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慈禧爲何要弄死光緒帝?光緒的諡號居然是德宗? 清朝十二帝 清朝族譜 慈禧與光緒之死 光緒載湉照片 100年前光緒帝在北大的講話

清朝十二帝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朝代,也是目前來講歷史最清楚的一個朝代,那麼清朝皇帝順序是什麼,清朝分別有哪些皇帝,另外在位時間表給大家看看!

1、努爾哈赤(1559—1626年)

努爾哈赤在位11年時間,也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清朝可以說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皇太極(1592—1643年)

皇太極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滿族人,前後在位17年的時間,在位期間主要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主要針對明作戰,確定滿族族名,建立清國,爲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3、順治皇帝(1643年--1661年)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6歲繼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主要擊敗了各種抗清的勢力,完成清朝統一。在位時間18年。

4、康熙皇帝(1654--1722年)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61年之久,也是清朝在位最久的一個皇帝,爲了加強國家的穩定,康熙皇帝在經濟上和文化建設上做出了重大的成績。

5、雍正皇帝(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雍正皇帝在位13年,康熙61年,45歲的胤禎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爲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6、乾隆皇帝(公元1736年登基 (在位60年)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 寓意“天道昌隆”。

7、嘉慶皇帝(公元1796年登基 (在位25年)

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25年時間,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由於腐敗勢力甚強,又缺乏新生機制,終難擺脫江河日下的命運。

8、道光皇帝(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登記的時候才29歲,在位30年時間,在位期間,由於國力開始衰落,故極力提倡節儉,改革鹽政,部分弛禁開礦,並整頓吏治。

9、咸豐皇帝(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

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豐帝屢派兵將鎮壓太平天國及各地農民起義。

10、同治皇帝(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 終身成爲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在位14年。

11、光緒皇帝(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11位皇帝,在爲13年時間,導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統皇帝(公元1909年登基 (在位3年)

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清朝族譜

慈禧與光緒之死

當年光緒帝死後,第二天慈禧也死了,這實在是太巧了,所以很多人就猜到,可能是慈禧感覺自己身體不行了,他不願意光緒再次掌權,所以命人把光緒帝給下藥毒死了。同時也是害怕自己死後光緒帝給自己安上一些不好的罪名,畢竟他感覺自己跟光緒的仇可不小。傳言慈禧病時,李蓮英進言:光緒聽說太后病時很高興。於是慈禧派李送給光緒一盒西洋糕點,裏面估計下了砒霜,導致光緒帝死亡。

而且根據現代技術的檢驗,光緒頭髮裏砷含量嚴重超標。在進一步檢測他的衣物和骸骨時,科學家發現內部衣服砷含量要遠遠大於外部衣服,胃附近的骨頭的砷含量也要高於其他部分骨頭的。還有一點就是,在此之前,慈禧太后還連下了兩道旨意。

第一道就是命溥儀前往宮中,由他暫時照顧。其實這道旨意非常奇怪,在這種時刻,宣一個王室人員進宮,可是有大的意義的,而且溥儀太小了,沒有人會相信太后會與溥儀商量事情,所以宮中很可能有大的事情要發生。

第二道聖旨就是授予溥儀的父親攝政王的職位,這個職位也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職位,這是專門爲皇帝負責的,一定要交到信任的人手中。而醇親王明顯資歷不夠,沒有什麼經驗,給他這個職位實在是不合邏輯。而且光緒帝年紀已經那麼大了,要攝政王幹什麼?難道還繼續囚禁他麼?唯一的解釋就是,她要爲新皇帝的繼位鋪路,也就是他的兒子溥儀,只有這樣他纔會真心實意,盡職盡責地維護小皇帝。

1908年11月14日。這正是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如火如茶開展、清zhi王朝風雨飄搖的日子。這天晚上,38歲光緒皇帝突然在北京中南海瀛臺去世。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與政敵慈禧太后也病死在中南海儀鸞殿。這消息公佈後,立即在全國引起種種的懷疑和猜測,因爲這對母子自戊戌政變後一直處於對立的微妙狀態中,現在兩人幾乎同進死去,又是光緒死後慈禧才死,於是,社會上對光緒之死產生了種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以徐珂《清稗類鈔》爲代表,認爲慈禧在病危時,不願在她死後讓光緒再掌朝政,派親信去窺探光緒動靜,得知光緒“竟有喜色”,大怒說“我雖病,當不致先他死,他休癡想!”於是派人將光緒毒斃。中國古代宮廷鬥爭多有先例。

第二種說法,以德齡《瀛臺注血記》爲代表,認爲是慈禧的太監親信李蓮英平日狗仗人勢,常迫害光緒,害怕慈禧死後光緒上臺危及自身,故瞞過慈禧,暗中毒死光緒。

第三種說法以康有爲的公告與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爲代表,認爲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出賣了光緒,當慈禧病危時,擔心光緒重新上臺,便以重金買通內監,借向光緒進藥之機,暗中下毒,謀殺了光緒。

