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塊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長時,一天,在校園裏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另一個同學。陶行知及時制止,同時令這個學生去自己的辦公室。

在外瞭解情況後他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爲你很準時,比我先到了。”

接着又掏出第二顆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該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據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爲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

這時那名男生已經已經泣不成聲了:“校長,我錯了。不管怎麼說,我用磚頭打人是不對的。”

陶校長這時掏出第四顆糖:“你已經認錯,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獎勵感化教育,輕而易舉的攻破了學生的心理,圓滿的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想要教育一個人首先要樹立平等的心態,寬容的胸懷,對事不對人,設喻服其心。

凌駕他人對立斥責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這樣累積而成的。

所以,教育學生或者孩子時不應用訓斥、苛責、打罵等傷人自尊的方式,而應平心靜氣,換位思考,旁敲側擊,對比設喻,導化對方心理。

很多時候,微笑比嚴酷更有力量,賞識比批評更具激勵。

滴水穿石,勝過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潛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