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被扶持的路上

文/婷婷

我家的情況是村裏很特殊的一家——貧困戶。父親是個殘疾人,不會一點技術活,兩三年之前,都一直待在村裏種地。搞點副業也幫着弟弟們幹着,自己的所有的經濟來源都是種地補貼和低保維持着。

出來之後,就靠着打工掙錢。幹不了技術活,一直在打零工,準確的說是工地搬磚。外出打工快三年之久,鄉政府依舊很關心貧困戶家庭的生活。

近來又打電話問父親,在外地日子過得如何,喫飽了嗎?穿暖了嗎?是否有新衣服更換,是否每天都能喫上肉?

雖然我沒有當面聽到鄉政府部門的領導和父親的對話,但是聽父親說這一過程,我還是很感動。

聽父親說,鄉里領導還問了我的情況,是不是還在讀書之類的?但是,父親說我已畢業,只是身體不太好,沒有工作。而鄉里領導表示很同情。

有時候,我特別慶幸生在了中國,不會受很多飢餓之感。如果出生於印度,或非洲等其他國家,可能類似我這種情況的早早的結束了生命。

資本主義國家和民主主義國家是不一樣的,資本主義國家,有錢人有權人說了算,而民主主義國家是人民說了算。

一種制度的不同,造就了一代人的幸福與不幸。

看沉香紅老師書中非洲安哥拉這個地方的

的故事,我很疼惜那些安哥拉的孩子們,喫不飽,穿不暖,一生都在戰亂中長大或是死去,因而我覺得自己生在中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在我們村裏,很多人家都是貧困戶,因爲家裏人沒有勞動力,養家餬口這重擔沒有人擔起來,所以只能靠國家補貼過日子。

去年鄉里領導說,今年是最後一個扶貧年,以後我們那開始脫貧了,人人就要靠自己的本事喫飯了。

我們村裏的房子剛去年翻新蓋好,因爲田地都是旱田,一年收入非常少,大家幾乎靠副業發展,或維持生計,比如養羊。

的確,放牧業近幾年也發展不錯,羊肉貴了,豬肉貴了,牛肉貴了,只要家裏養着羊、牛,甚至雞鴨或豬,自然而然日子也過得還算可以。說不上富有,也說不上貧窮,就是會安穩一點。

可我和父親兩個人除了幾畝地以外,什麼都沒有,於是我想着該努力前進了,不然幾年後不小心流落街頭怎麼辦。

扶貧是一件很值得讚美的事情,但是人還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喫飯的,不可能一輩子依靠國家吧!

就像現實生活中就流行一句話,人靠樹樹會倒,靠人人會跑,我們最後要靠的還是我們自己。

不管身體殘缺與否,有一技之長還是好的。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還是要貯備一些生存技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