另:

光緒自幼離開親生父母,在慈禧的冷漠、威嚴與脅迫中長大,精神壓抑,休弱多病,特別是在戊戌政變中經受慈禧無情打擊,被長期幽禁,精神瀕臨崩潰,身體急劇衰弱,年紀輕輕就患上多種嚴重疾病,據現代醫學分析其病史,他的肺、肝、心等都有病,還有長期遺精史。光緒勉力支撐數年,到1908年已病入膏肓,進入危急階段。1908年11月10日,即光緒死前4日的醫案上寫着;“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險!”11月12日御醫們已感到束手無策。13日,光緒“目瞼微白而珠露”,危在旦夕了。14日進入彌留狀態,“脈息如絲欲絕”,到此日夜,光緒終於死亡。據這些資料分析,光緒帝的直接死因,乃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合併急性感染而造成,屬於正常死亡。
  
根據清宮醫案的分析,光緒正常病死似乎已成定論。但有一歷史學家提出:清宮病歷醫案就全然可靠麼?陰險、殘忍而又狡詐的專制統治者在激烈的爭奪權力的鬥爭中,是什麼事都不得出來的,他們難道不能僞造或篡改病歷醫案麼?!於是,人們又開始思索與探討了。我們從光緒帝之死中認識到:由於封建專制政治特有的神祕性與封鎖制度,以及層出不窮的陰謀,缺乏起碼的公開性與透明度,因使得中國國史上的政權更替經常出現各種令人難解的歷史之謎,僅以清朝爲例,就有順治、康熙、雍正、慈安太后、同治以及光緒諸帝、後的死因之謎,成爲歷史疑案,在今天還引起人們的探討與爭論。

光緒載湉照片

100年前光緒帝在北大的講話

1898年,經光緒皇帝下詔,京師大學堂在孫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創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東街(原馬神廟)和沙灘(故宮東北)紅樓(現北京五四大街29號)等處。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在1898年到1912年間所使用的名稱。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

和陸軍學校的一片沉寂不同,京師大學堂的開學儀式隆重之至。光緒不僅親自爲京師大學堂題寫了校名,還在開學這天率着軍機大臣、各部尚書一同出席,規格禮遇之高,着實罕見。就連《紐約時報》駐遠東的記者懷特,也通過美國公使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提出申請,希望開學儀式這天能參加。光緒當即同意,並且表示凡是願意參加的西方記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都要大力提供方便。

而開學的前三天,似乎唯恐沒有人知道,光緒還特意囑咐杜懷川刻印了一批傳單,滿北京城都貼滿了。一時之間,整個北京城像炸了鍋一樣,大小官*員和市井百姓都是議論紛紛,這個京師大學堂究竟有何魔力,竟然會引得皇上和朝廷如此重視。

舉行完隆重熱烈的相關儀式後,光緒並沒有立即離去,而是要孫家鼐將所有的學子們都召集到京師大學堂的禮堂裏面,光緒要做戊戌變法和有關改*革開放的重要形勢報告。

禮堂裏面黑壓壓的沾滿了將近一千名學子,各部官員和京師大學堂的教習們站在兩側,見皇上進來後,都跪伏在地上,三呼萬歲。

站在人羣中的懷特也微微彎下腰去,按照西洋的禮節鞠躬行禮,目光卻帶着些許的激動,望着緩緩走到人羣前面的那個年輕的皇上。

這是懷特第一次見到光緒皇帝,也正是從這一刻起,這位《紐約時報》駐遠東的記者,掀開了他記者生涯中最爲精彩和燦爛的一頁。從一個報道遠東奇聞異事的普通記者,轉變成爲打開中國這個神祕而古老國度的西方媒體的第一人。

很多年後,這位後來伴隨着光緒皇帝度過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歷史關口,和這位皇帝結下了深厚情誼的懷特,在他紐約的家中寫道:

那是北京深秋一個明亮的上午,在中國近代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京師大學堂內,我第一次見到了光緒皇帝,這個古老帝國名義上的統治者。那時候,這個國家的實際權力還掌握在頤和園裏面那個日漸衰老的太后,和她所信任的一大幫官員手中。而這個年輕的皇帝卻選擇了在這個深秋的季節,從神祕的紫禁城中走了出來,走進了他一手開創的這所大學裏面。

他看起來有些瘦弱和蒼白,嘴角帶着一絲淺淺的但卻是無比自信的笑容走到人羣前面,平靜的注視着下面的人羣。那一刻,我甚至有些懷疑自己的眼睛,我無法相信我所看到的這個年輕人,竟然會是這個古老而龐大的國家的皇帝,也無法理解,他臉上那份自信和從容來源於何處。

