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DEM事件機制

 Java中的DEM事件機制

  AWT中的DEM機制

  責任鏈模式一章中曾談到,AWT1.0的事件處理的模型是基於責任鏈的。這種模型不適用於複雜的系統,因此在AWT1.1版本及以後的各個版本中,事件處理模型均爲基於觀察者模式的委派事件模型(Delegation Event Model或DEM)。

  在DEM模型裏面,主題(Subject)角色負責發佈(publish)事件,而觀察者角色向特定的主題訂閱(subscribe)它所感興趣的事件。當一個具體主題產生一個事件時,它就會通知所有感興趣的訂閱者。

  使用這種發佈-訂閱機制的基本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將發佈者與訂閱者鬆散地耦合在一起的聯繫形式,以及一種能夠動態地登記、取消向一個發佈者的訂閱請求的辦法。顯然,實現這一構思的技巧,是設計抽象接口,並把抽象層和具體層分開。這在觀察者模式裏可以清楚地看到。

  使用DEM的用詞,發佈者叫做事件源(event source),而訂閱者叫做事件聆聽者(event listener)。在Java裏面,事件由類代表,事件的發佈是通過同步地調用成員方法做到的。

Servlet技術中的的DEM機制

  AWT中所使用的DEM事件模型實際上被應用到了所有的Java事件機制上。Servlet技術中的事件處理機制同樣也是使用的DEM模型。

SAX2技術中的DEM機制

  DEM事件模型也被應用到了SAX2的事件處理機制上。

觀察者模式的效果

  觀察者模式的效果有以下的優點:

  第一、觀察者模式在被觀察者和觀察者之間建立一個抽象的耦合。被觀察者角色所知道的只是一個具體觀察者列表,每一個具體觀察者都符合一個抽象觀察者的接口。被觀察者並不認識任何一個具體觀察者,它只知道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接口。

  由於被觀察者和觀察者沒有緊密地耦合在一起,因此它們可以屬於不同的抽象化層次。如果被觀察者和觀察者都被扔到一起,那麼這個對象必然跨越抽象化和具體化層次。

  第二、觀察者模式支持廣播通訊。被觀察者會向所有的登記過的觀察者發出通知,

  觀察者模式有下面的缺點:

  第一、如果一個被觀察者對象有很多的直接和間接的觀察者的話,將所有的觀察者都通知到會花費很多時間。

  第二、如果在被觀察者之間有循環依賴的話,被觀察者會觸發它們之間進行循環調用,導致系統崩潰。在使用觀察者模式是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第三、如果對觀察者的通知是通過另外的線程進行異步投遞的話,系統必須保證投遞是以自恰的方式進行的。

  第四、雖然觀察者模式可以隨時使觀察者知道所觀察的對象發生了變化,但是觀察者模式沒有相應的機制使觀察者知道所觀察的對象是怎麼發生變化的。

  觀察者模式與其它模式的關係

  觀察者模式使用了備忘錄模式(Memento Pattern)暫時將觀察者對象存儲在被觀察者對象裏面。

  問答題

  第一題、我和妹妹跟媽媽說:“媽媽,我和妹妹在院子裏玩;飯做好了叫我們一聲。”請問這是什麼模式?能否給出類圖說明?

  問答題答案

  第一題答案、這是觀察者模式。我和妹妹讓媽媽告訴我們飯做好了,這樣我們就可以來喫飯了。換用較爲技術化的語言來說,當系統的主題(飯)發生變化時,就告訴系統的其它部份(觀察者們,也就是媽媽、我和妹妹),使其可以調整內部狀態(有開始喫飯的準備),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喫飯)。

  系統的類圖說明如下:

系統的類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