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襲警案的一點思考

我們不想要英雄,我們不想要悲壯的哀樂,不想要肅穆的花環,不想要萬人湧向街頭送別的感動,因爲我們知道,在那鐵血戎裝包裹下的一顆心,屬於一個柔腸百度的丈夫,屬於一個舐犢情深的父親

2020年7月6日,江蘇省淮安市發生一起重大暴力襲警案件。兩網上通緝逃犯持刀行兇,致一名民警、一名輔警重傷,送醫院搶救無效犧牲。細品案情,另人悲憤的同時,也生出一些思考。

淮安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通過研判發現,網上在逃人員馬洪兵活動情況,安排四名警務人員前往開展線索覈查工作。

執法記錄儀錄像顯示,當日10時14分,他們4人一行敲開了疑犯的家門,出示警官證後進入房內進行覈查。

室內當時有三個人,馬兆兵和二哥馬洪兵,還有正在陽臺休息的身患腦梗的七旬母親。

當時馬洪兵在廚房切菜,他們多次要求覈查馬洪兵身份均被拒絕,馬洪兵還舉刀威脅。

3分鐘後,王 濤向馬洪兵發出口頭警告,對方仍拒不配合,還幾次試圖拿着菜刀衝出廚房門口,被一旁的馬兆兵勸阻攔下。4名警務人員手持伸縮警棍對馬洪兵保持高度戒備。7分鐘後,馬洪兵突然暴躁起來,拿着菜刀爬上廚房窗戶騎在窗沿上,半個身子伸出窗外叫嚷着“你們再逼我,我就跳樓”。爲了確保馬洪兵的人身安全,警務人員勸他保持冷靜,安撫他的情緒。這是當時馬偉兵突然從門外衝進來,手持兩把尖刀喊着“殺死你們”,砍向警務人員;二哥馬洪兵見狀,也轉身拿起兩把菜刀開始襲擊民警。

以上案情,給我們提供了以下兩條關鍵信息:1警務人員出警初衷是線索覈查,而非實施抓捕推測當時並沒有足夠的防護裝備比如戴頭盔着防刺背心,更沒有攜帶槍支。2從疑犯對峙到行兇,中間經歷了七分鐘時間,第二名疑犯現身前,疑犯一已經持刀對警務人員進行了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警務人員似乎有可能在安撫住疑犯的前提下,安全的退出房間。而之所以要退出房間,是基於以下的幾點考慮:

1、警務人員數量上雖然佔優,但沒有足夠的裝備,而對持刀疑犯,繼續行動無法保證自身安全。

2、警務人員退出房間呼叫武裝支援,仍可以在居民樓周邊蹲守,保持警戒,以防疑犯逃脫。

3、房間內都是疑犯家人,警務人員暫時避讓疑犯,並不會對第三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分析至此,我們應該反思,這起襲警惡性事件如果合理處置,似乎本不必付出那麼大的代價。

話說至這,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在對英雄吹毛求疵。我並不想苛責英雄,我們的一線警務人員不是完人,他們更多是特定體制、文化制約下不完美的個體。我想提醒反思的是:我們警務管理的上層設計是否有亟待完善之處,我們是否應該增加危機預案的演練,在基層民警面對緊急情況時,不至於僅依靠“急中生智”,而是有一套成熟的,系統化的處理方案;我們是否應該轉變某些警務文化,更加珍重一線人員的生命權、健康權,給於他們更寬鬆的壓力環境,即使因顧及自身安危而對局面考量有所偏差,也不致面對過份的苛責。

所有這些都是因爲:我們不想要英雄,我們不想要悲壯的哀樂,不想要肅穆的花環,不想要萬人湧向街頭送別的感動,因爲我們知道,在那鐵血戎裝包裹下的一顆心,屬於一個柔腸百度的丈夫,屬於一個舐犢情深的父親,世間少一個英雄,就會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多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夕陽半落的黃昏,拋卻一天工作的疲憊,輕鬆走在街頭,奔向妻兒溫暖的懷抱——這是我們想看到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