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3、Vim編輯器、Linux中的管理操作

Linux-4、Vim編輯器、Linux中的管理操作

一、vim編輯器

學了這麼多指令有的小夥伴該問了,我這查看刪除的一堆操作都會了,但是文件從哪兒來啊!我得自己寫點文件出來我才能執行移動刪除啥的命令吧!

這不,我們現在聊聊vim編輯器。

什麼是vim編輯器啊!

Vim是從 vi 發展出來的一個文本編輯器。代碼補完、編譯及錯誤跳轉等方便編程的功能特別豐富,在程序員中被廣泛使用。

簡單的來說, vi 是老式的字處理器,不過功能已經很齊全了,但是還是有可以進步的地方。 vim 則可以說是程序開發者的一項很好用的工具。

連 vim 的官方網站 (http://www.vim.org) 自己也說 vim 是一個程序開發工具而不是文字處理軟件。

鍵盤圖如下:
img

大家看到這圖肯定會挺慌的,這麼多哪兒記得住…不過大家不用擔心,我們平常常用的很少。

vim的使用

基本上 vi/vim 共分爲三種模式,分別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輸入模式(Insert mode)底線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 這三種模式的作用分別是:

命令模式:

用戶一打開 vi/vim就進入了命令模式

此狀態下敲擊鍵盤動作會被Vim識別爲命令,而非輸入字符。比如我們此時按下i,並不會輸入一個字符,i被當作了一個命令。

以下是常用的幾個命令:

  • i 切換到輸入模式,以輸入字符。
  • x 刪除當前光標所在處的字符。
  • : 切換到底線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輸入命令。

若想要編輯文本:啓動Vim,進入了命令模式,按下i,切換到輸入模式。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線命令模式輸入更多命令。

命令模式:

用戶剛剛啓動 vi/vim,便進入了命令模式。

此狀態下敲擊鍵盤動作會被Vim識別爲命令,而非輸入字符。比如我們此時按下i,並不會輸入一個字符,i被當作了一個命令。

以下是常用的幾個命令:

  • i 切換到輸入模式,以輸入字符。
  • x 刪除當前光標所在處的字符。
  • : 切換到底線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輸入命令。

若想要編輯文本:啓動Vim,進入了命令模式,按下i,切換到輸入模式。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線命令模式輸入更多命令。

輸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進入了輸入模式。

在輸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鍵:

  • 字符按鍵以及Shift組合,輸入字符
  • ENTER,回車鍵,換行
  • BACK SPACE,退格鍵,刪除光標前一個字符
  • DEL,刪除鍵,刪除光標後一個字符
  • 方向鍵,在文本中移動光標
  • HOME/END,移動光標到行首/行尾
  • Page Up/Page Down,上/下翻頁
  • Insert,切換光標爲輸入/替換模式,光標將變成豎線/下劃線
  • ESC,退出輸入模式,切換到命令模式
底線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英文冒號)就進入了底線命令模式。

底線命令模式可以輸入單個或多個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在底線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已經省略了冒號):

  • q 退出程序
  • w 保存文件

我們平時經常用:wq來保存退出文件。

按ESC鍵可隨時退出底線命令模式。

簡單的說,我們可以將這三個模式想成底下的圖標來表示:

img

我們來體驗下!

[root@s6 ~]# vim test.txt                 #創建一個test.txt文件,並進入vim編輯器

我們點擊i進入輸入模式,輸入幾行字

image-20200629125751342

下面顯示insert就表示當前進入了輸入模式。

image-20200629125405321

保存下!

到底線命令模式使用:wq 保存就可了

image-20200629125835080

我們通過cat查看下!

image-20200629125915459

還真有!

