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心流與幸福,熵與負熵

人的大腦裏的念頭就跟分子一樣,時刻萬馬奔騰,無規則運動,無序亂撞。佛家打比方說,一個人從外表看是在靜坐,但內心卻如同瀑布一般,無數念頭蜂擁而來。如果沒有節制、訓練,你的心就會經常處在這樣的混亂狀態,雖然你意識到的可能只有少數幾個念頭,但在潛意識裏,卻有成千上萬的念頭在相互衝突,在爭奪你的注意力,在搶奪你大腦的控制權,在試圖引導、影響你往南轅北轍的方向走。這個時候,你的大腦就像熱鍋裏的氣體一樣,各個念頭之間沒有什麼束縛和聯繫,各自撒開腳丫歡快地狂奔,你的內心一片混亂,熵值非常高。

但是,如果你進入了心流狀態,那就不一樣了。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當前的任務上,你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在往同一個地方使,那些跟任務無關的念頭都被完全屏蔽,甚至包括你對世界的意識、對自我的感知,更不用說對別人評價的患得患失、對物質得失的精心計算,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你並不是只有一個念頭,你的大腦仍然在高速運轉,但是所有這些念頭都是非常有規律、有秩序的,就像一支高度有紀律的軍隊,井井有條地組織了起來,高效率地去完成一個任務。

這時候,你的感覺就跟“心流”這個詞的英文flow原意一樣,心裏的念頭就像一條鋼鐵洪流,浩浩蕩蕩但是又井然有序,勢不可當但是又能從你心所欲,噴湧而出但是又不會四處灑落,而是匯聚成一條水龍,衝盪開一切泥石沙礫,創造、奮鬥、整合,你不需要特意去控制這個過程,但一切又都在你的控制之中。這時,你的心熵最低。

用契克森米哈賴的話說,“創造意義就是把自己的行動整合成一個心流體驗,由此建立心靈的秩序”。他對此的描述是:

“痛下決心追求一個重要的目標,各式各樣的活動都能彙集成統一的心流體驗時,意識就呈現出一片祥和。知道自己要什麼,並朝這個方向努力的人,感覺、思想、行動都能配合無間,內心的和諧自然湧現。生活在和諧之中的人,不論做什麼、遭遇什麼,都不會把精神能量浪費在懷疑、後悔、罪惡感及恐懼之上,精力永遠用在有益的方面。對生命胸有成竹的人,內心的力量與寧靜,就是內在一致的最高境界。方向、決心加上和諧,就能把生命轉變成天衣無縫的心流體驗,並賦予人生意義。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再也不覺得匱乏。意識井然有序的人不需要害怕出乎意料的事,甚至也不懼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饒富意義,大多數時候也都樂趣無窮。”

所謂“心流”,就是當你特別專注地做一件目標明確而又有挑戰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這個挑戰時,你可能會進入的一種狀態。它的特徵是你做這件事的時候會忘記自己,忘記時間的流逝,你能體察到所有相關的信息,不管工作多複雜你都毫不費力,而且有強烈的愉悅感。

最優體驗是人穿梭於具體的世界與遙遠的心智國度間的過程;具體的生活猶如在泥沼中行走,心智的世界則是人類理解生活的靈光。人透過苦澀的生活,尤願召喚更復雜的心智來理解生活,兩者交織成一個整體。這種整體性是由簡單的認知到“自我”的複雜化,使我們的心靈不再乞求於簡單容易的思考,而是進入自我的徹底私密的體驗,先完成主體的思考,再回來俯視自己,使自身在生活與意識之間來回地整合。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產生了“喜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