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總結:高年級有約-老菜談新零售

個人總結:高年級有約-老菜談新零售

一,前言

前不久在高年級有約,有幸聽到老菜親自講解新零售,並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與總結。
這次就已經公開的部分(老菜在“2020聯商網大會”演講中已經公開的部分),談談自己的總結。
如果有不足,不正確的地方,歡迎指出,共同探討。
另外如果文中由於失誤,出現敏感信息,也歡迎指出。
文中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觀點。

二,新零售的基石-供應鏈

老菜在解讀盒馬新零售1.0,以及接下來新零售2.0時,多次提及供應鏈。而盒馬供應鏈,作爲整個盒馬物流的大動脈,也確實非常優秀。

特點

個人的理解其最大的特點,其在保質(冷藏,保鮮等),保速(雲超次日達)的前提下,成本還比較低。平均來看,其成本爲/單,而天貓超市的成本爲/單,京東的成本爲/單(沒有在外部找到對應數據,所以只能寫號)。結論是盒馬的運費成本少一大截。所以,盒馬的雲超可以直接免運費,而貓超於京東就有各類限制。

原因

那麼爲什麼盒馬供應鏈的成本更低呢?如果成本更低,爲什麼阿里其他BU(如天貓)不採用這種供應鏈模式呢?這也是在講座後的同事交流中,一位同事詢問我的問題。
站在商業角度來看,是因爲盒馬雲超面向的消費場景與貓超等不同。
舉個例子,我在京東買一個電鑽,往往是因爲我遇到一個場景需要電鑽,但手頭沒有,這種需求突發性更強一些。而我在盒馬雲超買菜什麼的,往往都是有計劃的,如明後天喫什麼,買回來放冰箱,這種需求計劃性較強。並且前一種場景較爲少見一些,畢竟突發性的事情多了,人也承受不住。。。而後一種場景則是比較日常的,畢竟人都是要喫東西的。總結一下,京東的消費場景更具突發性,較爲少見,而云超的消費場景計劃性較強,較爲常見。而高頻行爲,每次都收取運費的話,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成本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支出。
所以,盒馬認爲,盒馬雲超的物流應該拋棄半日達+運費,而選擇次日達+免運費。這也是爲什麼老菜當時拒絕直接將雲超掛在貓超下的原因。
站在技術角度來看,則是較爲深厚的技術積累。由於我並不是物流域的成員,目前也與他們沒有工作上的交流。所以我的看法,是阿里在物流(菜鳥)上的積累,阿里自身深厚的技術積累,以及老菜自己對物流的認識(畢竟京東物流的基礎架構就是他一手搭起來的)。

約束

而盒馬供應鏈,一方面在所需場景下有着較低的成本,另一方面卻也面臨着所有供應鏈共同的瓶頸-產業鏈上游的約束。盒馬在快速擴張的同時,需要保證產品的質量(不禁讓人想起盒馬快速擴張時,保證員工質量)。這就涉及到供應商,乃至產地的問題。這也就與阿里的數字農業自然掛上鉤了。這塊內容放在後面,我們先談談盒馬接下來有關規模的認識。

三,新零售的成長-規模

零售的歷史,就是在物流限制下,不斷提升規模。
過去,大家對盒馬擴大規模的認識,就是盒馬又在哪個城市開了一家盒馬生鮮店。誠然,盒馬在過去的規模擴大分爲兩個方面:線上和線下。線上就推出各類活動,並沒有很大力(這是由於線上定位的問題)。而比較明顯的是線下,不斷開盒馬鮮生店,至今已經有幾百家了。
但是在現有條件較爲成熟的情況下(目測商業模式還算靠譜,盒馬鮮生店這一業態也還算OK),盒馬在規模這個角度上提出了“覆蓋率”。說簡單點,就是盒馬要滲透用戶的方方面面。

覆蓋率

總的來說,覆蓋率分爲兩個部分:

  • 全渠道:大力開始多業態的探索。這個也一直是盒馬內部的重頭戲。
  • 全域:嘗試線上各個平臺的內容推廣。首先是支付寶等阿里域,緊接着是抖音等。

上述兩個部分就已經從線上(Virtual)與線下(Reality)全面覆蓋用戶生活了。
接下來,來詳細談談。

全渠道

首先是全渠道,就是通過多業態來嘗試,並覆蓋現有多元化的線下消費場景。如

  • 盒馬鮮生店(已有):針對大賣場所屬消費場景
  • 盒馬mini店(已有8家):針對社區店(老夫妻店)所屬的消費場景
  • 盒馬X會員店(預計今年上海):針對sam,costco等會員店所屬的消費場景
  • 盒馬C2(Cash & Carry):針對Matro(麥德龍),美菜等批發店所屬的消費場景

還有針對早餐場景的F2(盒小馬),針對週末場景的盒馬裏等。

多業態的積極探索可以帶來以下的優勢:

