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個信念,而不是很多信念,好好活着,做有意義的事

好好活,就是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

許三多,雖不懂這句話,但他卻一直在做。

他做每一件事,我們都覺得很蠢:認死理,不變通,油鹽不進,不懂人世。

每一件事,對他來說都像是救命稻草,他拼命的去抓。

在別人眼裏,可能這根草壓根沒有被看見,只看見了許三多去抓稻草時滑稽的樣子,暗作有趣,要是能配上瓜子花生最愜意了。

直到有一天,人們再次看到他,他手中的稻草,已經變成了參天大樹,而反觀自己手裏卻什麼也沒有。

我生來就是大樹,卻在成長中慢慢砍斷自己的枝枝蔓蔓,最後變成了一杆光禿禿的「電線杆」,無人理會,不再青芒,混日子。

許三多生來就是「電線杆」,環境差、教育差、領悟差,機會少,最終卻成了參天大樹,芳華永久。

古時,鐵匠鋪最後一道工序叫做「淬火」。

把金屬千錘百煉,最後燒至千度高溫,與冷水相遇,這一舉就定了成敗。

可能出世一把絕世好劍,也可能又是一把破銅爛鐵。

而這成敗定論,都源自淬火前的「千度煎熬」是否已經達到「純粹」。

許三多的純粹成就了參天大樹、金屬的純粹成就了絕世兵刃,可見「純粹」是多麼的重要,用以七情來形容,這叫信念。

信念在如今,並不缺乏,隨便打開一個朋友圈,打開一個網頁,翻一翻都能找到好幾個不同的信念。

一個定理智慧是信念、一句哲理名言是信念、一段心靈雞湯也是信念。

可信念那麼多,相信什麼是個大問題。

有人高風亮節,信奉陶淵明之流,有人理性無比,信奉馬雲之輩,還有人迂迴婉轉,信奉高俅之風。

我很佩服的一個人叫「池子」,受過人間至苦,眼淚乾了就只爲自己而活。

我也佩服過「李誕」,不願苟同工作只爲一張火車票的人情關係而辭職的行爲。

要說,我喜歡什麼?我喜歡紅頭髮時的李誕加自嘲時的池子的結合體,這個結合體,我把它理解爲「純粹」。

兩人之力,或者說三人成就了一個脫口秀行業的崛起,還有一個開山人王自健,完成開山的使命後就消失了,留下了自由發酵的一個圈,最後沒有變成酸奶,變成了黴菌。

要我說,相信什麼信念都可以,關鍵在於能否只相信一個信念。

太多了!

勵志的文字因互聯網的發展傳播,擺在你眼前的太多太多了,其中也伴隨着一些三觀不正的謬論。

今天我學習不好,找一段話當成座右銘,明天我失戀了,找一段話當成座右銘,後天我失業了,找一段話當成座右銘。

這些哲言有一個共性,非常非常勵志,眼光放的特別遠,遠及世界。但大多數的結果是,一件事都沒有完成的很好。

魯迅在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僅僅用一個字改變了自己,這就是「純粹」。

「純粹」絕不是形容詞越多越真,而是一種自我認知。

我以前寫過一篇「你明白的道理,僅僅是道理」這樣一個立意的草稿,沒有寫下去,因爲那時「我明白的道理,大多真的僅僅是道理」,底氣不足,現在我稍微好點,懂得放下了。

道理,或者說真理,我們上學時,在語文課,在哲學課,學過無數個。要談起來,起筆就是一篇融匯古今事例的「模板議論文」。

但那種沒有底氣,用的都是別人的事例,自己懂的只是文字表面的漢語解釋,而不是懂在心裏。

而想要「純粹」,就必然需要走匠人這條路。

而匠人,往往結局都很讓人羨慕。但長久的沉寂,太過於孤獨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接近他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看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從古至今的大賢都在探索一生,其中也有老死不得志的悲鳴。

這該如何是好,這該如何是好,這該如何是好。

我不配算是喫文字飯的人。我喫的飯真是又酸又臭,每天寫自己不想寫的文稿,誇自己不想誇的產品,賺着底薪過日子,隨便一句你可能不適合,就失業了。

有一天,我在喜馬拉雅上聽一個前輩的語言,我們很像,都不是太樂觀主義。

他給了我一個當頭棒喝。

在以前,做新聞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寫東西生怕觀衆挑出來各種問題,所以盡全力去改進,去搜資料,去探索事實的真相。

那時的觀衆也很好,沒有點真學識,都不敢評論,就怕自己出了洋相。

但現在,無數低級自稱媒體人的出現,把這種狀態顛覆了。

新聞變成了爭前恐後的搶熱點搶流量的工具,暗示主觀節奏,把評論區擠的魚死網破。

新聞該有的「及時性 準確性 真實性」被各主流媒體拋在了九霄雲外。

「剛剛...」、「震驚...」、「憤怒...」、「突發...」

三流媒體出現也就算了,一線媒體也很喜歡用這種標題。

現在是「剛剛」,但 10 分鐘後看到新聞,還是「剛剛」麼?第二天看到新聞,還是「剛剛」麼?

如果說,以前媒體人寫的東西是 70 分,那些擁有 80 分知識的人才敢評判一下。

現在遍地都是 20 分的東西,全民參與了混戰,也就產生了鍵盤俠。

好在,隨着對 20 分的東西審美疲勞,人們就會醒悟,去關注 30 分的東西,慢慢到 40 分、50 分的過渡。

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吧,別再亂寫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