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98/100)

2020年讀完的第98本書

時間:2020.7.19 耗時11小時

評分:五星好評書籍,有強烈共鳴的一本書

感想:在讀這本書之前也多多少少聽過心流體驗,當時只是大腦中有一個大概印象,覺得心流應該就是一種非常集中注意力做某一件事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的感覺,然後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時間過得飛快。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閱讀,後來看完全書,對照產生心流體驗的要素和特徵,完全能對應上。

首先看書閱讀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專注力,不然沒看幾分鐘就走神了;第二閱讀一本好書是可以讓人愉悅的,樂在其中那種感覺;第三閱讀也是具有一點挑戰性和有一定目標的,希望能通過閱讀改變對世界的認知和思維;第四閱讀也具備即時反饋,每天看書都能從中學到一點新知識,這就是一種反饋;第五,閱讀的時候可以暫時把日常瑣事和煩惱忘掉,沉浸在書的海洋裏不能自拔;最後就是達到了忘我境界,忘記了時間,有時候看着有興趣的書,再看手錶,一小時一下子就過去了。

下面對本書進行一下總結

一、產生心流的要素和特徵

1.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需要一點技巧;

2.注意力集中,達到知行合一;

全神貫注,一切動作都不假思索,幾乎完全自動自發;他們的知覺甚至泯滅,人與行動完全合一。

3.有明確的目標和即時反饋,目標會主導回饋;

4.達到了渾然忘我的境界;

5.時間感異常,覺得時間過得飛快;

6.目標不假外求,活動本身就是最大的收穫,能夠樂在其中。

針對最後這一條攀登者的例子最可以說明,攀巖的神祕就在於攀登本身;你爬到巖頂時,雖然很高興已大功告成,而實際上卻盼望能繼續往上攀登,永不停歇。攀巖的最終目的就是攀登,正如同寫詩的目的就是爲寫作一樣;你唯一征服的是自己的內心……寫作就是詩存在的理由。攀登也一樣,只爲了確認自己是一股心流。心流的目的就是持續不斷地流動,不是爲了到達山頂或烏托邦。它不是向上的動作,而是奔流不已;向上爬只是爲了讓流動繼續。爬山除了爬山之外,沒有別的理由,它完全是一種自我的溝通。

書中原話是,覺得自己的技能足夠應付當前的挑戰,在一個目標明確、規則分明的行動體系中,對於自己表現的好壞,隨時可得到清楚的回饋;注意力非常集中,完全沒有空閒去思索任何不相干的事,或煩惱其他問題;自我意識消失,時間感扭曲。能產生這些效果的活動都會帶來強烈的滿足感,使人願意純粹爲了活動本身而去行事,不但不計較回報,甚至爲之冒險犯難也在所不惜。

二、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1.熵

無序的量度被稱作“熵”。一切自發的物理過程,都是熵增加的過程。第二種解釋是系統的混亂程度叫做熵。第三種解釋是系統內不能做功的能量總數。

2.負熵

生命現象是個奇蹟。它將太陽能轉化成生物能,並從無序中發展出有序。薛定諤以物理學家的眼光看到了大自然中的這個反例,稱之爲“負熵”。負熵就是從無序走向有序的趨勢。

我的網名叫逆熵增者,也來源於此,寓意就是生活如果不自律那就是熵增的過程,如果刻意控制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放在看書運動學習上,將生活從無序的狀態調整爲有序的狀態,就是抵抗熵增的一個過程,所以終身做一個逆熵增者。

3.“精神熵”

資訊對人們意識中的目標和結構的威脅,將導致內心失去秩序,就是精神熵。作者米哈里說“精神熵是常態”。內心失序的時候注意力就會轉移到錯誤的方向,不再發揮預期功能。

4.心流

在作者看來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優體驗,他稱之爲“心流”。所以心流也就是控制自己的意識,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上的過程的一種體驗。

So,熵增VS負熵。精神熵VS心流=最優體驗

5.意識、注意力、自我三者關係

如果注意力或精神能量由自我主導,而自我乃是意識內涵的總和,意識及其目標的內涵又是注意力以不同方式投射所造成的結果,那麼這套理論豈不是週而復始,一會兒說自我引導注意力,一會兒又說注意力決定自我。事實上,這兩種說法都沒有錯,因爲意識並非直線,而是呈一種圓形循環。注意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


三、如何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人際交往中、追求生命意義中和挫折中尋找到心流的體驗

1.要從產生心流的要素和特徵出發,尋找能夠自得其樂,樂在其中的事情;尋找能夠帶來成長的事情;尋找具有一點挑戰性的事情;尋找需要一點技巧性的事情;尋找需要目標和即時反饋的事情;尋找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尋找可以讓你沉浸其中忘記時間的事情;尋找可以讓你忘記煩惱的事情。當然也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達到以上所有要求。

