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PC服務器羣集的雲計算會更有前途

 目前IBM等大公司推銷其雲計算概念搞得火熱,骨子裏就是2000年時就開始出現的分區技術,不管是PPAR還是LPAR,總之就是把一臺高性能的小型機分割成多個性能可調的邏輯計算機。

 

   在當時情況下,這種技術更多的考慮是安全性因素,因爲每個邏輯計算機只跑一個關鍵應用時,應用造成了問題後,只需要重啓這臺邏輯計算機即可,不會對服務器的其他邏輯計算機上的應用造成問題。

 

   隨着雲計算的“風起雲湧”,分區技術在經過包裝後被賦予了更多職能,但其還是面臨着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物理的服務器硬件壞掉了,所有應用都將完蛋。於是乎,還要處理分區技術下的備份問題、災難恢復問題,一方面其技術難度遠高於備份一臺邏輯服務器,另一方面,需要另行購買高性能的小型機、數百萬元計的磁帶庫設備,寫道這裏可能有服務商要哭出來了,但IBM當然會高興的不得了。

 

  其實再想深一些,目前服務器羣集技術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其性能的擴充很容易,而又不用擔心任何一個計算節點的故障對核心數據會造成什麼影響。作爲低成本的擴張技術,應該更加有前途。

  不過基於服務器羣集的雲計算技術如果要繼續搞什麼單一映像操作系統下的雲計算,其難度很大,穩定性又不會很好。倒是可以考慮將分佈式應用設計與PC服務器羣集結合,即SAAS與PAAS結合,可能會走出條新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