站在千名京師大學堂學生前面,光緒沉默了片刻後,徐徐說道,“今天是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的第一天,所謂學堂,在朕看來就是研習學問的地方。我們的古人有一個傳統叫做坐而論道,今天,朕就和你們論一論這世間的道。”

說罷,光緒擡起右手輕輕的往下壓了壓:“大家都坐下吧,朕也坐下。”

衆人遲疑了片刻,都紛紛席地而坐,目光有些疑惑的望着前面的皇上。

一旁的太監也端過來一把放有明黃色座墊的椅子,光緒一提衣襟下襬,靜靜地坐下說道:


“朕從識字開始,朕的老師就在教授朕爲君之道,朕親政後,也在不斷學習治國之道。世間的道或許有所不同,但是朕一直在想,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國家,什麼纔是真正的大道,什麼纔是讓國家振興之道!

這次開辦京師大學堂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質疑,大家也都清楚,這其中還死了人。死的這個人叫王長益,朕一直在想,他爲什麼會死呢?又是誰把他逼死的呢?朕想到了幾百年前,也有一個姓王的人,叫王陽明,這個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曾經說過一句話,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首先就要破除這心中之賊。

所以朕以爲,王長益之死,就是死於心中之賊!而這個賊,不僅在他心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心中,要論清世間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這心中之賊。

王長益,因爲家貧如洗,在科舉上面又是幾番落第,頗不得意。這次聽說就讀京師大學堂每月都有生活津貼,將來畢業後還能謀得一個實缺,左思右想後,雖然心裏也並不是十分情願,但還是到京師大學堂報了名。不曾想,他的這一舉動卻惹來了同住在旅店裏的其它學子們的譏諷和嘲笑。王長益爲人忠厚老實,也不善言詞,再加上心中多少也有些羞愧,對這些人的謾罵更加不敢還擊,只是左躲右閃,儘量迴避和那些學子們見面。

誰料到有一天晚上,那羣學子們在店中飲酒作對,一時興起,竟然在王長益的牀頭貼了副對聯。

上聯是:孝悌忠信禮義謙;下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

這副對聯的上聯缺了一個恥字,意思是罵王長益無恥。下聯少了一個八,忘八,意思就是罵王長益是王八。

那個時代的讀書人名節觀念甚重,王長益的面子又比較薄,再加上心胸不夠開闊,受了這些天無數的氣,心裏鬱結難遣。晚上躺在牀上翻來覆去輾轉難眠,想到科舉失意,就讀京師大學堂又招致如此的侮辱,一時氣憤之下,竟然用牀單在房間裏面懸樑自盡了。”

坐在下面的學子們隱隱的發出一些竊竊私語的聲音,光緒淡淡一笑,停頓了一下接着說道:“然而這個心中之賊究竟是什麼呢?

在朕看來,這第一個賊就是僞善!平常大家學習程朱理學,學到的無非是,存天理,滅人慾。

可是翻翻我們的歷史,歷朝歷代,靠聖人之學,仁義道德當真就能夠治國平天下了?

滿口仁義道德是無法挽救一個國家的危亡的,你們想想,你們所學的四書五經、你們苦苦研習的八股文,能夠抵抗洋人的堅船利炮嗎?能夠改變貪腐橫行,土地兼併,流民千里,國家積弊叢生的局面嗎?

重名節而輕實務,這裏面隱藏着的其實就是虛僞和虛弱。

再說說你們,如果這次朝廷沒有下旨,讓京師大學堂的學子們畢業後,能夠享有科舉及第的待遇,你們能棄科舉而就新學嗎?

朕不是責怪你們,朕只是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明白,道德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命運,也根本改變不了一個國家的命運,空談道德仁義,就是世間最大的僞善。

這第二個賊,就是守舊。說到這一點,朕想把17年前李鴻章寫給恭王信裏的一段話念給大家:

中國士大夫沉浸於章句小楷之積習,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細心,以致所用非所學,所學非所用。無事則嗤外國之利器爲奇技術巧,以爲不必學;有事則驚外國之利器爲變怪神奇,以爲不能學……

17年前李鴻章的這些話,至今仍然讓朕感慨啊。

17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的士大夫,乃至我們這個國家依然如故。

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

今日的世勢,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只會讓我們這個國家越來越落後,越來越衰弱。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所以朕今日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朕爲什麼堅持要開辦這個京師大學堂,就是希望在座諸君,

能夠破除我們心中之賊,以國家強盛爲己任,不驕狂,不自卑,正視現實,發憤圖強。


整個禮堂內鴉雀無聲,連最初的竊竊私語都沒有了,只有一片凝重得讓人窒息的沉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