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軍力勝過國軍原來是在遼瀋戰役以後

解放軍軍力勝過國軍原來是在遼瀋戰役以後

遼瀋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爲遼瀋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爲遼西會戰,又作"遼瀋會戰"。


中共中央從全國整個戰局出發,認爲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把戰略決戰首先放在東北戰場,並制定了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北寧線(今京沈鐵路)攻克錦州,採取"關門打狗"的戰法把國民黨軍關在東北,各個殲滅的作戰方針。


1948年3月,已經在東北站住了腳的解放軍,在林彪的領導下,已經發展爲近50萬大軍。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離開西北來到河北與劉少奇、朱德等會合,並討論了當時形勢。毛、朱等及時把握戰略決戰時機,命令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強攻錦州,切斷東北蔣軍退華北的路,以徹底殘滅東北國民黨軍衛立煌集團。林彪爲了有把握,提出先打長春,以圍點殲滅瀋陽援敵。經過毛主席多次做工作,1948年7月,林彪決定按毛澤東意見辦,南下攻擊錦州。此期間,蔣介石對東北蔣軍的撤、守,也猶豫不絕,出於政治利害考慮,終於沒有下從東北全部撤至華北的決心。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終於在毛澤東的堅持下打響了。10月14日,東野主力向錦州發起總攻,31個小時便克錦州。接着,長春宣告解放。未幾,瀋陽、營口亦相繼解放。在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同時,華東野戰軍勝利舉行了濟南戰役,中央軍委決定發起淮海戰役。


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這一戰後,國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毛主席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爲縮短。”“現在看來,只要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