提高的難度就相對較大。畢竟有些靈感是需要時間和空間誕生的,並不是你願意去加速,就能夠立即加速的。面對這種情況,你所需要的,就是一次額外的補速。

關於這一點,也不得不去參考一下,學生們面對考試時的做法。

比如語文考試的作文,同樣是需要一定創意和靈感才能完成的。

聰明的學生,會在平日裏積累好一些故事和金句,在考場上,根據題目,選擇相近的故事和金句進行填充,一篇高分作文就可以輕易呈現出來。

即便是普通的學生,老師也會教給他們:在考場上,拿到試卷後,先翻到最後,看一下作文的題目,然後一邊構思作文,一邊再去回答前面的試卷內容。

固然,我們的很多工作,會因爲缺乏靈感、思維堵塞而難以順暢進行,但我們可以將創意和靈感的積累任務,轉移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間完成。

既花不了太多的時間,也能極大程度上打開我們的思路。

爲什麼靈感的累積最好放在工作之外?因爲這能讓我們的效率最大化。

關於這一點,我們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了解一下大腦的工作模式。

1、開啓大腦

生活中,你可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

你約好與朋友A在某地見面,恰好朋友B也出現在了這個地方。你從他面前走過,卻未曾注意到B的存在。

也許會被他叫住,才知道原來熟人就在眼前;

也許是過了一會回過神來,才意識到好像剛纔看見了B;

也可能你和B最後誰也沒有意識到,你們其實今天面對面走了一遭。

這種情況之所以會出現,就是源於大腦工作模式的一種特點:大腦會專注於發現“他想看到的事物”

給大腦空間:

面對問題時,大腦需要時間去整理腦中的碎片信息,將深藏在腦中有價值的信息提取出來,並從所經所見中找尋有價值的信息,組成你所需的靈感或答案。

然而,這種思維整理的過程,很難在面對壓力時完成。

比如,有時候你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走在街上,你碰到了一個以前認識的人,你努力回想他的名字,明明感覺很熟悉,但當下就是想不起來他到底叫什麼。直到跟他揮別,或者過段後時間的某一天,你才突然想起來,原來他的名字是XXX。

大腦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完成這種整理,但在直面工作壓力時,大腦沒有一個他所需的輕鬆環境。

這就是爲什麼有的人,在寫一些需要靈感的內容時,盯着屏幕半個小時,卻寫不出幾行字的原因,不是不努力,而是違背了大腦的運作規律。

給大腦問題:

大腦這種爲問題尋找答案、不斷誕生靈感的能力,也不是無緣無故就能持續運作的。你需要給大腦準備好問題。

就像我們剛纔所說的,大腦會專注於發現“他想看到的事物”,你爲他準備好問題,並經常提醒自己有這個問題存在,大腦就會不斷開啓,持續爲你尋找答案、捕捉靈感。

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真正需要立刻完成完全突發工作的情況,其實是很少的。

要麼,是對大概的工作方向有一定預期。

你可以提前爲自己準備好問題,打開大腦,收集靈感。而後在面對工作時,就可以直接運用這些靈感來補速。

要麼,就是工作並不算太緊急。

你可以先把這份需要靈感的工作放下,去完成其他工作。但在工作和工作之餘,也經常提醒自己,收集工作所需的靈感。這樣,在真正面對那份需要靈感的工作時,就會變得遊刃有餘。

其實,我相信每個上司也都明白,一份需要靈感和創造力的工作,不可能當下佈置,當下就能產生結果。或多或少,都會留給工作者一定的構思時間。

對你而言,你只需要用更適合大腦運作規律的方式,來使用這段時間,而不是盲目苛求自己立刻完成。因爲這不符合大腦最有效的運行規律。

2. 時刻積累

開啓大腦之後,你會時不時獲得一些靈感。但這些靈感可能是轉瞬即逝的,你需要把他們你記錄下來。否則真正坐在工作崗位上時,可能會出現“昨天的靈感爲什麼想不起來”的尷尬問題。

無論是手機裏的各種雲筆記,還是一個實體的筆記本,都能幫你很好的完成靈感記錄工作。

而有了記錄方式,你也不必侷限於只記錄眼前工作所需的靈感、答案。對於所有腦內的靈光一現,你都可以用幾個字、一兩句話記錄下來,這花不了多少時間。

也許當下他們無法爲現在的工作提供幫助,但當你有一定的積累後,再面對一些問題,你可能都不需要花時間再去等大腦尋找答案,而是可以直接拿出自己曾經就已經準備好的答案,來讓自己用最高的效率輕鬆完成工作任務。

三、多核篇——有效分配

前文所講的,都是從個人角度出發,如果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其實對於大部分站在中高層位置的朋友們來說,這只是問題答案的一半,而答案的另一半,則是工作分配。

不必事事躬親,又須全局把控。抓準核心問題,分派基礎工作。對於中高層來說,分配好工作,纔是擁有更多可支配時間的關鍵。

關於這一點,又是另一門重要的學問,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在管理類的書籍和日常的工作分配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今天在這裏,我們就不鋪開進行探討了,以後我們會在另外的文章中再進行解讀。

寫在最後

人類的工作速度,不可能無限提升,一定存在上限。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速度上限到來之前,至少還可以提速100%。

越早開始這份簡單的訓練,你就會越早擁有更多可支配時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