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書摘

一項關於“成年人學習方式”的研究發現,一般情況下的學習順序是“先思考後行動”;但是在一個人的改變過程中,學習順序其實是相反的,例如,如果我們想要成爲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就要學會“先行動後思考”。這與我們普遍所熟知的學習順序的矛盾在於,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會先看到結果,即改變讓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感受,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改變有什麼樣的反應,之後我們纔會開始思考,把外在經歷內在化。換句話說,我們要先在行爲上表現得像一個領導者,而後纔會像領導者一樣去思考。

先像領導者一樣做事,而後才能像領導者一樣思考,這樣的一個循環——外在改變引起的內在改變——也就是我所謂的“由外而內”(Outsight)。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因爲改變需要外在經歷。如果不是由外而內地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會被過去所禁銅,從而導致思想和行爲也無法改變。

偉大的社會心理學家卡爾·韋克將其簡述爲:“我何以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呢?——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麼以後才能知道。”

當我們把時間分配在那些我們擅長的事上時,就只能花更少的時間在其他事情上,而這些事同樣很重要。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不在於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忽略了什麼(即沒有學到什麼)。因爲經驗和能力通常是一個良性(或惡性)循環,當需要那種能力時(經常需要的話),我們就能進一步利用它。因此這就造成了我們一方面能力很強,但其他方面的能力遠遠不足的局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