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爲什麼比諸葛亮略勝一籌?

一、史實依據

  1. 出師不利,越發謹慎:部下們嘲笑司馬懿說:“您爲何畏敵如虎?讓天下人笑話。”沒過多久,司馬懿也開始納悶了,上幾次諸葛亮北伐總是陷入到糧草短缺的難題之中,這次怎麼對峙了三個月,還不見他們餓肚子?於是,司馬懿也開始煩躁惱火,立馬召集諸將出戰!這正中諸葛亮的下懷。此戰,司馬懿讓大將張郃攻擊諸葛亮的南寨,自己則攻打北寨。諸葛亮見招拆招,讓善於防守的王平拖住張郃,讓猛將魏延出擊司馬懿。結果,司馬懿很快敗下陣來,損失士兵三千人及一干裝備輜重。司馬懿與諸葛亮唯一一次正面對決,以諸葛亮的勝利告終,但僅僅是小勝。此後,司馬懿更不出來了。

  2. 乘勝追擊,反遭暗算:又過了一個多月,諸葛亮糧草不濟而退兵,司馬懿令張郃率軍追擊。張郃是一代名將,經驗老到,他說諸葛亮必有埋伏,但司馬懿就是不聽,執意讓他追擊。張郃無可奈何,只得帶兵追擊,果然被射死在了木門道。諸葛亮斬殺魏國大將,又勝司馬懿一場。

  3. 堅守不出,持續消耗:公元234年,諸葛亮開始他最後一次北伐。司馬懿聽說蜀軍再次來犯,急忙率軍抵禦,但他的策略,仍然是堅守不出。他從一開始就掐準了諸葛亮的死穴:只要牢牢守住蜀軍東進的戰略要地,然後跟蜀軍慢慢耗下去,等到他們糧草用盡,就揪住機會再打他一下。半年過去了,司馬懿僅僅主動出擊了一次,見勢頭不妙,就立即退兵了。諸葛亮看這樣耗下去不成,

  4. 羞辱激將,穩若泰山:於是送給司馬懿一套女人衣服,譏笑他不是爺們。其實,諸葛亮知道以司馬懿的城府,不會就這樣中計,他要激的是司馬懿的部將,讓他們給司馬懿施加壓力。果然,司馬懿的部將們義憤填膺,紛紛請戰,而司馬懿則打起了太極,說要請示魏明帝再說。當時沒有網絡、傳真和電話,一份請示報告到魏明帝那裏,他的指示再送過來,個把月都快過去了,而部將們的氣早消了。當年8月,諸葛亮沒等到司馬懿出兵的那一天便病逝了。

二、司馬懿爲什麼拒戰不出、又不戰而勝?

1.司馬懿爲什麼拒戰不出?

1.用兵差距:
諸葛亮:火燒赤壁、空城計、火燒上方谷精通兵法
司馬懿:善於運籌帷幄,親自上陣就不是其所長了

2.失敗代價:
諸葛亮:如果北伐失敗了,仍然是蜀國宰相,可以再次北伐,匡扶漢室
司馬懿:如果抵抗失敗了,將沒有性命不保,也難平步青雲,篡權奪位

2.司馬懿能不戰而勝?

  1. 身體狀況更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1. 諸葛亮:蜀中無人,漢室唯一的頂樑柱,有太多的事要操心,每天日理萬機,日夜操勞,身體健康很難保證。
    2. 司馬懿:早年不被被曹氏重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被徵用,隨後有堅守不出,注重養生,身體非常健康。

  2. 善於揚長避短——戰術上的優勢掩蓋用兵的不足

    1. 用兵不如諸葛亮:
      1. 多次出站,屢戰屢敗,損失慘重
      2. 蜀軍退後,司馬懿巡視蜀軍的空營,感嘆諸葛亮是天下奇才。

    2. 戰略
      1. 諸葛亮:策略和智謀的比拼——因糧草不濟,六次北伐,激進而有條不亂的謀劃,爭取速戰速決,統一天下
      2. 司馬懿:身體和糧草的比拼——堅守不出,避免正面交戰,等待諸葛亮糧草耗盡撤兵,然後再乘勢追擊。
      總結:司馬懿的戰略只有一個,那就是“拖延”,而不是與諸葛亮決戰