vi/vim 按鍵說明

在vim中有許多許多可以使用的命令,這裏由於篇幅原因不給大家一一演示,各位可以自己試試。

以下表格摘自菜鳥教程

移動光標的方法
h 或 向左箭頭鍵(←) 光標向左移動一個字符
j 或 向下箭頭鍵(↓) 光標向下移動一個字符
k 或 向上箭頭鍵(↑) 光標向上移動一個字符
l 或 向右箭頭鍵(→) 光標向右移動一個字符
如果你將右手放在鍵盤上的話,你會發現 hjkl 是排列在一起的,因此可以使用這四個按鈕來移動光標。 如果想要進行多次移動的話,例如向下移動 30 行,可以使用 “30j” 或 “30↓” 的組合按鍵, 亦即加上想要進行的次數(數字)後,按下動作即可!
[Ctrl] + [f] 屏幕『向下』移動一頁,相當於 [Page Down]按鍵 (常用)
[Ctrl] + [b] 屏幕『向上』移動一頁,相當於 [Page Up] 按鍵 (常用)
[Ctrl] + [d] 屏幕『向下』移動半頁
[Ctrl] + [u] 屏幕『向上』移動半頁
+ 光標移動到非空格符的下一行
- 光標移動到非空格符的上一行
n 那個 n 表示『數字』,例如 20 。按下數字後再按空格鍵,光標會向右移動這一行的 n 個字符。例如 20 則光標會向後面移動 20 個字符距離。
0 或功能鍵[Home] 這是數字『 0 』:移動到這一行的最前面字符處 (常用)
$ 或功能鍵[End] 移動到這一行的最後面字符處(常用)
H 光標移動到這個屏幕的最上方那一行的第一個字符
M 光標移動到這個屏幕的中央那一行的第一個字符
L 光標移動到這個屏幕的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個字符
G 移動到這個檔案的最後一行(常用)
nG n 爲數字。移動到這個檔案的第 n 行。例如 20G 則會移動到這個檔案的第 20 行(可配合 :set nu)
gg 移動到這個檔案的第一行,相當於 1G 啊! (常用)
n n 爲數字。光標向下移動 n 行(常用)
搜索替換
/word 向光標之下尋找一個名稱爲 word 的字符串。例如要在檔案內搜尋 vbird 這個字符串,就輸入 /vbird 即可! (常用)
?word 向光標之上尋找一個字符串名稱爲 word 的字符串。
n 這個 n 是英文按鍵。代表重複前一個搜尋的動作。舉例來說, 如果剛剛我們執行 /vbird 去向下搜尋 vbird 這個字符串,則按下 n 後,會向下繼續搜尋下一個名稱爲 vbird 的字符串。如果是執行 ?vbird 的話,那麼按下 n 則會向上繼續搜尋名稱爲 vbird 的字符串!
N 這個 N 是英文按鍵。與 n 剛好相反,爲『反向』進行前一個搜尋動作。 例如 /vbird 後,按下 N 則表示『向上』搜尋 vbird 。
使用 /word 配合 n 及 N 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讓你重複的找到一些你搜尋的關鍵詞!
:n1,n2s/word1/word2/g n1 與 n2 爲數字。在第 n1 與 n2 行之間尋找 word1 這個字符串,並將該字符串取代爲 word2 !舉例來說,在 100 到 200 行之間搜尋 vbird 並取代爲 VBIRD 則: 『:100,200s/vbird/VBIRD/g』。(常用)
:1,$s/word1/word2/g 或 :%s/word1/word2/g 從第一行到最後一行尋找 word1 字符串,並將該字符串取代爲 word2 !(常用)
:1,$s/word1/word2/gc 或 :%s/word1/word2/gc 從第一行到最後一行尋找 word1 字符串,並將該字符串取代爲 word2 !且在取代前顯示提示字符給用戶確認 (confirm) 是否需要取代!(常用)
刪除、複製與貼上
x, X 在一行字當中,x 爲向後刪除一個字符 (相當於 [del] 按鍵), X 爲向前刪除一個字符(相當於 [backspace] 亦即是退格鍵) (常用)
nx n 爲數字,連續向後刪除 n 個字符。舉例來說,我要連續刪除 10 個字符, 『10x』。
dd 刪除遊標所在的那一整行(常用)
ndd n 爲數字。刪除光標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dd 則是刪除 20 行 (常用)
d1G 刪除光標所在到第一行的所有數據
dG 刪除光標所在到最後一行的所有數據
d$ 刪除遊標所在處,到該行的最後一個字符
d0 那個是數字的 0 ,刪除遊標所在處,到該行的最前面一個字符
yy 複製遊標所在的那一行(常用)
nyy n 爲數字。複製光標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yy 則是複製 20 行(常用)
y1G 複製遊標所在行到第一行的所有數據
yG 複製遊標所在行到最後一行的所有數據
y0 複製光標所在的那個字符到該行行首的所有數據
y$ 複製光標所在的那個字符到該行行尾的所有數據
p, P p 爲將已複製的數據在光標下一行貼上,P 則爲貼在遊標上一行! 舉例來說,我目前光標在第 20 行,且已經複製了 10 行數據。則按下 p 後, 那 10 行數據會貼在原本的 20 行之後,亦即由 21 行開始貼。但如果是按下 P 呢? 那麼原本的第 20 行會被推到變成 30 行。 (常用)
J 將光標所在行與下一行的數據結合成同一行
c 重複刪除多個數據,例如向下刪除 10 行,[ 10cj ]
u 復原前一個動作。(常用)
[Ctrl]+r 重做上一個動作。(常用)
這個 u 與 [Ctrl]+r 是很常用的指令!一個是復原,另一個則是重做一次~ 利用這兩個功能按鍵,你的編輯,嘿嘿!很快樂的啦!
. 不要懷疑!這就是小數點!意思是重複前一個動作的意思。 如果你想要重複刪除、重複貼上等等動作,按下小數點『.』就好了! (常用)

