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這樣構建知識體系才能讓大腦不混亂

昨天講了一下,然後讀書的一些感悟,有小夥伴私聊我讀書應該怎樣去讀。

簡單的講一下,讀書無非就是獲得知識,而知識它是有源頭在裏面的,推薦瞭解一下知識樹原理。

而知識樹原理也是我現在正在用的一個讀書方法。如果把知識的源頭比作一個樹的樹幹的話,那麼各類學科或者學科上面的一些分支,都是在這個樹幹的基礎上發展來的。

所以說了解知識的源頭對於讀書來說比較重要,比如說心理學的領域,心理學,包括認知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等。

而如果一個人想要去學習這些知識的話,多數會選擇從認知心理學或者從社會心理學上面入手。這就是相當於在學習一個樹枝上面的一個小枝芽。

而如果先從這些小枝芽去學習的話,是違反知識的創作原理。因爲知識是從樹幹開始發源起來的,就像我們說的思維導圖,蘇魚島都是從一個大的方向,然後逐漸的細分,形成一個一目瞭然的分析圖。

而如果你先從一個細分的領域去學習的話,很多的核心的概念需要自己去提煉,這就會浪費很多的時間,也不利於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就跟蓋房子要打地基,地基打不牢,即使建房子建的再快,最後也還是會倒塌的。

而從知識的源頭開始學習的時候,它是一個逐漸分散的一個體系,也是一個打牢自己基礎的方法。

當基礎打牢之後,再去發散的學這些細分領域的知識之後,對於學習的知識不會顯得亂,這樣還有一個好處是對於一個知識的掌握是逐漸深入的,因爲這樣是知識的發展規律,從淺到深。

而如果你不按照這種知識樹原理的方式去讀書的話,你可能會發現有一些書,他們在一些基本的知識或者概念上面就不會再重複去講了,因爲他們對這個領域的知識掌握的已經很牢了,然後又在這個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爲了一個新的領域。

所以他們更多的是在論證這個新的領域有什麼新的發現,就像網上的一張圖片,寫博士論文就相當於什麼,就是在一個知識的邊界的地方,打開了一個很小很小的口,然後突出去一丟丟,然後就打破了知識的界限,但他們會在一定基礎上進行論證,但這個基礎很多人是沒有的。

這也是爲什麼有些書讀不懂,感覺明明都是漢子,但就是不理解它的意思。

所以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從知識的源頭入手,一層一層就像剝洋蔥一樣,逐漸的掌握細分領域的知識,成爲一個領域的專家。

如果你也對讀書或者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感興趣,可以私聊我領取一份知識樹原理詳細說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