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裏的七月

    我很喜歡讀《詩經》。今天讀到《詩經》豳風裏的一首長詩,詩名“七月”,聯想到我們正經歷着的這個不同尋常的七月,不禁觸詩生情,感慨不已。

    原詩號稱《詩經》第一長詩,整首詩實在太長了,怕分享出來,有人不喜,就光摘錄其中首段吧: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這一段的大意是:七月裏火星向西落,九月裏婦女縫寒衣。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長袍和短襖,怎麼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着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南邊地,田官看了好歡喜。

    哦,這裏描寫的二千多年前周民生活的日常,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深深的"苦"況。"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何其無奈與悲傷!

    最是喜歡的倒是這個小小段段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一篇從年初寫到歲末的敘事大詩,卻用這麼濃濃的筆墨,這麼細緻入微的描寫一隻小小的“蟋蟀”的生活習性,細節多麼形象,刻畫多麼生動!

    祭祀活動在周民的日常裏,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詩就是以年終歲末的隆重祭祀儀式而而結尾:"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