第二部分:一般模式切換到編輯模式的可用的按鈕說明

進入輸入或取代的編輯模式
i, I 進入輸入模式(Insert mode): i 爲『從目前光標所在處輸入』, I 爲『在目前所在行的第一個非空格符處開始輸入』。 (常用)
a, A 進入輸入模式(Insert mode): a 爲『從目前光標所在的下一個字符處開始輸入』, A 爲『從光標所在行的最後一個字符處開始輸入』。(常用)
o, O 進入輸入模式(Insert mode): 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寫。o 爲『在目前光標所在的下一行處輸入新的一行』; O 爲在目前光標所在處的上一行輸入新的一行!(常用)
r, R 進入取代模式(Replace mode): r 只會取代光標所在的那一個字符一次;R會一直取代光標所在的文字,直到按下 ESC 爲止;(常用)
上面這些按鍵中,在 vi 畫面的左下角處會出現『–INSERT–』或『–REPLACE–』的字樣。 由名稱就知道該動作了吧!!特別注意的是,我們上面也提過了,你想要在檔案裏面輸入字符時, 一定要在左下角處看到 INSERT 或 REPLACE 才能輸入喔!
[Esc] 退出編輯模式,回到一般模式中(常用)

第三部分:一般模式切換到指令行模式的可用的按鈕說明

指令行的儲存、離開等指令
:w 將編輯的數據寫入硬盤檔案中(常用)
:w! 若文件屬性爲『只讀』時,強制寫入該檔案。不過,到底能不能寫入, 還是跟你對該檔案的檔案權限有關啊!
:q 離開 vi (常用)
:q! 若曾修改過檔案,又不想儲存,使用 ! 爲強制離開不儲存檔案。
注意一下啊,那個驚歎號 (!) 在 vi 當中,常常具有『強制』的意思~
:wq 儲存後離開,若爲 :wq! 則爲強制儲存後離開 (常用)
ZZ 這是大寫的 Z 喔!若檔案沒有更動,則不儲存離開,若檔案已經被更動過,則儲存後離開!
:w [filename] 將編輯的數據儲存成另一個檔案(類似另存新檔)
:r [filename] 在編輯的數據中,讀入另一個檔案的數據。亦即將 『filename』 這個檔案內容加到遊標所在行後面
:n1,n2 w [filename] 將 n1 到 n2 的內容儲存成 filename 這個檔案。
:! command 暫時離開 vi 到指令行模式下執行 command 的顯示結果!例如 『:! ls /home』即可在 vi 當中察看 /home 底下以 ls 輸出的檔案信息!
vim 環境的變更
:set nu 顯示行號,設定之後,會在每一行的前綴顯示該行的行號
:set nonu 與 set nu 相反,爲取消行號!

二、用戶管理

有的小夥伴又該問了,我這買個服務器我自己玩確實不大行,能不能讓我創建幾個賬號,讓我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兒呢?

