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慧眼识人,治世能臣,终生知己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史记》,可以知往事,识时人,鉴后世。齐桓公、鲍叔、管仲,此三人者,后人亦各有评论。赞桓公能用人者有之,赞管仲之能人者有之,赞鲍叔善识人者多矣。我以为,管仲:慧眼识人,治世能臣,终生知己。

        我们大多知道鲍叔识管仲,把他推荐给齐桓公,使管仲居己之上而不妒。知齐桓公不计一箭之前嫌,重用管仲,成就一番霸业之胸怀气魄。而不知管仲先于鲍叔识人之前而慧眼识人也。

        据史料记载,齐桓公的父亲有三个儿子,大儿诸儿,二儿公子纠,三儿公子小白。诸儿是太子,当然是齐国的继承人了,也是后来的国君宋襄公。

        当时,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二人均是奉老王之命各侍其主。试想一想,如果不是宋襄公行为不端,杀了妹夫,宋襄公可以当一辈子的宋襄公,哪里轮得着排行老三的公子小白什么事?鲍叔最多只不过是个帮闲文人,一枚政客而矣。

        前途渺渺,鲍叔难免对工作有懈怠心理。这时,他的好友管仲对他说了一番话,大意是国人讨厌公子纠的母亲,也就不喜欢公子纠,国人同情小白没有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公子小白的可能性极大。还说公子小白虽然不很聪明,但却能深谋远虑。还说公子纠即使当上了国君,也将一事无成。到时还得你鲍叔牙来安邦定国呀?管仲掏心掏肺的劝慰,才让鲍叔重新振奋,竭力侍奉小白。

        不难看出,在鲍叔推管仲前,管仲已析时事,识小白,识纠,激励鲍叔成就大业。因此,我以为管仲是慧眼识人之人。

        大凡读过一点历史的都知道,管仲被齐桓公委以重任后,充分发挥他的治世之才。从经济到政治,从政治到军事,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改革举措,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真正达到民足、国富、兵强。人与人之间是彼此互相成就的,桓公、鲍叔成就了管仲;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其春秋霸业。管仲成就齐桓公,也就成就了鲍叔伯乐之名,荐人之贤之誉。管仲治世之才历史已成公论,翻开初高中历史课本,记载已颇为详尽。在此无庸赘述。

      鲍叔之于管仲,是知己;管仲之于鲍叔,可谓是终生知己。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我在初读这句话时,觉得管仲为人好不地道,怎么能常欺鲍叔这样的好友呢?后来又读到管仲的一段话: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由此可见管仲并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他始终知道鲍叔是让着他的。所以才敢分财利,多自与。也因为鲍叔知管仲,所以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管仲与鲍叔,二者之间的赠予与索取,都是有安全感的。一个因知其家贫真给,一个因家中所需真要。管仲与鲍叔,人生目标追求中的知己更是让后人唏嘘。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一个人始终知道一个人知道你的志向,知道他对你的好,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我想管鲍之交,才真正的无愧于世间的知己二字。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是管仲在任政相齐期间提出的著名论断。也许正是有了少时对穷困的深刻体验,对友人鲍叔的慷慨分利之缅怀。管仲才能提出一系列让齐民富足的经济改革措施。我们常说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定国安邦的贤相管仲,尤其如此。

        综上所述,我认为,管仲能慧眼识人,是治世之能臣,管鲍少时是知己,终生是知己。

        谢谢大家!

              写于2020年8月9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