  • 流量導入,用戶線下場景的覆蓋,帶來更多用戶流量
  • 技術提升,多業態帶來的業務複雜性,會幫助阿里鍛煉出一幫傑出的技術人才
  • 基礎設施,多元化的需求,也對供應鏈等基礎設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 商業探索,幫助盒馬繼續深入摸索新零售,爲新零售行業提供更多寶貴經驗
  • 社會貢獻,爲社會提供更多商業模式的探索歷程。

不同業態的需求,決定了業態發展順序的選擇。如通過會員店,實現系統技術多業態的成熟度的突破,以及底層供應鏈的提升(提高供應量)。只有在底層供應鏈有夠支撐能力後,纔可以進行C2業態的探索。

會員店

在這裏,同事也提出了一個新看法,那就是會員店的價值在哪裏?依據歸納法,讓我們來看看現有會員店-sam與costco。
會員店作爲一種公認的業態,其背後的商業模式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這裏只簡單說三點:

  • 會員店的收益並不來自商品利潤,其利潤全部讓利給會員,收益來自會員費。
  • 會員店的消費場景-會員購買傾向於量大價優。從而帶來會員店的成本降低,如人力成本(商品上貨架可以直接叉車),商品成本(規模帶來了面對上游時更高的議價權)等。
  • 隨着生活水平提高,中國社會的中產階級人數上升,擁有足夠消費水平的人足夠了。並且國內人們也漸漸接受了會員消費的理念。

盒馬X會員店的價值就在於兩方面:以往會員店的價值,作爲新業態對於盒馬的價值。這不再重複上述兩個觀點。

全域

至於全域,簡單說就是在線上各個平臺,進行推廣。盒馬內部是通過社羣活動,推廣活動,盒馬雲直播等,進行推廣。而外部則是通過阿里域(支付寶,天貓等),外部平臺(抖音-網紅產品等)進行推廣。這裏就不再深入了。

四,盒馬與數字農業

阿里的數字農業,是大環境(產業互聯網)的產物之一。而盒馬這次打算勾連兩者,一方面實現盒馬鏈路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實現數字農業的落地。

價值

以往零售,或者說銷售的上游就是工廠/產地->供應商->供應鏈執行等(全鏈路,後面找機會介紹)。但是由於上游缺乏足夠的統籌,所以存在大量的價值浪費。舉個例子,由於去年蘿蔔賣得好,今年大部分產地都在種蘿蔔。這就導致了蘿蔔的價格非常低廉,而去年較爲充足的白菜,結果由於產量不足,價格飆高。
這裏需要明確一點,市場供應關係,雖然改變了最終價格,但是產品的本身價值並沒有改變。 站在消費者端,價格的提高並沒有改變當時的產量,產品依舊緊缺。只不過消費者通過價格“擠”掉了其他消費者。所以在當前週期內,生產者和消費者其實都是不滿意的。

統籌

如果通過阿里經濟體,或其他手段實現了當前產地的全局統籌,那麼完全可以按照以往消費數據等,明確今年哪些產地種什麼。進而獲取全局(空間)最大價值。對於生產者和消費者而言,也會獲得全局(時間)最優,從而避免了大量價值浪費。
再舉個更簡單的例子,整齊劃一的軍隊,總比散兵遊勇強。這裏不僅僅是單體戰鬥力的緣故,更重要的是統籌協作能力。
以往信息化做的只是一個部門,一個企業,部分產業鏈的統籌規劃。如阿里這樣的巨頭,以往也只是做到部分產業鏈的統籌規劃,這也是互聯網上半場的特色。而下半場就需要虛實結合,進軍產業互聯網,從而產生更大的價值。當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無論是企業,或者政府等)對社會產生價值時,社會一定會回饋他。產生的價值越大,社會的回饋也就越大。

當然,正如淘寶,自己並不作生意,只是爲商家提供一個高效的平臺。盒馬也不打算侵佔供應商的市場,而是提供有效平臺,幫助供應商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實現價值。

數字農業還有更多重點可以挖掘,在這篇文章中,就不再贅述了,避免喧賓奪主了。

就如阿里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從淘寶,到盒馬,再到數字農業,阿里正在踐行它的使命。

五,總結

供應鏈作爲整個業務的底座,必須高效,低成本,並有着更高的供應能力。
全域與全渠道(多業態)作爲商業模式的體現與應用,提供了有效的覆蓋率。
而數字農業作爲集團戰略佈局,將會與盒馬相得益彰。

上述只是我自己的一點感受。畢竟就像冰山一樣,我們能看到的往往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自己經歷過,總結出來的東西與別人直接背出來的總結,是真的不一樣的。我們看到的只是前輩們的結論,而這些結論下面都是滿滿的經歷與思考,是我們無法獲得與體會的。

個人感覺最近工作上的運氣很不錯。工位就在部門Boss邊上,經常可以聽到Boss講解業務。有事兒沒事兒,可以聽到大Boss過來講解戰役拆解。最近還現場聽老菜講解新零售,就是坐的位置有點太靠前了,周邊一幫高p大佬。。。

如果大家對這類商業思考的博客感興趣,那之後就多寫寫。如果不感興趣的話,那就多寫寫技術吧。
畢竟除非是純技術路線,否則大家都是需要對商業有一定認識的。

願與諸君共進步。

六,附錄

參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