或者說在公司裏,我就是一個普通的開發嘛,老闆肯定也不會把root用戶給我,我自己咋用我自己賬號登錄啥的。

我們在實現實現用戶賬號的管理,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 用戶賬號的添加、刪除與修改。
  • 用戶口令的管理。
  • 用戶組的管理。

用戶賬戶的添加

語法

useradd 選項 用戶名

參數說明:

  • 選項:
    • -c comment 指定一段註釋性描述。
    • -d 目錄 指定用戶主目錄,如果此目錄不存在,則同時使用-m選項,可以創建主目錄。
    • -g 用戶組 指定用戶所屬的用戶組。
    • -G 用戶組,用戶組 指定用戶所屬的附加組。
    • -s Shell文件 指定用戶的登錄Shell。
    • -u 用戶號 指定用戶的用戶號,如果同時有-o選項,則可以重複使用其他用戶的標識號。

我們這裏來添加一個賬號

image-20200629133633635

這裏我們創建了一個dirtylily用戶,把其用戶主目錄指定爲了根目錄下dirtylily

用戶賬戶的修改

修改用戶賬號就是根據實際情況更改用戶的有關屬性,如用戶號、主目錄、用戶組、登錄Shell等。

修改已有用戶的信息使用usermod命令,其格式如下:

usermod 選項 用戶名

其中選項就是上面用戶添加的那幾個

我們這時改一下用戶的目錄如何?

image-20200629134320993

我們把目錄該到了/home下

image-20200629134653781

我們發現更改成功!

用戶賬戶的刪除

將一個用戶刪除掉就是刪除用戶賬號就是要將/etc/passwd等系統文件中的該用戶記錄刪除,必要時還刪除用戶的主目錄。

格式如下:

userdel 選項 用戶名

常用的選項是 -r,它的作用是把用戶的主目錄一起刪除。

# userdel -r dirtylily

我們再查看passwd文件發現已經沒有dirtylily了。

image-20200629135530645

用戶口令的一些操作

用戶是創建完成了,但是得設個密碼吧!這裏我們看看如何設置,修改相關的密碼。

指定和修改用戶口令的Shell命令是passwd。超級用戶可以爲自己和其他用戶指定口令,普通用戶只能用它修改自己的口令。命令的格式爲:

passwd 選項 用戶名

可使用的選項:

  • -l 鎖定口令,即禁用賬號。
  • -u 口令解鎖。
  • -d 使賬號無口令。
  • -f 強迫用戶下次登錄時修改口令。

我們創建個dirty用戶然後設置個密碼吧!

首先我們在root用戶中執行下

[root@s6 home]# passwd dirty          #設置密碼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dirty.
New password:         
Retype new password:

這裏要注意的是,linux的密碼不會顯示,各位輸完之後按回車就行

這裏我們可以使用su命令來切換用戶。

image-20200629140618337

這裏我們也可以新建一個連接,使用dirty登錄下

細心的小夥伴可能發現了,這dirty後面是個$,而root用戶則是個#,這倆有啥區別!

image-20200629141340345

image-20200629141352127

在這裏要說明一下,#是root用戶的象徵而$代表他只是個普通的用戶。

在dirty用戶中我們也可以通過直接輸入passwd的方式修改密碼,與上面類似,這裏我就不贅述了!

還有點騷操作!

爲用戶指定空口令時,執行下列形式的命令:

# passwd -d dirty

此命令將用戶 dirty的口令刪除,這樣用戶 dirty下一次登錄時,系統就不再允許該用戶登錄了。

passwd 命令還可以用 -l(lock) 選項鎖定某一用戶,使其不能登錄,例如:

# passwd -l dirty

我們試一下、

image-20200629141846132

再登錄下試試

image-20200629141918384

發現服務器拒絕了我們的密碼,55555.

三、用戶組管理

每個用戶都有一個用戶組,系統可以對一個用戶組中的所有用戶進行集中管理。不同Linux 系統對用戶組的規定有所不同,如Linux下的用戶屬於與它同名的用戶組,這個用戶組在創建用戶時同時創建。

用戶組的管理涉及用戶組的添加、刪除和修改。組的增加、刪除和修改實際上就是對/etc/group文件的更新。

增加用戶組

增加用戶組與增加用戶類似,我們使用groupadd命令即可,

groupadd 選項 用戶組

可以使用的選項有:

  • -g GID 指定新用戶組的組標識號(GID)。
  • -o 一般與-g選項同時使用,表示新用戶組的GID可以與系統已有用戶組的GID相同。

我們這裏創建一個組標識號爲520的xjn組

root@s6 home]# groupadd -g 520 xjn   

我們去查看下/etc/group

image-20200629143251894

有的!

