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之林 || 不會“說謊”的人

小李病了,病的不輕。據醫生診斷說,得的是抑鬱症。

老李的家人和身邊的朋友就想不通了,平時樂呵呵地、一說話就剎不住車的話嘮怎麼就得抑鬱症了呢。但小李自己知道,問題恰恰就出在說話上。

小李平時就是個直性子,有一說一,從不拐彎抹角。瞭解他的人說他是特立獨行、有個性、實誠,不瞭解他的人說他情商低、死腦筋。小李不在乎別人評價他的好壞,從來都是我行我素,爲此從小到大他可是得罪了不少人。

大學畢業,小李進了一家汽車公司做設計工作,結果連試用期都沒過,就被辭退了。後來的半年裏,小李又輾轉了三家公司,最長只待了三個月的時間。小李總結過自己的原因,不是工作能力問題,純粹就是嘴太多、說話太直,導致後來索性連面試都過不了了。

面試官問:“你爲什麼從上一家公司離職呢?”

小李:“不是我想離職,是他們不要我。但說實話,我自我評價能力還是挺強的。”

面試官:“好的,您回去等消息吧。”

這一等要麼是杳無音訊,要麼就是被委婉地拒絕。

家裏人勸他:“你不能說是別人不要你的,你可以委婉地說以前的崗位不適合你之類的。”

小李摸着腦袋非常不理解:“可就是他們不要我的啊,我還挺喜歡那個崗位的。就是帶我的人能力一般,氣量也一般,給他指出兩次錯誤,他就給我的考覈表上打了叉。”

家裏人繼續勸:“事實雖然是這樣,但是別人不願意聽啊,你要找別人願意聽的話說,你才能成功。”

小李非常生氣:“我有黑說黑,有白說白,咋的還要見人說鬼話啊。”

不僅是家裏人,就連身邊僅有的幾個朋友、大學裏的老師、拒絕他的某公司人事都勸他,適當地說說假話能助他在人生的路上走的順暢。

大家你一言他一句的都指出是小李的問題,小李起初還臉紅脖子粗地跟他們辯駁,後來被說的次數多了,他開始自己懷疑自己了:“是他們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抑或是這世界的問題?”

原來活潑開朗的小李開始沉默,他不想說話。小李意識到,只要說話,整個世界都會和他作對,他在苦苦思索問題的根源。

一來二去,小李抑鬱了。茶不思,飯不想,整天一個人默默地把自己關在房間。通常是房間裏長時間沒有聲響,然後突然又會傳出憤怒的咆哮和摔東西的聲音。

家裏人被小李的狀態急地團團轉,醫生說適當地引導病人的情緒可以緩解症狀,家裏人要多鼓勵他。

得到醫生指引的家人馬上開始付諸行動。

“你這麼做很好啊。”

“沒錯,就該這麼說。”

“那是他們的問題,跟你無關。”

“是的,要我我也會這麼做。”

……

時間過去漫長的一年。曾經跌落深谷,未來一片黑暗的小李在家人的鼓勵下,又慢慢恢復了自信和健康。但事情並沒有結束,小李似乎又自我過頭了,他開始表現出過度自我的自私,甚至覺得世界是以他爲中心轉動的。

“王叔,不是我說,你家的貓太難看了,太影響我心情了。”

“媽,你炒的菜怎麼不放辣啊。我爸不喫辣是他的事,我喫辣啊,你重新炒一份。”

“小姑,你怎麼又帶毛蛋過來,他太惹人煩了。”

……

小李變了,原本積極向上的他,突然對整個世界充滿了惡意。小李覺得這個世界不是他想象的樣子,他想用他的語言和家裏人在他低潮時賦予他的力量來改變世界。但是結果很明顯,小李在與世界的較量中又失敗了。

某次在菜市場,小李與賣菜大媽起了爭執。

“大媽,你這菜都蔫了,還說是今天摘的。2.5一斤賣給我吧,也別三塊了。”

“哪裏蔫了,不都新鮮着的嘛,2塊五賣不到的。”

“必須要兩塊五賣給我。”

“呦,小夥子,你要買就買,不買就走,還要強買強賣咋的。”

“你這菜蔫了,不值三塊錢,兩塊五是可以的。”

……

小李的強盜邏輯最終被賣菜阿姨的一個響亮大耳光畫上了休止符。

在與世界的一次次碰撞中,一次次失敗的小李清醒了。小李意識到世界與他都沒錯,兩個系統有兩個系統的運行規則,沒有對錯之分。但在融合時,如果世界規則強大,那就只能按照世界的規則行動;當自己的力量大到可以改變部分世界時,那世界的規則就由自己來定。

小李明悟了,也變了。不會說謊的小李還是不會說謊的小李,但是曾經是話嘮的小李變成了沉默低調的小李,他努力增強着自己的能力,渴望有一天可以改變世界。他曾經自嘲道:“說謊,這輩子可能學不會了,但是我學會了不說話。”

小李進某上市公司的第一年,上司給小李寫的年度評語是:能力強,工作認真,人強話不多,期待你來年更優秀的表現。右邊的評價欄裏寫着大大的“優秀”兩字。


文海之林】專題推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