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行(二)

    來蘇州看園林是必須的,拙政園是明朝一位官場失意的御史回鄉建造的,似同陶淵明歸隱田園的風格,總體佈局以水池爲中心,亭臺樓閣臨水而建,與水相伴,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東部田園風光開闊疏朗,西部亭臺樓閣建築精美,中部以水池爲中心,院牆上鑲嵌的窗花,圖案各異,稱之爲框景,且行且拍,假山就水而壘,因水而活,“假山真水”之間互相的交融與映照,恍若進入山與水共築的迷宮。



  在有限的空間裏,各種不同造景手法讓景物與視線良好融合起來,步移景異,園林婉約,設計精巧極具內涵,風格獨特的通幽小道、假山、溪澗,凌波穿行的水廊,是蘇州園林的藝術特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可惜這麼美的園林卻被傳說是“兇園子”,門對橋路,偏陰,通過所居住家的驗證,住家多有衰像,看來太精美的藝術品,就不是那一家人能有福消受的,只能供衆人觀賞遊覽,真正是應了孟子見齊宣王中那句獨樂樂不如衆樂樂。

 


獅子林園內多是太湖石粘合堆積而形成的假山,人在假山中穿行仿如置身在迷宮之中,遊人可隨性閒鑽假山洞內,一個洞口出去,會有好幾條路線,自然也可欣賞不同的風景,想來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也曾在這假山林中穿行遊樂,甚感頗有童趣,於是纔有了現在的御筆親書“真趣”。

 


蘇州平江路是平江河邊的一條老街,至今延續了唐宋時期以來的城坊佈局,傍晚時分,漫步在河邊的街道,閒逛逛街邊的小店,坐着烏篷船在平江河中泛舟夜遊,聽船家吳儂軟語哼着小調,相信再堅硬的心也會軟化沉醉於其中。

 


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人通過描繪秋江月夜的美景,間接把旅途寂寞愁思寄託景物抒發出來,也正是這首詩的流傳使得蘇州寒山寺成爲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會有很多日本遊客來此,聆聽那跨越千古時空的寒山寺鐘聲,楓橋景區內除了有詩碑還有作者張繼的銅雕像,據說摸了他的手指可以學有所成,所見銅像手指以及腳都被遊人摸的錚亮,或許都是想沾沾詩人的才氣吧。

 


蘇州還有一座虎丘斜塔,塔頂中心偏離塔底中心2.32米,塔身傾斜度爲2.47度,被國外建築學家稱爲“中國的比薩斜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