修改用戶組

groupmod 選項 用戶組

常用的選項有:

  • -g GID 爲用戶組指定新的組標識號。
  • -o 與-g選項同時使用,用戶組的新GID可以與系統已有用戶組的GID相同。
  • -n新用戶組 將用戶組的名字改爲新名字

我想把xjn組改名子成xiaojunnan,組號改成521行不行?

[root@s6 home]# groupmod -n xiaojunnan -g 521 xjn

再看一下

image-20200629143452048

變了唉!

那我們把dirty用戶改到小俊男組裏來吧!

[root@s6 home]# usermod -g xiaojunnan dirty

看一下passwd文件

image-20200629143813976

我們發現確實改了,那這passwd文件裏這一串東西都是啥啊!

大家看下面這張表可能會明白一點!

dirty:x:1004:521::/home/dirty:/bin/bash
用戶名:口令:用戶標識號:組標識號:註釋性描述:主目錄:登錄Shell
用戶名:dirty
口令:x(不可見)
用戶標識號:1004
組號:521
描述:沒有
主目錄:/home/dirty
登錄shell:/bin/bash

所以想看用戶相關的信息找passwd就沒問題了!

刪除用戶組

groupdel 用戶組

跟刪用戶一樣!不贅述了!

切換組

如果一個用戶同時屬於多個用戶組,那麼用戶可以在用戶組之間切換,以便具有其他用戶組的權限。

用戶可以在登錄後,使用命令newgrp切換到其他用戶組,這個命令的參數就是目的用戶組。例如:

$ newgrp root

這條命令將當前用戶切換到root用戶組,前提條件是root用戶組確實是該用戶的主組或附加組。

四、磁盤管理

Linux磁盤管理好壞直接關係到整個系統的性能問題。

linux中常用的磁盤管理命令主要有df和du。

  • df :列出文件系統的整體磁盤使用量
  • du:檢查磁盤空間使用量

我們來試試!

df

df命令參數功能:檢查文件系統的磁盤空間佔用情況。可以利用該命令來獲取硬盤被佔用了多少空間,目前還剩下多少空間等信息。

其中df中可以設置以下參數

選項與參數:

  •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統,包括系統特有的 /proc 等文件系統;
  • -k :以 KBytes 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
  • -m :以 MBytes 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
  • -h :以人們較易閱讀的 GBytes, MBytes, KBytes 等格式自行顯示;
  • -H :以 M=1000K 取代 M=1024K 的進位方式;
  • -T :顯示文件系統類型, 連同該 partition 的 filesystem 名稱 (例如 ext3) 也列出;
  • -i :不用硬盤容量,而以 inode 的數量來顯示

首先用下df命令看一下我們這整體的磁盤使用量,這裏使用h參數讓其變得易讀一些

image-20200629184113215

在home文件夾中的存儲情況一覽無餘啊。。

使用df-ah還可以查看隱藏文件的相關情況

image-20200629184239356

妙哉妙哉!

du

Linux du命令也是查看使用空間的,但是與df命令不同的是Linux du命令是對文件和目錄磁盤使用的空間的查看,還是和df命令有一些區別的,這裏介紹Linux du命令。

選項與參數:

  • -a :列出所有的文件與目錄容量,因爲默認僅統計目錄底下的文件量而已。
  • -h :以人們較易讀的容量格式 (G/M) 顯示;
  • -s :列出總量而已,而不列出每個各別的目錄佔用容量;
  • -S :不包括子目錄下的總計,與 -s 有點差別。
  • -k :以 KBytes 列出容量顯示;
  • -m :以 MBytes 列出容量顯示;

我們來試一試

我們看看相關的文件中這個xjj佔的總量還是很大的

image-20200629184720716

最下面的152是所佔的總容量,這裏由於沒有加任何參數,只是顯示了各個文件夾的容量

我們這時候也 來看看各個文件的,這裏在後面加入-a參數

image-20200629184931228

我們發現整個文件系統的所佔容量我們都看到了!

