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互惠,你的热心帮助毫无价值

你是不是也像以前的我一样,非常的乐于助人,如果别人请求自己,而自己又能做到的话,总会选择帮助他们。

但后来发现自己得不到任何的回报,有时候又因为做的不够好而别人误会说自己没有用心做。更有甚者还会碰到所谓的白眼狼,帮助了很多次最后因为拒绝了一次帮助就被拉黑了???

你可能会说帮助不应该是无私的吗?要回报的话还帮助别人干嘛,其实很少有人无私到会做什么都不求回报,都不是圣人,也都是为了生存,想要回报才是正常的。

那为什么最后自己的付出换来了不公平甚至恶意的对待,帮助别人很多次,最后自己有事需要帮助却吃了闭门羹,你可能会说别人人品不好?下次记得擦亮眼睛,但下次你还敢这样对待别人吗?恐怕很难了,那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

在帮助完别人之后,别人说谢谢,你是怎么回答的?是不是说没关系,或者说没事,举手之劳。

但是事实真的是举手之劳吗?如果事实真的是举手之劳的话,可能内心里面也就不会想着要去获得回报。而既然想要获得回报,那么这件事对自己来说肯定不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

所以如果别人的印象,觉得这件事对你来说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那么下次他再来找你的时候,内心就会觉得这是一件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对你来说。所以才会导致他会频繁的麻烦你,然后最后觉得成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实帮助就是一种给予,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但因为人很难做到像圣人那样,不求回报,所以才给予的行为中就想获得一些东西。

而想要在帮助别人的行为中获得最大的益处,不是在帮助别人之后,让别人觉得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轻松意味着没有给自己预留一个互助互惠的机会。

而帮助别人最关键的就是为互助留有余地,这里有两个关键步骤。

第1步要提供帮助,或者提供信息、提供服务等等。

第2步一定要在回应对方的时候,明确的为你提供的帮助做一个精准的定位。而定位的目的是确保这次的帮助是一个自然平等的互惠行为。而不是单方面的赠送的行为。

因为如果给别人一种这是赠送的一种帮助的话,别人不会心存感激,而你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可能他也不会伸出援助之手。

而当你确定了提供帮助的定位之后,这就为你以后的互助留出了机会。

比如在帮助别人之后可以这样回应:

1.能帮上你的忙我很高兴,因为我知道当一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的一双援手是多么的有价值。

2.不客气,同事之间理当如此。

3.没关系,因为我知道,如果需要帮助的是我,你也会这样做。

当帮助过别人之后,你这样的回答做一个伏笔,那下次在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而不是在自己需要帮助而请求别人的时候被拒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