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就該死嗎?每個人的樣子不是該由自己來決定嗎?

大家好,我是叄爺,百忙之中抽空看了一部不錯的電影,今天推薦給大家!

這部片子應該算得上叄爺今年看過的灣灣電影裏算不錯的了,電影無論是背後的意義還是拍攝的手法都給叄爺帶來了較大的驚喜。電影從女主姜映娟的減肥之路來探究社會,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不得不符合社會的期待才能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對社會來說,胖的人有時是沒有性別的。

就電影的臺詞句句入人心,確實這個社會上在絕大多數都是以外表衡量一個人,都說內在美才是真的美,但是現在大家都這麼忙,節奏這麼快,誰會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你,去發現你的內在美!

劇情描述了一位30歲105公斤的女主角阿娟,總是因爲龐大的體型招來異樣眼光及種種的不便。大部分30歲的人,都覺得人生過得沒有想象中那麼順風順水。阿娟在母親經營的託兒所擔任煮飯阿姨,唯有烹飪的瞬間能爲她帶來片刻的成就與滿足。在一次因緣際會之下,阿娟邂逅了快遞員小吳,在心儀的男人的鼓勵下,阿娟更加努力地想要通過減肥來改變自己。雖然一切看似步上正軌,阿娟卻因過激的節食漸漸失去對食物和生活的熱情,生心理的雙重壓力開始將她推向崩潰邊緣。

電影作爲新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來說還是很棒的了,細膩地書寫了家庭對於孩子以及羣體的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和影響,飾演阿娟的演員蔡嘉茵從開場的傻里傻氣到中間的因愛發光再到最後的茫然與無助,每一個情感的細節都掌握拿捏的非常準確。

日復一日的追求世俗認定的審美標準,只要努力減肥就能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更美好。健身館的員工的勵志口號便是:“給自己一個機會,認識更美好的自己。”那究竟什麼纔是更美好的自己?看似雞湯勵志,卻是滿滿的負面能量。

無論是的健身館的員工還是阿娟的母親與社會的大衆,都習慣將身材姣好的人歸在成功人士的分類裏,而將那些身材肥胖的人歸在懶散與失敗的類目裏;世俗通過膚淺的表面將人歸爲三教九流。

因爲這個社會本身就是會用歧視的眼光在看待胖子,通過言語暴力和行爲去加害受害方。

從小的環境,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走上社會之後,無論是同事還是老闆,不少人都會帶着有色眼鏡看待身邊的胖子,給你取一堆綽號都算是小事了,同樣的錯誤在你和其他同事身上發生時,他們更願意相信你的問題更嚴重。一定會有一羣人覺得胖子就是不努力、不認真,但其實胖有很多原因。而不管是什麼理由,都不關你的事。

電影裏有一幕是,女主角阿娟生日,她煮了很多東西要跟媽媽分享,但媽媽因爲一些原因放她鴿子。訊息裏媽媽最後還說:少喫點,越喫越胖。其實雙方都在表達一種愛,但阿娟看到這條信息後卻很難過。

都說胃是承載愛的容器,導演用這樣的對比,想傳達當一個人不是標準身材,用一般的方式把愛放出來時,別人很可能不要那份愛,或只專注在你的身材上,而沒看到真正寶貴的東西。

電影裏,阿娟鼓勵託兒所的小宇堅持做自己,她把兒時的公主裝拿給小宇穿,小宇問阿娟爲什麼還留着這些衣服?阿娟說她捨不得丟,單從衣服來看,阿娟小時候應該是體型嬌小的女孩,當時的她應該也是被母親視爲小公主一般捧在手心好好呵護。

那麼!爲什麼變胖後的她,就不再是母親心目中的小公主了?

人類總是偏愛檢討受害者!單一的價值觀與檢討受害者文化剝奪了小宇做自己的可能性,同時也剝奪了阿娟與小吳接納真正的自我,也剝奪了大衆用更寬大的胸襟去看待接納身邊的每一個人。

《大餓》的餓不單單指的不只是生理上的飢餓,還有心靈的孤獨、需要被他人接納的渴望。一個人要成爲什麼樣子,最後都理應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因爲身材帶來的麻煩與不便,讓減肥的理由慢慢在她腦中成型,她覺得要脫離這種不公平生活與霸凌的唯一解藥便是瘦下來。

必須瘦下來才能讓她得到與其他人一樣該有的尊重與沒有偏見的看待。

但是胖也好,不胖也好,真的沒必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建議。強迫自己去迎合世俗眼光做改變,還不如做那個最原始的自己更快樂。

說到底就是,胖不胖幹你P事喔,又不喫你家大米!

可以不喜歡,但是請不要傷害!

END


江湖再見,不知這江湖在何處,亦不知何時再見。

祝諸君安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