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些世界级特大桥隐藏的“5G秘密”吗?

如果问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个领域

不断刷新一项又一项纪录

展现中国这个“基建狂魔”的力量

成为中国的又一张新“名片”

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

那必有

中国桥梁建设

丹昆特大桥—世界上最长的桥

贵州北盘江大桥世界上最高的桥

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沪苏通公铁大桥—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

世界上最长的十座大桥中

中国有六座上榜

最长的丹昆特大桥近165公里

港 珠 澳 大 桥

大桥就巨龙一样横跨江海之上

异常壮美

2020年6月底

“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全线开通5G信号

至此,实现5G、4G全覆盖

在港珠澳大桥通行过的朋友

肯定已体验到了好网络

你是不是在惊讶

咋没看到一座基站(高耸的信号塔)呢

基站都建哪了

原来

基站天线都安装在大桥的龙门架上

在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

信号覆盖则采用

泄漏电缆+对数周期天线的方式

通过铁塔公司统一协调

大桥管理方支持

运营商密切配合

港珠澳大桥上的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100%共享

“社会塔”、社会电、社会管道

成本大幅节约

沪 苏 通 长 江 公 铁 大 桥

今年7月1日

世界上首座跨度超过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运营

标志着世界公铁两用桥跨度

进入“千米级”时代

大桥上下两层都要实现5G全覆盖

怎么做到

铁塔公司牵头组织

三家电信企业共建共享

采用“微站+漏缆技术”

相结合的综合覆盖方案

突破了技术难题

公路桥建设38个小型微站

充分利用桥塔、路灯杆、机房等

大桥自有资源建设

铁路桥主跨段通过一根漏缆

多家电信运营企业共享使用

进行信号覆盖

5G全覆盖预计将于7月中下旬实现

武 汉 多 个 5G 基 站 桥 梁

在武汉

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大桥

等多座壮美的大桥已经成为城市名片

要想在上面建设原来那种“黑大粗”的基站

武汉市民也不会答应

5G基站怎么建呢

通过铁塔司统筹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5G基站建设充分共享利用了

大桥上的路灯杆、电力、管道等

社会资源

不仅解决了移动网络覆盖难题

还实现基站与大桥整体的协调统一

平 潭 海 峡 大 桥

福建平潭海峡的公铁两用大桥

是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桥

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

平潭海峡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

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

大桥信号覆盖建设

面临基站选址困难和施工环境恶劣两大难题

铁塔公司统筹三家电信企业的信号覆盖需求

统一规划

定制专用小型化、低风阻、高增益天线

并结合大桥结构特点

充分利用已有龙门架、风屏障等资源

加装抱杆放置天线和设备

助力实现大桥5G、4G网络连续、无缝覆盖

浙 江 舟 山 跨 海 大 桥

大桥粉饰了城市的夜晚

信号温暖了你与远方的家人

在信号覆盖中

铁塔公司统筹三家电信企业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周边高点资源

实现大桥通、信号通

从列举的大桥之中

不乏从4G覆盖升级为5G

01

4G基站和5G基站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先来看看它们的硬件配置上:3/4G站点主流基站形态是BBU+RRU+天线的形式,5G时代主流基站演变成BBU+AAU (有源天线)的形态。

由上图可以看出最大的差异RRU(无源天线)和AAU(有源天线)。为什么要升级?硬件上是如何升级的呢?

原因一:网速需求的提升,接口需求增多,导致铁搭拥挤加剧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一个基站要支持2G,3G,4G等多种制式,还要兼顾900M,1800M,2100M多个频段。甚至,还有700M,2600M等4G专频段

考虑到一个基站通常有3个扇区,铁塔上就要挂上就有15个各频段的RRU,再连接到3个多端口天线上,共计18个设备,导致铁塔上拥挤不堪。

原因二:降低运营成本

在国际上,很多运营商租赁铁塔是按照上面挂的设备数量来收费的,因此怎样在频段和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少塔上挂的设备数量,成为了一个强需求。

在4G瓶颈已经出现的背景下,而又考虑到商业利益最大化,这就促成了AAU的诞生。把RRU和天线融合在一起的设备,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所谓有源,就因为这种带天线的设备需要供电才能把信号发出去,毕竟RRU在里面装着呢

 

