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爲愛孩子,其實,孩子更愛我們

                                        ——春雨

如果世界上還有“堅持”這個詞,希望它屬於我。

如果這世界上還有“感動”這個詞,希望它屬於兒子。

兒子今年二十八歲了,沒有正式工作,在打工,這也是我這個當媽的對兒子這一輩子的“虧欠”,也是我耿耿於懷的心病。

頭幾天,和兒子聊一下,一般都是他說的少,都是我說得多。

他願意讓我說,和他說我的心裏話,可能是看我活的委屈、活的“懦弱”。

和兒子聊了很多,聊完之後,他表揚了我,說我聊的挺好。

我和他聊完,心裏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不一會兒,兒子給了我兩樣東西。

一個是他過生日時,我給他買的小金斧子項鍊。斧和福同音。

那些年我看人們都買,我就想,給兒子也買一個。

還有一個是他自己攢錢買的一個戒子給我了,說我表現不錯,還告訴我,沒錢花了,把項鍊和戒指換錢花。

兒子的表現讓我意外,我當時就跟兒子表示,我會繼續努力的。

我們大人總覺得我們愛孩子多,恰恰相反,孩子們愛我們超出我們的想象。

但是,大人的世界他不懂。

兒子小時候特別省事和懂事,就是膽子有點小。

那時我倆都上班都是普通工人,掙的工資少,和婆婆在一起過,剛結完婚那會兒,還有點債務。

結婚第二年生了兒子,所以,我省喫儉用,很少給兒子買零食喫,他也不要。

有時候,當他姑姑和我的姐姐們領兒子去小商店買東西(那個年代都是叫商店),他就要一個,多了不要。

在我的記憶裏面,好像玩具都沒有給他買過。

玩的玩具都是姐姐們家的孩子玩過的,沒有損壞的玩具,也不多。

還有,他自己玩着玩着就能睡着了,是不是挺省事的,有時候看着這個小人這樣,我的心都疼。

記得他三、四歲時特別喜歡大蓋帽也就是警察叔叔的帽子。

我給他買過,還買了一身警察服裝,帶他去公園照了一張照片,留着做了紀念。

兒子漸漸長大,我開始告訴他要有禮貌,看到認識的親戚和小朋友要先打招呼。

長輩現在給你買東西喫,你長大之後,要給長輩買東西。

後來,兒子上班的頭一年,頭一個月工資,正好趕上過中秋佳節,兒子給姑姑和姨買的月餅。

雖然沒有給他爸我倆買東西,我心裏面也挺高興的。

都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算兒子沒做成什麼事,但做人不會差,因爲,他知道感恩,有一個感恩的心。

孩子小的時候,當父,母的可能覺得孩子太小,很多事情他不會懂。

這可能是我們大人教育的誤區,他什麼都看在眼裏,只是我們大人以爲做的很隱祕。

有一次,我和他爸吵架,誰也不讓誰,動了手。

他在中間攔着,嘴裏還說:“有啥事你們倆不能商量,非要動手”。

我聽了以後,挺喫驚的,這麼小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

從那往後,真就不和他爸動手了。

他爸就是俗話說的,那種傳統模式的大男子主義者。

當然,我再也不敢當兒子面吵架了。

生活中的瑣事太多了,語言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改了冷戰。

我以爲,不吵架,不動手就行了。

這次,我又錯了。

這二十幾來年,隨着孩子長大,慢慢我發現,冷戰也傷害孩子。

值得慶幸的是,兒子很喜歡買書,雖然說有的書還沒有看,只要他買書,我就支持。

每當看到他有說有笑時,我的心裏暖暖的,像吃了蜜一樣甜,特別開心。

通過看書,在書裏他應該是看到了人生百味和人生哲理。

這幾天非常熱,他爸我倆把他的東西都搬到大屋,大屋涼快點,我倆在小屋他不同意,第二天,又搬回去了。

也許,每個家庭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要想念好,不容易,都得需要彼此包容對方,理解對方。

多看他身上的閃光點,接受親人的不完美,不只是給予家人輕鬆感,還能影響到家人的生活態度,觸類旁通地化解所有的不如意。

樂觀些,將人生的如意和不如意照單全收,用自己的力量,化不完美爲“不,完美”。

你的好情緒,就是孩子的好天氣。

真心祝福,每個家庭都是閒情可坐,燈火通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