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 or 臺式機?給你選臺式機的理由!

近些年筆記本已經逐漸取代臺式機成爲最主流的PC形態,不管是家用辦公還是遊戲娛樂,大家選購筆記本的意願明顯要高於臺式機,究其主要原因,就像我們片頭中調侃的一樣,筆記本便攜!你可以隨身攜帶,即使不需要隨身攜帶,在固定場所,比如家裏/宿舍裏/辦公室裏它也可以隨時移動,你可以在客廳用,在書房用,在臥室用,你可以坐在用,躺在用,趴着用,都隨你!這是臺式機辦不到的。

而且隨着筆記本向着輕薄化時尚化發展,它不再只是“工具”,而是逐漸成爲裏一種時尚數碼單品,這些都讓臺式機的市場比重逐漸萎縮。但是,當你不需要“移動屬性”時,我依然可以說臺式機是最佳選擇,它有着筆記本所沒有的巨大優勢。

首先使用體驗方面臺式機的優勢明顯,這主要體現在更大的屏幕和更好的鼠鍵操控感方面,目前臺式機使用的主流顯示器是2427英寸的,而主流筆記本搭載的屏幕一般是13.317.3英寸的。兩者的差距一目瞭然,更大的顯示面積必然帶來更好的視覺感受和使用體驗。

當然如果只是上上網,簡單使用辦公軟件,可能感受還不是那麼明顯,但如果你是遊戲玩家,或者圖形圖像等創意工作者,兩者在使用感受方面的差距,真的可以說是“雲泥之別”。而且在屏幕面板素質方面筆記本也是要差一截,比如高分辨率,高色域,高刷新率,G-SNYC/FREE SNYC等等技術的普及度遠不如臺式顯示器。

鍵盤方面,由於機身空間有限,大多數筆記本搭載的鍵盤在使用手感方面還比不過最普通的幾十塊錢的獨立鍵盤(少部分筆記的鍵盤還是不錯的,如ThinkPad商務本系列),更不用說機械鍵盤和高端靜電容鍵盤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筆記本用戶爲了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會選擇外接顯示器和鼠鍵使用,但是這要花費額外的一筆不小的費用,而且外接顯示器也只能在固定地點使用。

其次在配置的自由度方面,雖然現在筆記本的配置版本也已經非常豐富了,但是臺式機更加自由,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喜好和預算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硬件搭配,而且像CPU、顯卡、內存、硬盤等等各硬件的種類、品牌、價格區間也非常豐富,玩家的可選擇的自由度非常高,用戶還可以進行一些個性的定製,比如選擇一些透明的、開放式的個性化機箱,各種燈效、燈帶等等個性化的配件,打造真正屬於自己的“個人PC”。當然這些需要用戶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電腦知識進行DIY攢機,如果購買品牌整機的話,在個性化定製方面就要差一些,但即使是品牌臺式整機在升級擴展性方面也要遠優於筆記本。

我們知道筆記本電腦的發展趨勢是更輕更薄更便攜,內部空間越來越緊湊,主要硬件如CPU和和顯卡都採用了板載集成設計,無法進行更換升級。目前主流的筆記本,能升級的硬件基本就只剩硬盤和內存了(極少數筆記本還保留可CPU的升級能力),一些輕薄型筆記本的內存也採用板載顆粒,喪失了擴展升級的能力。而一些超輕薄和二合一產品,內部硬件基本全部採用了板載設計,不在具備任何升級配置的能力。所以對於很多筆記本產品,數年後當性能跟不上主流應用時只能整機淘汰換新。

而臺式機則可以輕易的更換升級處理器、顯卡、內存、硬盤等等硬件來延長它的使用壽命,而且即使在同樣可升級的內存和硬盤方面,臺式機的優勢依然明顯,它提供了更多的內存插槽,更多的硬盤接口和更大的安裝空間。所以不管是升級的可能性、操作的便利性、還是升級成本,臺式機都有着巨大優勢。除了內部升級空間外,臺式在外部接口方面同樣有着可以碾壓優勢,

