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修煉》:沒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李鵬祥)

從疫情開始到如今已經半年的時間了,這半年的時間裏我們看到了中國強大的力量,也看到了黑暗腐朽制度的曙光。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讓我想起正在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不禁潸然淚下。大家知道一個醫生從邯鄲學步到丹青過實。需要經歷多少的困難和挫折,本書是作者阿圖·葛文德醫生經由實習到正式參與臨牀手術工作多年裏的醫學觀察,分享了一位外科醫生成長的歷程。

作者阿圖·葛文德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個醫生世家,畢業於哈弗醫學院,而曾在牛津大學攻讀著名的PPE專業(哲學、政治和經濟學)的經歷,對他在醫學人文思想和社會支持方面的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

他積極主動地普及醫學知識,對醫療體制進行思考與變革,曾任克林頓政府衛生醫療政策高級顧問,而他撰寫的探討醫療費用問題的文章《成本的難題》(The Cost Conundrum)更成爲了觸動奧巴馬醫改的催化劑。

所有的醫生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質疑,這也是現代醫護的弊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你生了一場病,你會讓一個正在實習的醫生給你做手術嗎,當然你不會。誰都希望有一個妙手回春的醫生來爲你手術。但是新人終將替換老人,如果新人不去練習,他們又如何成長起來。

作者的第一次手術是在蘇醫生的指導下開始的,手術最後雖然成功了,但是過程中卻遺漏了很多的細節,都被蘇醫生一一調整,大家知道,醫生在手術的時候一旦遺忘了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都有可能發生風險。在美國每年有兩萬多人死於醫療事故,美國已經是一個醫療條件相當好的國家了,就更不要提我們國家了。

有一句話大家可能都聽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這句話最適合用來比喻我們人類,我們人和人長得形態不一,人的身體結構更是各有千秋,同樣一個病例,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因爲他們的身體構造會不同。

他的靜脈粗一點,她的靜脈細一點,每一個部位,甚至每一個細胞都是醫生要考慮的問題,一旦出錯,後果可能不堪設想,醫生又是誰呢, 他們和我們一樣只是普通人,可是他們卻一直在和死神打交道,在人和神中間的位置上就是偉大的醫生,所謂醫生父母心,這句話並不是憑空而來,你養育一個孩子,看着他從他乳臭未乾到長大成人的那一刻心裏是多麼的喜悅,當一個病人被送到醫生的手裏再到看着他健康的出院,這和養育孩子的喜悅是一樣的。

這讓我想起來我們身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這段時間以來他們是多麼的辛苦。每個人冒着生命的危險在死神手裏搶人,花容月貌的年紀都已剪掉了頭髮,本應在一起喫着團圓飯的一家人,因穿着防護服擦肩而過,互不相識,有多少醫護人員在這次疫情裏付出了生命,又有多少醫護人員正在用生命抗擊着疫情。

鍾南山院士隻身來到武漢,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卻都在工作,李文良醫生作爲這次疫情的吹哨人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還要告訴我們說,“我好了我要馬上去一線和我的同事們一起戰鬥,”這種精神怎麼不讓人感動,怎能不讓人潸然淚下。

北野武說一件事情死了兩萬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情發生了兩萬次,我也希望我們的祖國能在這次疫情過後能重整旗鼓,蓄勢待發,在這裏我向所有的醫護人員致敬,你們辛苦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