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讓原生家庭遠離暴力溝通之殤

晚上十點,樓上傳來一陣打罵哭喊聲。因爲寂靜,聲音聽得格外清晰。只聽見一位媽媽吼道:“說什麼你也不聽,作業也不好好寫,就知道玩,看你那點出息,將來就等着撿垃圾吧!”而孩子也毫不示弱:“我學累了,玩下游戲怎麼了,憑什麼說我?”……結果兩人越吵越兇,緊接着聽見“砰”地一聲摔門聲,然後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緊接着又是一陣摔砸的聲音……

這樣的情景相信很多家庭並不陌生,不知道從何時起,家裏再也沒有了“母慈子孝”的溫情,而是變成了“戰場”,任家長再怎麼苦口婆心,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結果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兩代人也越來越隔膜,然而他們各有各的委屈。想要化解親子之間的怨恨、矛盾和誤解,“非暴力溝通”不失爲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法。

非暴力溝通——讓愛融入生活增進親子關係

“非暴力溝通”是由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於1963年提出的,並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裏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盧森堡博士早年師從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後來因爲發展出極具啓發性和影響力的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不僅教會人們如何使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同時解決了衆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他本人也因此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

馬歇爾博士指出,“非暴力意味着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融入生活”,將非暴力溝通運用到親子關係之中,就是讓兩代人之間敞開心扉,用平等的方式進行交流,全身心地傾聽彼此的需求,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讓孩子在愛中更加陽光自信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儘管你認爲是爲了孩子好,但是給予孩子的負面反饋多了,他們就會變得敏感而脆弱,不再相信自己。想反,在非暴力溝通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知道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他們的需求是可以被看到並且理解的,心情自然也會變得開朗而豁達。

很多時候,家長面對孩子出現各種問題,可能起初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但這只是暫時的,當情緒積累到一定階段,勢必會像火山一般爆發,結果讓雙方受傷。如果家長能夠放下情緒,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去交流,將我們所觀察到的以及感受說給孩子聽,同時表達出我們的需要和請求,只要我們足夠有耐心和真誠,相信孩子一定會明白我們。與此同時,我們也會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而不會陷入到妄加指責造成誤解,從而疏遠關係的境地。

運用非暴力溝通解決育兒難題

如何用“非暴力溝通”打開真正的育兒方式,在本書中,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了非暴力溝通模式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首先,要觀察。

很多父母在沒有了解清楚事實真相的前提下,就對孩子進行指責,這樣會使孩子滿腹委屈,很有可能激起他們的敵對情緒,認爲父母“不瞭解我”,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隔閡。書中特別提到,要把“觀察”和“評論”區分開來,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我發現這兩頁題你做了一個多小時還沒有做完”,這就是觀察,如果說成“你怎麼這麼磨蹭”、“你就是個笨蛋”……諸如之類的就是評論。接下來就可以進一步和孩子討論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是不會還是做題習慣不好需要糾正,也不會一下子激起孩子的反感。

接着,談自己的感受。

在這個階段,作爲家長同樣要注意,你是在表達你的“感受”,還是你的“想法。”繼續說上面的例子,看到孩子一個多小時沒有做完兩頁題,你可以先告訴ta“我很爲你着急,因爲接下來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或者“我很心疼你作業寫到這麼晚”這是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會讓孩子明白你是真的在關心ta。如果你說“你就不愛學習”,這是你的想法,不僅無益於解決問題,勢必還會引起矛盾。

然後,明晰孩子的需要。

在孩子寫作業慢這件事情上,首先要了解孩子有什麼需要,比如遇到了不會的題卡在那裏了,需要幫助和指導,或者孩子真的是很疲倦,需要休息。如果是合理的需要,我們可以在所能及的範圍內滿足,比如指導作業難題;但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孩子不想寫作業是因爲想要去玩、想看電視……我們就要去進行引導。

最後,提出我們的請求。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是因爲作業難寫得這麼慢,可不可以及時告訴爸媽,咱們一起來探討解決的方法;如果是因爲想玩或者別的什麼原因,就要告訴TA,先寫完作業再去做其他事情,學會安排任務的優先順序。這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命令的口吻,比如:“寫不完作業不許玩!”就又陷入了暴力溝通。

原生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底色,會成爲孩子一生的滋養。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不僅告訴了我們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先決條件,那就是要用愛,彼此尊重、信任等,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即四個要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實踐、反思、積累,慢慢地就會與孩子形成良性的互動,讓關係更加和諧、融洽,孩子也會擁有健康的身心,更加陽光、自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