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king經濟新範式:NerveNetwork的跨鏈計劃

自從12年Sunny King與Scott Nadal在論文中首次提出PoS權益證明機制以及權益質押的概念,並在Peercoin項目初步實踐後,Staking質押經濟就成爲區塊鏈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用戶參與到公鏈治理中。


相比此前佔據主導地位的PoW挖礦經濟,PoS共識機制下用戶不再需要通過大量的計算工作以及專門的挖礦硬件來競爭區塊產出獎勵,他們可以通過代幣權益質押生成並驗證新的區塊、獲得獎勵,並根據持有的代幣數量來選舉PoS驗證節點。


14年以來,Daniel Larimer創立的Bitshares、Steem和EOS則將DPoS共識機制帶到主流市場,該機制下用戶則根據其代幣持有數量選舉一定數量的代表,此後由這些代表管理區塊鏈的運營與共識,確保網絡安全。同時,用戶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與節點分享區塊獎勵,年化獎勵通常在5%-20%不等。


同時,這些受用戶委託的驗證節點則會負責區塊生產與共識達成,並參與到該公鏈的具體治理環節中。伴隨着該機制對共識過程的優化,公鏈的交易處理性能以及可拓展性得以大幅優化,上千的TPS開始成爲可能。


因此,PoS及其變種DPoS共識機制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公鏈的採用與實踐,在加密貨幣經濟中的地位也在穩步提升。據StakingRewards數據顯示,截止8月6日,Staking相關的區塊鏈項目市值總和約爲320億美元,其中實際抵押的加密貨幣市值總和則超過一半,其發展勢頭可見一斑。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以太坊2.0 升級後轉向PoS機制,以及Polkadot、Algorand 和 Dfinity 等新銳公鏈相繼採用 PoS 共識機制,同時越來越多交易所支持用戶直接將交易所資產進行Staking,未來採用Staking機制的項目市值及其佔比勢必會進一步增加。


不過隨着區塊鏈行業技術趨勢的變化,行業原有的Staking質押經濟模型一定程度上開始呈現出滯後性。目前,跨鏈技術已經開始成爲行業主流,許多主流資產開始以各種跨鏈資產的形式在其它公鏈流通,並在其生態應用中發揮價值,其中以太坊公鏈佔據明顯主導地位,BTC等資產開始在以太坊上跨鏈發行。


長期而言,加密資產在主流公鏈上的自由跨鏈流通乃大勢所趨,但現有Staking質押經濟則很大程度將原生資產綁定在自身公鏈,形成一定意義上的矛盾。NerveNetwork的出現則改變了這一局面,該項目主打異構跨鏈以及跨鏈資產Staking,除了支持原生資產NVT的Staking,同時還支持ETH、BTC、NULS等跨鏈資產的Staking。


目前支持NULS、ETH、NVT進行Staking


據瞭解,Nerve對自身的定位是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服務網絡,旨在建立跨鏈互通的資產交互網絡,爲 DeFi 應用生態提供底層支持。通過對ETH等跨鏈資產Staking的支持,Nerve正在努力吸引更多用戶將ETH等資產充值到Nerve主網,用戶將ETH鎖定到指定的ETH 智能合約即可將ETH映射到Nerve主網並生成相應的跨鏈資產,私鑰仍然由用戶掌握。


除了ETH之外,以太坊網絡ERC20資產也可以跨鏈進入到Nerve鏈上。

跨鏈打通之後,Nerve可以作爲ETH和ERC20資產的閃電網絡,可以在2S內完成區塊確認,交易手續費更是可以忽略不計,並且這些資產都可以在其他的平行鏈上流通。


同時,Nerve月初還將其部分主網代幣NVT在太坊主網跨鏈發行ERC20-NVT(ENVT),並在近期尤其流行的Uniswap開通交易對,受到Uniswap用戶的積極參與,進一步擴大了Nerve項目在以太坊社區的影響力。這種種舉措也爲Never後續獲得更多跨鏈資產轉入、建立去中心化交易所NerveDEX、穩定幣等更多DeFi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今年7月初,Nerve主網已經順利上線並穩定運營至今。同時,該項目預計在新加坡時間8月7日9:00正式開放主網節點競選以及質押挖礦,這很可能成爲跨鏈生態發展史上的重要一步,其挖礦細節也引起衆多行業人士的關注。


根據官方資料,Nerve主網還設計了獨特的三層節點架構,即虛擬銀行、共識節點、普通節點三個類型的節點,NVT(Nerve主網代幣)或等值跨鏈資產質押排名前15的節點將成爲虛擬銀行節點,由他們共同完成跨鏈資產的管理;質押排名16-35的節點將成爲共識節點,參與主網共識打包,維護整個網絡的安全。其餘參與質押節點則是普通節點,爲整個網絡中的交易和應用提供服務支撐。




不同的節點類型會取得不同的Staking權重,承擔更多工作與投入的節點類型可以取得更高的受益權重。對於不同的質押資產與時間,Nerve也設置了不同的收益權重,通常在1-5之間,例如用戶抵押資產2年可以獲得2.5的收益權重,以保證各方的公平與激勵效果以及用戶的不同需求。



在具體的Staking獎勵方面,Nerve網絡每天產生43200個區塊,每個區塊產生2個NVT獎勵,即每天總共產生86400個NVT給到節點。根據網絡信息,NVT早期市場流通量在1-3億左右,簡單依比例計算,Nerve權重較高的節點可獲得的NVT獎勵將非常可觀。



相比其它DPoS公鏈對Staking機制的設置,Nerve這套針對不同類型節點、質押時間設置不同收益權重的Staking機制引導更大資金體量的代幣加入Staking、減少二級市場流通量,並在更大程度保障持幣者的權益,形成長期可持續的通證經濟模型。


爲了進一步降低公衆參與Staking的門檻,Nerve節點並不需要像DPOS共識機制公鏈那樣需要其他人蔘與/委託投票,任何用戶持有至少20萬NVT即可根據官方指導文檔建立節點,同時有資產管理的平臺(錢包、交易所等)也可以建立資產礦池吸引其他人將NVT質押到礦池中爭取更高的獎勵權重。


在區塊鏈行業當前的發展階段,各大主流公鏈仍處於相互隔離的孤島,這勢必會大大限制區塊鏈平臺的價值轉移能力,Nerve的前述舉措無疑是打造跨鏈生態的積極實踐,進一步豐富了Staking質押經濟的空間與選擇,用戶也將從中獲得更多權益。


在Polkadot、Nerve等跨鏈項目的推動下,一個真正能實現資產自由流通的跨鏈網絡或許很快會成爲現實,並進一步推動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