同樣是因爲筆記本追求更輕薄,邊框上沒有足夠的空間來佈置各種接口,筆記本的接口變的越來越少,使用中往往捉襟見肘。當然Type-C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我們知道Type-C接口它可以同時擁有數據傳輸、視頻輸出、PD充電等等各種能力,可以說非常強大,但是當我們需要同時外界多種設備時,就必須藉助於擴展塢,而擴展塢也需要用戶付出額外的費用購買。

臺式機的接口就相當豐富,它有着大量的USB接口,多個顯示輸出接口,音頻接口,光纖接口等等,主板一般還會板載一些擴展針腳供用戶使用,主板插槽也可以安裝擴展卡,擴展出更多接口。所以臺式機外接設備的能力要遠超筆記本,這對於一些需要外接多種設備的辦公場景、專業工作室以及高端遊戲玩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這些更多是從實際使用的角度來考慮,而在最基礎的性能和價格方面,筆記本和臺式機之間也是有區別。當然如果只是入門機配置,比如兩三千、三四千的價格段,兩者其實差不太多,因爲不管怎樣的配置,顯示器和鼠鍵總是需要的,越低端的平臺,顯示器和鼠鍵所佔的價格比重越大,而入門級的筆記本將它們集成到一起,反而節約成本。

從性能方面講,這類入門級平臺的差距也不大,而且從實際使用的角度來說,這裏類PC,不管是筆記本還是臺式機,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上網,使用簡單的辦公軟件,簡單的來說就是基本流暢,不卡就行,所以使用體驗上也不會有明顯差別。

筆記本 or 臺式機?給你選臺式機的理由!

而到了五六千主流價格段,以及更高端的平臺,價格以及性能的差距的就現了,比如i5-9300H+GTX1650這種偏入門級的遊戲本,一線品牌正常要6000元上下,國內二線品牌正常也得5000元往上。而DIY一臺類似配置的臺式機i5-9400F+GTX1650,包含鼠鍵顯示器整套的價格可以控制在5000內。而且越高端的配置,這種差價就越明顯,當然我們是按照所有的硬件均採用目前市面上主流產品來估算的,如果採用一些小衆的或者低端的產品,臺式機總價肯定還能更低。除了價格上的差距外,性能上也是有差距的。

受限於有限的內部空間,熱量控制一直是筆記本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在筆記本上處理器和顯卡都會受到削弱,而且筆記本往往會根據自身散熱系統情況,還設置不同程度的“溫度牆”或“功耗牆”,造成處理器和顯卡的性能無法完全發揮。

以處理器爲例,同爲i5,遊戲本平臺和臺式機平臺有着明顯差距,TDP、核心數、頻率等等參數遊戲本上的i5-9300H都要明顯弱很多,更不用說輕薄上15W TDP的低壓處理器了。從實際性能上來說,遊戲本和臺式機處理器的性能差距接近一檔,也就是說臺式機上i5-9400和遊戲本上i7-9750H的性能差不多。

顯卡方面也和處理器類似,筆記本平臺的功耗和頻率都有所降低。我們知道從從上代GTX10系顯卡開始,NVIDIA旗下的顯卡不再區分桌面平臺和移動平臺,GTX10系顯卡也確實縮小了在筆記本上和在臺式機平臺上顯卡性的差距,尤其是中低端平臺幾乎可以說沒有差距。

但是最新的GTX16系和RTX20系這種差距又突顯出來了,GTX16系(GTX1650/GTX1660Ti)還好一些,RTX20系的差距就比較明顯了,比如臺式機RTX2060的性能超越了上代GTX1070Ti,而筆記本上RTX2060還不如GTX1070。這之間的差距也可說差了一檔了。

所以如果綜合性能和售價,也就我們常說的“性價比”,兩種之間筆記本和臺式機的差距就更大了,當然這麼比對兩者都不公平,兩者屬於不同的PC形態,不應該簡單的對比價格和性能。但是也我們也要明白它們之間是存在性能差距,而且價格越高這一差距就越明顯。

總之臺式機不管是在交互操控體驗方面,升級擴展方面,還是在價格和性能方面,較筆記本都有着明顯優勢,所以要對一些新手朋友說,如果對便攜性、移動性沒有要求,單從PC的“工具屬性”來說,臺式機依然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遊戲愛好者和圖形圖像專業工作者,臺式機體驗真的要好很多。當然再次強調,前提是你對“移動屬性”和“數碼單品屬性”沒要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