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處世智慧:越看不見的越重要

9種處世智慧:越看不見的越重要

1、 找到自己的原點

在《道德經》裏,“一”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可以說是萬物的原點,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原點

很多人做人做事效果不好,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原點,都是見招拆招,最後事情做了不少,卻沒啥結果。

未來是個體崛起的時代,早一天樹立個人品牌就早一天實現自由。一個人能走多快,是能力決定的;一個人能走多遠,是人品決定的。做人,就是那個“一”。

2、

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越看不見的越重要

世界是由看不見但確實存在的力量悄悄運行並控制着的。我們能看見的、有形的控制力量,其實非常小。

我們做一個碗,做的是碗壁,但我們使用的是碗的空間。我們蓋房,砌的是牆,真正用的是牆與牆中間的空間。

所以你看,很多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其實才是有大用的。

3、靜爲躁君:

集中力量,做重要的事

“靜定是躁動的主宰”。這對我們現代人的能量管理尤爲重要。

不管你願不願意,我們自身的能量儲備都在無意識地被消耗,比如刷朋友圈、閒聊等等。

既然無法避免,我們就必須學着與它共處。最好的共處方式,就是把寶貴的精力和能量,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4、

有無相乘,虛實相生:

     暗局比明局更重要

在老子看來,看不見的東西比看得見的東西更重要。

比如,有些人在飯桌上不愛買單,每次買單時就找藉口開溜。

雖然這樣成本最低,但他也在告訴別人:我是一個小氣的人,我只想要回報,不喜歡付出。別人也會覺得這個人不值得合作。

所以一個真正有格局的人,會看到明局之外的暗局,不執着於眼前的存量,而是放眼未來,把握更多的機會。

5、大巧若拙:

複雜運轉,簡單呈現

這個詞代表了一種高級的認知。

簡單來說,就是你有沒有能力區分:你呈現給別人的結果,和你自己內在運轉的系統。 比如,樹上長了果子,果實是它呈現的結果。但發達的根系和整個植物對果實的供養,纔是果樹的內在運作。 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我們都要把複雜留給自己,給別人呈現一種簡單。 以上五種智慧,來自《道德經》。 

6、不日進,就日退

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大多可佩卻不可學。但唯有一人,可佩亦可學。他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參加了6次科舉考試,6次都是失敗。

 同時,

他30歲患耳鳴,35歲得皮膚病,36歲患眼疾,晚年幾近失明,連年受病痛、失眠折磨。

可他就是不服輸,自律到讓人害怕。直言:“不日進,就日退。” 每天逼自己早起讀書,他從不停止讀書寫字,一年下來寫滿了60萬字。當官後,曾國藩十年內居然連升7級,打破了清朝職場多少記錄: 

43歲建湘軍,55歲建江南製造總局,61歲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

憑着的就是“守拙”的韌性。

7、知世故而不世故

曾國藩用自己的一輩子證明了,一個資質平平的人,不斷擴張自己的見識和本領,就足以成爲非凡之人。 看人看事,他一針見血:

“不爲聖賢,便爲禽獸”“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古今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爲人低調,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從不濫用自己的職權謀取私利。 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中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是說,知道滿足就不會受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這樣纔可以長久的平安。 老子的“知止不殆”是一種進取之道,適可而止是爲了更好的進取,爲日後需求和發展留有餘地,如果說“知足”是一種心態,那麼“知止”則是一種智慧。

9、守底線 

處事有原則,守底線,既是言行所依據的準則,又是個人的邊界。

孔子在《論語》中說道: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一個人靠不靠譜,看他能否堅守心中底線

中國人常講:慎獨。

意思是說,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做違背良知的事情。

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 世事變化無常,就像下棋一樣,局局都有新的氣象。 如棋,三思後行;如棋,落子無悔;如棋,局局換新;眺未來,世事變幻仍可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