02

市面上AAU大致分为四类

  1. RRU和天线松耦合式AAU

为了高效、价格美丽、设备商不太愿意花大力气重新设计全新的一体化产品,于是,出现了天线和射频松耦合式的AAU这样一种折衷设计。

其天线能和RRU无缝对接,相当于天线需要供电,这就是其名称中“有源”的来源;同时它用来外接RRU的端口叫做“无源”端口,这是一种有源跟无源结合的方案。

在4G时代这种AAU还能勉强用用,到了5G时代就完全招架不住了。

2. 用作深度覆盖的美化AAU

这是一种用于闹市区等人口密集区域深度覆盖的AAU,对发射功率要求低一些,但对产品的美化程度要求很高,上面所说的松耦合式AAU体积大,功率大,外观吓人,不满足需求。

因此,出现了此场景专用的AAU,一般仅支持一到两个频段2T2R,没有外接其他RRU的无源端口,因此结构简洁,小巧美观。

3. 5G时代的主流:支持Massive MIMO技术的AAU

为了提供超高下载速率,Massive MIMO(大规模多入多出)成为了5G等核心技术。

在4G时代,主流等RRU支持4T4R,也就是下行最多支持发射4路数据信号,跟手机做4x4 MIMO,上行则支持4根天线同时接收一路相同的信号,用以增强上行覆盖。

而5G Massive MIMO AAU一般采用192个天线单元,支持64路发射和接收信号,下行可稳定支持24路数据信号同时发送,上行也能同时接收12流号同时接收。

这样一来,即使5G采用跟4G一样的载波带宽和子载波间隔,在Massive MIMO的加持下也能实现小区下行吞吐量5倍的提升!

可以看出,Massive MIMO的射频通道多,天线阵列规模大,复杂度提升,两个模块间的耦合更加紧密,必须把它们硬件上合二为一,再辅以合适的软件算法才能实现良好性能。

因此,在5G主流的Sub6G频段上,支持Massive MIMO的AAU成为了绝对的主流。

并且这种AAU内的天线一般只能支持单个频段,无法提供无源端口来外接其他低频段的RRU,或者说技术难度太大。

比如,3.5GHz的产品就只能工作在这个特定频段上的一小段带宽(100M),想要天线再支持700MHz低频,外接700MHz的RRU来扩展覆盖,是做不到的。

4. A+P,AAU和天线的再一次融合

5G的主流频段是2.6GHz,3.5GHz这些频率比较高的频段,能提供100M的超大载波带宽,并通过AAU来提供Massive MIMO技术来支撑5G的高速率。

与此同时,像700MHz这样的低频段,由于频率低带宽窄,虽无法支撑5G高速率,却能提供良好的覆盖,因此也得到了运营商的青睐。

然而较高频段Massive MIMO的AAU没法支持700MHz频段,需要独立的天线才行。这样一来铁塔上的设备就又要增加了,租金增加不说,很有可能压根就没空间放。

于是,业界有人想到了把高频AAU和低频天线拼接起来的办法,管它内部结构如何,反正从外面看是一个大盒子,节省了天面空间,铁塔租金也可以省了。

这种方案就叫做A+P。A代表有源模块,就是其内部需要供电的高频AAU;P代表无源模块,就是包在里面的低频天线。

03

AAU其他优点

AAU除了解决上述4G的问题,还对5G首先部署在城区热点,这些地方一般高楼密布,不但需要覆盖地面,高楼的垂直覆盖也十分重要。

Massive MIMO AAU的大规模天线阵列不但支持水平面的多流发射,还能把波束在垂直面上灵活分布,对高楼的覆盖能力极大增强。

由于发射通道多,可以形成很窄的波束,空分复用的能力更强,把同一份频率和时间资源共享给多个用户。业界最多可以支持下行24路数据流同时发送,相比4G的4x4 MIMO(4流),小区能力提升了5倍。

速率的大幅提升,正是5G部署初期的eMBB业务的全部奥义,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了5G带来的畅快淋漓。

编辑 | 赵   清

校对 | 

来源 | 无线深海、铁塔微报、国信证券

一张表全面了解各省市5G建设目标

2020中国新基建409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全名单!

35省/市5G建设最新进展与规划一览

5G时代下的“一大 (工业互联网) 和两小 (物联网、车联网)”分析报告

我叫“5G产业圈”

长按扫码关注

最新5G资讯都在这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