    3. 結果:
      1. 事實上,每次諸葛亮北伐與糧草不多,往往只是北伐取得了一些勝利,因爲糧食是沒有用的,你必須返回四川。
      2. 司馬懿是不會輕易放棄,不出手則已,一出手見血封喉。例如,馬謖的一個小錯誤取了街亭,司馬懿出擊,讓諸葛亮前功盡棄。

  3. 性格剋制

    1. 諸葛亮:謀略深、優柔寡斷、氣度小、激進——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2. 司馬懿:城府深、沉穩、寬容、保守——小不忍則亂大謀
  4. 綜合國力——蜀國和魏國的相差太大

    1. 蜀國
      1. 蜀中無明君:劉禪樂不思蜀、不理朝政
      2. 蜀中無良將: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五虎上將只剩老將趙雲,出師北伐,中途老死;魏延後期叛變
      3. 蜀中無謀臣:諸葛亮年事已高,五丈原逝世;街亭失馬謖;姜維智謀難擋千軍萬馬
      4. 後援:糧草接濟不上,出師乏力
    2. 魏國
      1. 魏國有武將:郭淮、鄧艾、鍾會、羊祜猛將如雲
      2. 魏國有謀臣:司馬懿、司馬昭
      3. 魏國無昏君:曹芳雖無才能,但會用人;關鍵時刻,請出司馬懿
      4. 後援:糧草充足,以逸待勞
  5. 總結:

    1. 司馬懿從一開始就掐準了諸葛亮的死穴:只要牢牢守住蜀軍東進的戰略要地,然後跟蜀軍慢慢耗下去,等到他們糧草用盡,就揪住機會再打他一下
    2. 在正史中,司馬懿曾經這樣評價他的對手諸葛亮:“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諸葛亮志向很大但不看到戰機,謀略很深卻優柔寡斷,喜歡用兵卻不知權變

三、諸葛亮是如何成就了司馬懿的

一直以來,曹氏對司馬懿品行不放心,不佳重用

  1.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大將軍曹真已死,曹魏啓用司馬懿防禦諸葛亮
  2. 正面交戰——曹魏張郃戰死,爲司馬懿日後掌握軍權排除了一大障礙
  3. 空城計停止追擊——保留競爭對手,進一步擴大諸葛亮影響力,同時司馬懿日後戰勝諸葛亮的突顯功績——沒有諸葛亮,司馬懿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4. 諸葛亮戰死——司馬懿很快官升太尉,在曹魏的地位扶搖直上

四 體會

1.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1. 六次北伐,日夜勞累,終使諸葛亮身體喫不消,即使諸葛亮才能再大,身體喫不消,最終也難力挽狂瀾;
  2. 反觀司馬懿戰時打太極養生,不會因戰事勞累,纔有日後帝王霸業

2. 小不忍則亂大謀,看誰笑道最後

  1. 部下們嘲笑司馬懿說:“您爲何畏敵如虎?
  2. 送給司馬懿一套女人衣服,譏笑他不是爺們
  3. 面對戰事,司馬懿的部將們義憤填膺,紛紛請戰,而司馬懿則打起了太極,說要請示魏明帝再說
不在意部下的嘲笑、不在意對手的譏諷、寬容且隱忍,方能成大事

三 揚長弊端

  1. 面對諸葛亮天才級別的軍事家不正面挑戰;而是等待諸葛亮糧草耗盡撤兵,然後再乘勢追擊。不出手則已,一出手見血封喉
  2. 利用糧草優勢和身體優勢進行持久戰;拒戰不出,閉關養生;諸葛亮爲此反而日夜操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