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到喫“軟”飯

上大學之前,我是一個連本科和專科都分不清的農村小娃。那時的我天真的以爲,專科就是教授比較專業的知識,而本科就是學得比較廣而不深。

上大學之後,我算是開眼界了,各種社團真是百花齊放。對於從小就喜歡各種電子類東西的我,幾乎拆遍了家裏電器的我,沒有任何懸念的選擇了電子DIY類的社團。雖然加入社團之前有一個簡單的測試,就是辨認三極管,二極管,集成電路(芯片)的引腳順序以及名稱,但對於我來說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東西,所以沒費什麼力氣就通過了。


學校

我剛到學校的時候,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增強自己的實戰能力,以便畢業時能夠很好的找到對口的工作,因爲我明白不管是家庭財力還是自身的能力(英語,政治,數學通通都不咋地)要想讀研並不太可能。

大一和大二這兩年,我基本上都在專注硬件方面的,什麼《無線電》之類的雜誌基本上都是每月必看的。51單片機,arm7,arm9等等通通都是在學校開課之前自學的,要麼泡圖書館,要麼就在網上看博客,看視頻(比如,比較有名的 郭天祥《十天學會單片機》)。開始的時候還是在網上買的開發板來練習。後來對電路設計,PCB設計比(我自學的時候學的是當時比較新的altium designer 6,後來學校開課的卻是比較老的Protell99,使用起來太不方便了)較熟悉之後,就是自己設計板子,然後拿到工廠去打樣。

說到這裏,我就想起了,在2009年我們參加那一屆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時的一個小故事。 因爲我們是錦江學院的第一屆學生,所以我們就比較悲催的沒有學長司機帶我們,有很多東西都不會玩兒。因爲是參加比賽,沒有時間將設計好的PCB拿去工廠做板子,所以要麼是直接使用萬用板搭線,要麼就是使用腐蝕法或雕刻機以覆銅板來製作電路板。然而我們學校去參賽的都不知道還可以這麼玩兒,還好我以前自學單片機的時候,用腐蝕法制作過ISP下載器,然後我就給大家提議爲了保證做出來的東西更加穩定一點,可以使用腐蝕法來做電路板,最後我們的其中一個輔導老師就貢獻出了他家的電熨斗給我們當熱轉印機使用。

其實到了大二後半段的時候,我就漸漸的開始重視軟件方面的發展了,因爲我發現一件作品要想更智能,更靈活,依靠的多半還是軟件,就好比硬件是軀體,而軟件就是軀體中的靈魂。另一方面,是因爲軟件的入門門檻比較低,更重要的是成本也比較低,只要有臺電腦就足夠了。

時間過得很快,彷彿眨眼間就到了大四。這個時候我就開始糾結起來了, 因爲我發現我的軟件水平和硬件水平是差不多的,對軟件和硬件各自的興趣也是半斤八兩,不分伯仲。所以要選擇硬件方面的工作,還是軟件方面的工作就成了一個問題。

當然,最後我還是選擇了軟件方面的工作,吃了“軟”飯。原因也簡單,軟件的工作機會更多,硬件方面的少,而且要求好高,往往都是要有幾年硬件方面的工作經驗的,對於剛出校園的小麻雀來說,工作經驗這種東西就離我們太遠了。

對於即將入學的學弟學妹們,我不想和你們說太多,因爲青春是屬於你們自己的。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即使我們這些過來人在這裏巴拉巴拉的說一大堆,但最終還是得你們自己來做選擇,並自己承擔選擇所帶來的結果,不管它是香甜的,還是苦澀的。

這裏我只能如彈幕般刷一波我自己從入學到現在一直以來的感想。如果對你有幫助,你可以將你的心得刷出你自己的彈幕,將它們繼續傳遞給更後來的學弟學妹們。 如果不喜彈幕的也不要緊,出門右轉,有一個紅色的按鈕,按下去就可以關閉彈幕了。

  • 首先要弄清楚你想從大學那兒得到什麼(不要去糾結是你上了大學,還是大學上了你),是考研的階梯,是實戰的競技場,還是娛樂的會所。如果你是爲了畢業就能馬上找到適合的工作,那麼你需要做的就是增強自己的實戰能力,可能最終到畢業的時候仍然是菜鳥,但至少也回事菜鳥中的戰鬥機。如果是立志考研,那麼你就去學霸圈溜達吧,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弄清楚你自己的方向,不要到了要考研的時候,卻發現不知道選什麼方向,什麼專業。如果你老人家就是來大學混喫等死的主,那您就隨意,千萬別客氣。

  • 其次,要弄清楚學習的主次關係。我的觀念就是,咱要“精一會衆”,也就是說咱需要精通一門技術,掌握一招看家本領,招牌技能,讓別人提到這個技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然後在此基礎上博覽羣書,還可互相參照印證。這樣即能走出你的大道,還能更好的幫助你通過筆試,面試之類的,不至於面試官隨便說個技術相關的名詞或縮寫,就讓你一臉懵逼。比如,你可以精通c語言,熟悉c++,瞭解Java,會看Python,甚至VHDL,verilog,PLC等等也都是略懂略懂。

  •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時間和專注。 最近看了一本書《學習之道》, 喬希·維茨金寫的。作者是個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厲害的一個人。他6歲時,生平第一次接觸國際象棋,就是在公園裏和一個老頭對弈,雖然結果是作者輸了,但卻讓那老頭捏了把汗。從此一發不可收拾,13歲就獲得了國際象棋大師的稱號,一個這樣的神童,天才,後來卻成爲了太極拳推手的世界冠軍。我從這本書裏看到,不管是學國際象棋,還是太極拳。作者都是花費了大量的訓練時間,高度的專注於每一個細節。他還時常的將國際象棋和太極拳各自的哲學理念和原理相互參照,融會貫通。 我想所謂的天才並不是隨隨便便的就變強的,那也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汗水打拼出來的,就像《愛拼纔會贏》裏唱的那樣,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天才們要達到巔峯都需要付出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不管怎樣,我吃了這碗“軟”飯,而且感覺還不錯。也歡迎廣大的學弟學妹們都來嚐嚐這“軟”飯的味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