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参观“首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为画家们的探索精神感动 最近,笔者到位于长沙的李自健美术馆,参观了“精神·图式——首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湖南站)展览,深为画家们的探索精神所感动。

最近,笔者到位于长沙的李自健美术馆,参观了“精神·图式——首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湖南站)展览,深为画家们的探索精神所感动。

任何艺术都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历史,在中国悠久深厚的文化激励下,数代中国油画家孜孜以求中国艺术精神与外来艺术形式相融合,在“写意油画”方面不断探索,体现了中国油画家兼收幷蓄、兼容幷包的文化自觉和时代意识。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画家沿着“写意油画”的方向,一方面坚持面向自然、深入生活,一方面坚持发扬传统、精研艺术,绘出了丰厚的艺术作品,逐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写意油画的艺术气候。

此次“双年展” 在国内多个城市巡展,由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和吉林艺术学院共同创办,这是具有全国规模的首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双年展”目的在于进一步梳理中国油画家在“写意精神”上的创作理念和实践方式,激励当代中国油画家们的创造,形成更为广泛的学术探讨,促进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文化品格建设。

这次“湖南站巡展”共展出吉林长春首展三个单元的150件,以及湖南本土艺术家的30件,共计180件写意油画作品。这是国内所有油画艺术家近些年来在写意油画艺术领域创作和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展览规模大,艺术水准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为展览写了《前言》。湖南省油画学会主席段江华为展览写了《序》。这也是自今年以来李自健美术馆举办的首个艺术大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前言中表示,展览得以在长沙的李自健美术馆巡展,对于广大民众认识和理解中国写意油画的语言特征与美学内涵,对于全球文化格局变迁形势下艺术家进一步思考中国油画应坚持的理念和要深化的课题,都有积极的意义。在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胜利之际,举办写意油画展览,使大家从线上线下多角度走进艺术世界,将起到了抚慰人的心灵、推动精神生活复苏的积极作用,也为2020这个特殊年份的中国油画活动留下历史的印记。

展出的作品中,范迪安的《层林尽染》让人欣赏到秋冬季节层林尽染、绚烂多彩的森林风光;宋惠民的《梦幻金秋》中小河流两岸金黄的秋景美得让人沉醉;王辉的《陕北之三》把陕北光秃秃的黄土高坡随山就势修建的密集的窑洞群展示出来;张杰的《空巢记之十五》形象地反映了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空巢老人们聚集在一起喝茶聊天,自得其乐的生活情景;王克举的《春在枝头》再现了百花竞艳、草木葱茏的大好春色;黄礼攸的《春涧花开》很有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意;邓平祥的《铜鼓岭的礁石》再现的却是飞翔的海鸥、波涛汹涌的大海和高耸如悬崖的礁石,给人以空旷冷寂的感觉;刘兆武的《长白晴雪》展示的是长白山晴天下融雪的情景。

孙立人的《船》到处是斑驳的锈迹,停泊在海岸再也不能出海作业,给人以沉重的沧桑感;袁文彬的《多彩的世界——微信朋友圈》,呈现的是互联网时代微信广泛应用后,人们多个面孔异样的表情;冯放的《鸟之殇——候鸟南迁日志》则呈现了环境极度恶化后触目惊心的场面,突出鸟和护鸟使者的视觉冲击,对人们发出重视环保、拯救候鸟的呼吁。展出的一百多幅作品涉及的领域广泛,显示了油画艺术家们丰富的生活阅历、深沉的艺术思考和执着的艺术追求,许多画作给人以美的享受或哲理的启示。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社会公众除提前预约到馆享受这场写意油画艺术盛宴外,还可以通过线上VR观展。该展览自5月16日开展以来,每天前往观展者络绎不绝(当然是预约、限量进入的),线上观展的也十分踊跃。据悉,展览将延续至6月28日结束,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前不久还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就中国写意油画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通过展览,笔者与众多的参观者一样,能够充分感受到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和对艺术语言的不懈探求,对艺术家们高度的艺术自觉和文化自信深感钦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