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上春樹論“孤獨”

今天有朋友問我借書,我拍了書架的照片給他,他看到了村上春樹,讓我想起了那段關於村上春樹的日子。

大概在這八年間,我說過三次“好懷念村上春樹的日子”,今天,我想說第四遍“好懷念村上春樹的日子”。

那段日子對我而言,是另一個世界。

當時在西安上班,單身,和瑞合租一間房。上着不那麼忙的班,和每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樣,對未來充滿幻想又懵懂不知。偶然的一天實在無聊,我翻開瑞放在書架上一年有餘的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那一年,省圖剛開館,我辦了一張借書卡,一有時間就泡在裏面看書。自從開始了《挪威的森林》,我就把省圖書館裏所有村上春樹的書全都借來看了一遍,入迷到何種程度,就是不放過他的任何一篇隨筆,拒絕看其他人的任何書。我深深的沉浸在村上春書的世界裏,久久不願出來。直到他的書我找了好幾遍,再找不到一本我沒看過的時候,我一個多月沒有去圖書館,因爲怕破壞掉這種感覺。

村上春樹所營造出來的世界,怪誕又不合理,但就是那麼讓人入迷。裏面的主人公,總是一份平凡的工作,拿着剛好夠用的薪水,過着平淡的生活,像極了我們在大街上遇到的任何一個人。他們所遇到的人,也都平凡無奇,但無一例外的,我覺得故事裏的人都很孤獨,每一個人都很孤獨。

不如說,孤獨的村上春樹創造出了很多孤獨的人物,營造出了一個孤獨的世界,吸引了我這樣孤獨的人。

那種孤獨是一種剛剛好的孤獨,不會暗自垂淚,不會讓你看出,就是那種悄無聲息的,一個人趕路的那種孤獨,平平常常,但貫穿始終。

村上春樹幾次提名諾貝爾獎,讀者衆多,說明什麼?說明喜歡他小說的人非常非常多。那爲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他和他的小說呢?根據吸引力法則,我覺得,就是吸引吧。我們在故事裏看到了自己,如我一樣。

所以,大家應該都是孤獨的吧,因爲大家都喜歡村上春樹。然而村上春樹是否認爲自己孤獨,那我就不知道了。

年歲漸長,已經可以正視孤獨這件事了。

小時候是孩子,長大了覺得自己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姑娘,幼稚一點也沒事;結婚了覺得有老公頂在外頭,只需做好自己就好;但是隨着孩子長大,我開始上班,終於覺得不能再逃避了。

這些路,只能自己走,人生註定是一條孤獨的路。以前走的是膽戰心驚,現在,走的是簡簡單單,卻無比篤定。看過一句話“越是複雜的事情,越簡單去處理越好”。所以,帶孩子辛苦嗎?辛苦,但是不抱怨。一個人走,怕嗎?怕,但是不後退。工作中的錯誤,能不能全避免呢?不能,那就簡單用心,繼續努力吧。

地球在轉,孤獨又怎樣?看有意思的書,愛喜歡的人,永遠善良,孤獨的人也能很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