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境甘南

    火紅的七月,天干熱的讓人煩躁不安,恰巧搜索到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個清涼潔淨之處,行駛600公里到夏河縣,海拔2800米,驚奇於川菜館裏居然有穿紫紅色僧服的喇嘛在喫飯,第一次知道了因爲這地處高原,不能生長蔬菜,藏傳佛教佛經中有依據,佛祖特別允許喫三淨肉(不是自己殺的;不是爲了自己殺的;動物被殺死時,沒見到那種狀況),是方便之法。

 


信步去步行街閒逛,這裏白天和晚上溫差很大,人們晚上都穿兩件衣服,白天從三十幾度高溫地初來乍到的我光腿穿着裙子和一個又一個穿棉襖的人擦肩而過,一時還真適應不了,青山、綠樹、穿着棉襖的人們,這情景模式打開的有些獨特,抱着胳膊,冷得縮成一團來看風景的我,此時此刻倒成了此地的風景,匆匆回住處,上到三樓會有頭疼氣喘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所說的高反症狀。

 


第二天一早穿戴整齊去被稱爲藏傳佛教界清華北大的拉卜楞寺,藏式寺院分爲禪式寺院和學院式寺院,拉卜楞寺就屬於學院式寺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剛到拉卜楞寺外便見有一個穿着開襠褲的藏族寶寶和家人一起跪在地上,虔誠地磕着長頭,神聖莊嚴的儀式裹帶了少許頑皮可愛,寺廟裏一個小姑娘正在跟她旁邊身穿藏袍的阿媽學習跪地磕長頭,她的腿帶着護膝、手肘部位有肘套,帶着手套的兩隻手上各有一個木板,見我經過她旁邊,小姑娘羞澀地低下了頭,繼續着她的修行。

 


院內各學院都是獨立的建築,彷彿大學城內的各個教學樓,供喇嘛們學習修行,門外有很多並排放置的木板,木板中央明顯已經凹陷,定是佛信徒們成年累月跪撲磨損而形成的,長長的轉經筒長廊裏有藏族老阿婆一手拿着佛珠拄着柺杖,邊走邊轉着一個個經筒,嘴裏虔誠的唱誦着經文,這有身着華服,胸佩大金飾的信徒,也有衣着簡陋的佛徒,他們走着同一條長廊,轉着同一排經筒,佛祖面前,衆生皆平等。

 


朗木寺位於甘川交界地區,以白龍江爲界,江北是甘肅碌曲縣,江南是四川若爾蓋縣,寺院有兩座,進朗木寺各殿堂需脫鞋,四川寺院那邊延溪水逆行而上,跋山涉水五公里可達白龍江的源頭,白龍江邊長大的我怎麼可以不去見識見識它的源頭呢?在同遊強烈反對,掙扎無果的我也只能生着悶氣放棄,路邊一頭小鹿氣定神閒地散着步,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這個生靈,我的心瞬間就被萌化了,心裏的不痛快也隨之消失殆盡。

 


寺院裏淨化了心靈,接着繼續我們的旅行,一路上,白雲、藍天、遼闊草原,花海、溼地、白塔經幡,這裏不僅有美麗的高原風光,還有濃郁的藏地風情,湛藍天空下,漫無邊際的青青草原,潔白的羊羣悠然自得,黑黑的犛牛羣星星點點,雪白的包房炊煙裊裊,桑科草原、尕海、郭莽溼地、花湖、唐克九曲黃河第一灣以及阿壩縣的蓮寶葉冊、迭部縣的扎尕那等美景無處不讓人驚歎不已,路邊上隨手一拍就是一張優美的風景大片,暑天來這裏穿着羽絨服賞美景,遠處的山彷彿像是被植了絨,滿眼的綠色,讓人忍不住沉醉其中。

 


在神山上、聖湖邊、道路附近有很多白塔以及石頭堆積起來的瑪尼堆(藏語“地翁”)用以祈禱生活富裕、安康、五穀豐登,相比較嘈雜的城市生活,此處人們更注重精神的修持,這源於他們對無常的深刻認知和對因果的堅信不疑。

 


現實中往往我們把生活抓的太緊,工作、家庭、金錢、感情,希望這一切都盡在掌握中,四平八穩,安全放心,爲此我們付出了全部的精力,疲憊不堪,不喜歡生活在掌控之外,對所經受的無常表現出憤怒、沮喪,慣常狀態是緊張,對抗,然而,生活更像握在手中的沙,抓的越緊流失的越快,當你真正能做到放下時,會發現問題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適當放鬆,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簡單隨意,在小確信中享受快樂的時光,自由呼吸,如此安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