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拉扎羅》|理想主義在現實世界的獻身

這部電影是從黑夜開始的,主人公拉扎羅站在黑夜中不動,人們來呼喚他。隨着電影的進行,後來村子裏下了一場雨,拉扎羅也站在院子裏不走,孩子來呼喚他,卻依然不走。

再後來,從堂克雷迪家回來,人們推着車回去,拉扎羅再次站在黑夜中不動,直到緩緩坐下流下眼淚來。

最後,在銀行裏被人們拳打腳踢時,拉扎羅沒有反抗和恐懼,好像一切與自己無關,連自己也不存在似的,一動不動。

拉扎羅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如此——一動不動,緩慢,不慌不忙,一切都坦然接受,單純善良,完全有別於複雜世界,脫離於現實社會。

如果說現實世界是複雜的、殘酷的、充滿欺騙的、可恥的、令人痛心的、充滿無奈的……那麼影片的主人公拉扎羅卻是純潔的、單純的、善良的、勤勞的、樂於助人的、理想化的、神聖的……

這部電影有着魔幻現實主義的感覺,拉扎羅是村子裏一個普通的農民,卻又並不普通,他的一切行爲模式、思想作風都與村子裏的人不同,也與外面千千萬萬的人不同。

他甚至是不老的,過了那麼年,當曾經村子裏的人已經變化之時,當他昔日的“結義兄弟”堂克雷迪已經滄桑之時,他卻依然保持着一副新生、年輕、希望的模樣,以至於村子裏的老人一開始覺得他是鬼魂。

他還是不死的,從高處懸崖摔下,狼發現了他,可他依然完好如初。直到影片最後,當他真正步入現實世界後,現實的一切終於呈現了,他被人們拳打腳踢,成爲現實世界的犧牲品。

電影中的角色大約可分爲五類,

一是侯爵夫人,代表剝削者、欺騙者;

二是侯爵夫人的兒子堂克雷迪,代表想要改變,卻又連自己血都不願流的自我英雄者;

三是大部分村民,代表着所有生活在最底層、最愚昧、最無知的羣衆;

四是文明社會的警察,代表帶領村民走出村子卻除此之外什麼也無法再給予的只爲社會秩序的統治者;

五就是主人公拉扎羅,理想主義的化身,神話故事中的聖人。

電影中侯爵夫人一邊看着勞動的拉扎羅一邊說:“人類就像動物,給予自由,就意味着給予他們意識到自己曾經作爲奴隸的能力,所以纔要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之中。現在他們忍受痛苦,但不知道真相:我剝削他們,他們則剝削更弱小的,這是永遠不可能被終止的食物鏈。”

儘管侯爵夫人作爲殘忍的壓榨者、剝削者,但卻不能否認她道出了世間殘忍的真相。現實世界自古以來都是弱肉強食,任何生物都是如此,即使步入現代文明社會,人類也不可避免面對這一真相。

所以現實世界是殘酷的,複雜的,許多事情並不是那麼輕鬆就被解決了的,隨着社會的進步,階級差距其實反而會越來越大,如果說現代文明給予了村民們自由生活的權力,那麼誰又給他們美好生活的保障呢?

他們只是脫離了侯爵夫人的欺騙與壓榨,卻依然沒有擺脫無知、貧窮的生活,底層的人們永遠需要被幫助,卻永遠也無法真正被幫助。社會之中存在隔閡,人與人之間也存在隔閡,一種陌生感、不信任感、自我保護感,讓人們愁苦、哀傷、嘆息、無奈……

影片中間一個片段是俯視視角,報警以後直升機飛來,飛到這片空曠、寧靜的土地,一個女子的聲音講述蒼老離羣的狼的故事,鏡頭一直是俯視,這片土地一覽無餘地呈現在觀衆眼前,令人唏噓感概。

這個寓言故事中出現了一位“聖人”,帶領被老狼威脅的人羣離開這裏,尋找新的家園。而寓言故事的最後,分明可知這個聖人就是主人公拉扎羅。

這位理想主義的化身,看起來什麼也沒做,但實際上卻是因爲他,將人們從壓榨者手中解救出來,爲他們取得了自由。狼沒有喫掉拉扎羅,只是嗅了嗅就離開了,因爲故事中說,狼可以識別出一個好人的氣味。

當拉扎羅再次醒來時,村莊裏的人都離開了,這位理想主義的化身終於踏上了前往現實世界的道路,他將所有事都看在眼裏,卻什麼都不問,對什麼都不曾表示過不解,他的行動是緩慢的,沒有其他人的急躁、抱怨,不欺騙,卻也從不對欺騙者表示責備,他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呢?

然而當他終於與堂克雷迪相遇,那種喜悅卻是溢於言表,真誠情感的流動,他對人類是充滿感情的,真摯的,沒有壞心的。

然而到最後,理想主義終於漸漸在殘酷現實社會中感到喪失,拉扎羅作爲獻身者,被無知的人們拳腳相加,最終倒在了這片巨大的社會泥潭中。此時他身邊的狼奔跑出去,一直跑,直到電影結束。

欺騙,永遠都有欺騙,不管是被侯爵夫人統治的村莊,還是所謂文明的現代社會,又或者是這些曾經被欺騙過的村民,他們都在欺騙,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社會的秩序,爲了生存……

而唯一從來不欺騙的人,就只有拉扎羅。然而最後他終於也倒下了,狼奮力奔跑離開現代社會,理想主義在現實世界終於化爲烏有。

這是一場人類社會並不存在的救贖,這是一場理想主義並無作用的獻身。然而即便如此,也應當相信這一切努力仍然是有意義的,應當相信偉大的拉扎羅是幸福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