心流在工作中出現的概率比在休閒中出現的更大,所以應該相庖丁解牛一樣,向他學習那種工作境界,首先得喜歡自己的工作,改變工作本身,讓工作像遊戲一樣好玩,使工作的條件更適合體驗心流。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

理論上,只要依心流模式行事,工作就能產生更多的樂趣。但目前的狀況卻是,那些有能力改變特定工作性質的人,並不重視工作能否帶來樂趣。管理者的首要考慮是生產力,工會領袖滿腦子也都是安全、保險與工資。短期看來,這些前提跟產生心流的條件可能有衝突。這實在很可惜,因爲如果工人真正喜愛他們的工作,不但自己受益,他們的效率也會提高,屆時所有其他目標都能水到渠成。

不過,千萬別以爲只要把工作設計得像遊戲,就能讓每個人快樂。即使最有利的外在條件,也不能保證把人帶入心流狀態。最優體驗是對行動機會和個人能力的主觀評估,工作潛能雖好,但工作者不知如何發揮,仍有可能感到不滿。

通過工作提升生活品質,需要兩項輔助策略。一方面要重新設計工作,使它儘可能接近心流活動——諸如打獵、家庭式紡織、外科手術等。另一方面,還得培養像莎拉菲娜、柯拉瑪、庖丁那樣自得其樂的性格,加強技巧,選擇可行的目標。這兩項策略若單獨使用,都不可能使工作樂趣增加太多,但兩者雙管齊下,卻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最優體驗。

2.在生命意義中尋找心流

如果我們能從工作和友誼中找到樂趣,並且把每一次挑戰都視同磨鍊新技巧的機會,生活帶來的回報當然會超過一般的水準,但這仍然不足以保證我們會達到最優體驗。不能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相互銜接的活動,只能產生支離破碎的樂趣,這時我們還是抵擋不住突如其來的襲擊。即使最成功的事業,最令人滿足的家庭生活,早晚也會枯竭;對工作的熱情會逐漸冷卻,配偶會離開人世,孩子也會長大離家。因此,我們必須完成控制意識的最後一步,也就是達到最優體驗。

這一步要做到的就是,化整個生命爲統一的心流體驗。如果一個人決心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所有其他目標都是爲這個大目標而存在,他就會投入所有精神能量,培養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技巧,那麼所有的行動與感受就會形成蔚爲和諧的整體,人生各個不同的部分也會契合無間。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每種活動都深具意義。在這種情形下,一個人的生命就有了意義。

以個人的觀點來看,最終目標只要能爲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它本身是什麼並不重要。它可能成爲啤酒瓶收藏家、找出癌症療法或純屬生物本能——希望兒女過得好,光耀門楣。只要方向明確,行動規則清楚,並能提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任何目標都能使人的一生充滿意義。

3.在學習中找到心流

  在理想狀況下,強迫教育的結束應該就是自動自發追求更高教育的開始。這時,學習的目標不再是分數、文憑或找份好工作,而是瞭解周遭的事物,從個人經驗中發掘意義,建構價值觀,思考者會從這裏面找到深邃的樂趣。

四、記憶在心流的作用

一個能記住故事、詩詞歌賦、球賽統計數字、化學方程式、數學運算、歷史日期、《聖經》章節、名人格言的人,比不懂得培養這種能力的人佔了更大的便宜。前者的意識不受環境產生的秩序限制,他總有辦法自娛,從自己的心靈內涵中尋求意義。儘管別人都需要外來刺激——電視、閱讀、談話或藥物——才能保持心靈不陷於混沌,但記憶中儲存足夠資訊的人卻是獨立自足的。除此之外,一般人也喜歡跟這種人做伴,因爲他們會與人分享心靈的資訊,幫助互動的對象,建立意識的秩序。

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一個人獨處時什麼也沒有,沒有同伴,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沒有書本,沒有電視,但他大腦的記憶裏面有詩詞歌賦,有數據,有知識,有名人名言,有陰陽五行,有八卦六爻,有八字命理預測,有很多東西都可以背出來,能記下來不就等於在腦中有書,有劇情,有娛樂方式,這就好比一個人在監獄裏面依然可以過得很豐富多彩。

五、心流的負作用

心流體驗跟世間所有的事一樣,不可能絕對的好。它的好在於它具有使人生更豐富、更緊湊、更有意義的潛力,在於它能加強自我的力量與複雜性。

任何有樂趣的活動幾乎都會上癮,變成不再是發乎意識的選擇,而是會干擾其他活動……當一個人沉溺於某種有樂趣的活動,不能再顧及其他事時,他就喪失了最終的控制權,亦即決定意識內涵的自由。這麼一來,產生心流的活動就有可能導致負面的效果:雖然它還能創造心靈的秩序,提升生活的品質,但由於上癮,自我便淪爲某種特定秩序的俘虜,不願再去適應生活中的曖昧和模糊……我們必須認清心流有使人上癮的魔力;我們也應該承認‘世上沒有絕對的好’這個事實……如果人類因爲火會把東西燒光就禁止用火,我們可能就跟猴子相差無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