最後我們來檢查以下根目錄下哪個子目錄最大

du -sm /*    #用易懂的方式列出根目錄下所有一級目錄的總容量

image-20200629185229025

我們發現前期最大的還真是usr目錄,足足4000多!

磁盤的掛載與刪除

根文件系統之外的其他文件要想能夠被訪問,都必須通過“關聯”至根文件系統上的某個目錄來實現,此關聯操作即爲“掛載”,此目錄即爲“掛載點”,解除此關聯關係的過程稱之爲“卸載”

Linux 的磁盤掛載使用mount命令,卸載使用umount命令。

這就有點像我們電腦插優盤,你插進來優盤之後,在linux中你得把優盤裏的文件關聯到某個目錄下,通過這個目錄訪問,使用完畢後你得把他卸載掉然後拔優盤。

磁盤掛載語法:

mount [-t 文件系統] [-L Label名] [-o 額外選項] [-n]  裝置文件名  掛載點

這裏我們給兩個例子。

# 將 /dev/jj1 掛載到 /mnt/jj1 上面!
[root@www ~]# mkdir /mnt/jj1
[root@www ~]# mount /dev/jj1 /mnt/jj1
[root@www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jj1              1976312     42072   1833836   3% /mnt/jj1

磁盤卸載命令 umount 語法:

umount [-fn] 裝置文件名或掛載點

選項與參數:

  • -f :強制卸除!可用在類似網絡文件系統 (NFS) 無法讀取到的情況下;
  • -n :不升級 /etc/mtab 情況下卸除。

卸載/dev/jj1

[root@www ~]# umount /dev/jj1

五、進程管理

什麼是進程啊?

**進程 :**是一個正在執行中的程序,每一個進程執行都有一個執行順序,該順序是一個執行路徑,或者叫一個控制單元;

啥意思啊,就是說我們當前正在執行中的程序那就是進程。

在windows中我們經常使用ctrl+alt+del在任務管理器裏查看進程,

image-20200629190842902

那再linux中如何查看呢?

Linux中ps命令用於顯示當前進程 (process) 的狀態。

參數(參數很多,大家記住幾個常用的即可)

  • -A 列出所有的行程
  • -w 顯示加寬可以顯示較多的資訊
  • -au 顯示較詳細的資訊
  • -aux 顯示所有包含其他使用者的行程
  • au(x) 輸出格式 :
  • USER PID %CPU %MEM VSZ RSS TTY STAT START TIME COMMAND
  • USER: 行程擁有者
  • PID: pid
  • %CPU: 佔用的 CPU 使用率
  • %MEM: 佔用的記憶體使用率
  • VSZ: 佔用的虛擬記憶體大小
  • RSS: 佔用的記憶體大小
  • TTY: 終端的次要裝置號碼 (minor device number of tty)
  • STAT: 該行程的狀態:
  • D: 無法中斷的休眠狀態 (通常 IO 的進程)
  • R: 正在執行中
  • S: 靜止狀態
  • T: 暫停執行
  • Z: 不存在但暫時無法消除
  • W: 沒有足夠的記憶體分頁可分配
  • <: 高優先序的行程
  • N: 低優先序的行程
  • L: 有記憶體分頁分配並鎖在記憶體內 (實時系統或捱A I/O)
  • START: 行程開始時間
  • TIME: 執行的時間
  • COMMAND:所執行的指令

我們要查詢某個相關進程時嘗使用

 ps -aux|grep 進程名           #查找顯示關於進程的詳細信息
                              #|再linux中叫做管道符  grep表示查找符合條件的字符串

我們先來查一個mysql的相關信息。

image-20200629191255069

發現還是很清楚的!

這裏我們記住這個指令就可以完成大多數查詢操作了!

如果想要查詢父進程的話可以使用

ps -ef|grep 進程名
或者
pstree -pu(推薦)
p 代表顯示父id
u 代表顯示所有用戶組

我們都試一下

image-20200629191706171

首先使用ps -ef時形式與之前查找進程時差不多的,我們發現很難去識別相關的信息,讀的很難受!

用另外一個看看

image-20200629191837195

我們發現呈現再我們面前的是一顆樹,父子進程之間的關係一覽無餘,非常易讀,推薦!

結束進程

如果迫不得已需要結束進程時使用

kill -9 進程的id即可結束

這裏我就不演示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