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書摘

我們可以選擇發展(或者不發展)那些潛力中的任何一種,但不可能填補那些特定的“缺陷”。因此,教育或訓練的目的變成了幫助人們發揮他們的潛力,以便儘可能充分地填補那些缺陷。這意味着,可以採用一種特定的方法來進行那種假設了預定極限的學習。

成爲專家的時間往往隨着不同的專業技能領域而變化。

一旦某個人的表現達到了“可接受”的水平,並且可以做到自動化,那麼,再多“練習”幾年,也不會有什麼進步。原因在於,如果沒有刻意的去提高,這些自動化的能力會慢慢的退化。

所謂天真的練習,基本上只是反覆的做某件事情,並指望只靠那種反覆,就能提高表現和水平。

有目的的練習這個術語,意味着要比這種天真的練習更有目的性,考慮更周全,而且更爲專注。特別是,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定義明確的目標:關鍵是接受那個一般目標,並且日益精進,並將其轉化爲一些具體目標,使你能達到結合實際的進步的期望

專注: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務上。

反饋:一般而言,無論你在努力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辨別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怎麼會存在這些不足。

走出舒適區:對於任何類型的練習,這是一條基本的真理,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

通常情況下,逾越障礙的方法並不是試着做更難的事情,而是試着做不同的事情。

在你學習一些新知識時,大腦的某些部位一定會有一些調整,科學家們認爲,這些調整隻不過是強化了某些神經連接,弱化了另一些神經連接,因爲大腦的整個結構及其各種各樣的神經網絡仍然是固定的。上述這種觀點,與下面這種觀點密切相關:個人在能力上的差別,主要由大腦“佈線”的不同而導致,它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而學習,只不過是發揮某人遺傳潛能的一種方式而已。

如果你足夠多地練習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腦會改變某些神經元的用途,以幫助完成那件任務。

人類的身體有一種偏愛穩定性的傾向。它保持穩定的內部溫度,保持穩定的血壓和心率,並使得血糖穩定、pH值(即酸鹼度水平)平衡。它使我們的體重日復一日地保持合理的一致。當然,所有這些全都不是完全靜態的。對於這種現象,技術上的術語是“體內平衡”,它只是意味着一個系統(可以是各種類型的系統,但最常見的是一種活着的生物,或者是活着的生物的某些部位)以一種保持其自身穩定性的方式來行動的趨勢。

這就是體育鍛煉製造身體變化的一般模式。當身體的系統(比如某些肌肉、心血管系統或者其他系統)感受到壓力,以至於原來的體內平衡無法繼續保持下去時,身體便會開始響應那些變化,目的是重新建立體內平衡。

經常性的訓練會使大腦中受到訓練挑戰的區域發生改變。大腦通過自身重新佈線的方式來適應這些挑戰,增強其執行那些挑戰所需功能的能力。

訓練對大腦的影響。可能隨着年齡增長,在幾個方面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方面是:年輕人的大腦,即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比成年人的大腦更具適應能力,因此,年紀越小,訓練產生的影響也越大。因爲年輕人的大腦會以諸多不同方式來發育,因此,幼年時期進行的練習,實際上可以塑造後來的發育路線,從而造就更大的改變。這就是(折彎幼枝)效應”。如果你將一根剛剛長出來的幼枝稍稍折彎一點點,那麼到最後,那根樹枝生長的位置,可能會發生重大改變;而如果你去折彎已經長成了的樹枝,這種影響則小得多。

由訓練引起的認知和生理變化需要繼續保持。如果停止訓練,它們便開始消失。

將傑出人物和我們其他人區分開來的主要因素是:他們經過年復一年的練習,已經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迴路,以創建高度專業化的心理表徵,這些心理表徵反過來使得令人難以置信的記憶、規律的識別、問題的解決等成爲可能,也使得他們能夠培養和發展各種高級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專業領域中表現卓越。

對我們剛剛描述的傑出人物來說,心理表徵的一個重要好處在於,可以幫助我們處理信息:理解和解讀它,把它保存在記憶之中,組織它、分析它,並用它來決策。

你對某個主題研究得越多,對該主題的心理表徵也變得越細緻,也越能更好地消化新的信息。

我們具有適應能力的大腦,在響應刻意練習的過程中發生的重要轉變,就是發展出更好的心理表徵,它反過來爲提高績效而創造了新的可能性。

你的技能越嫺熟,創建的心理表徵就越好;而心理表徵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練習,以磨鍊技能。

一旦你已經辨認出某個行業或領域中的傑出人物,下一步就是有針對性地思考他們都做了些什麼,使自己從同一個行業或領域中那些成就不太卓著的人之中脫穎而出,同時還要思考哪些訓練方法幫助他們實現了卓越。這並不總是件容易的事。

正如在許多情況下,只要你已經想出了怎樣來正確地提問,就已經知道了一半的正確答案。

刻意練習針對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它針對每個想學習怎樣畫畫、編程、變戲法、吹薩克斯管、寫出“偉大的小說”的人。它針對每個想提高自己的撲克牌技巧、壘球技能、銷售技能、歌唱技藝的人。它針對所有那些想掌控自己的人生、塑造自己的潛力、不向命運低頭、不甘心於現狀的人。

導師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幫你創建心理表徵,以便你能監測和糾正你自己的表現。

從事目的的練習十分重要,不能只是漫無目的地重複同樣的動作,而不制訂提高與進步的清晰目標。

“每次都要把動作做正確,一次又一次不斷地累積,直到每一個細節都能做到卓越,而且到成爲你根深蒂固的習慣爲業。”

反覆做一件事情,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並且聚焦於在那些方面取得進步,試着採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直到你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有些藝術家甚至十分擅長仿製,以至於他們可以靠僞造爲生,但是,這通常並不是練習的主要目的。藝術家並不想製作出與別人作品很像的作品;他們只是想提高技能,改進指導專業特長的心理表徵,並運用那些專業特長來表達他們自己的藝術願景。

我們只有努力去複製傑出人物的成就,失敗了就停下來思考爲什麼會失敗,然後再去複製,一旦失敗了,再次停下來思考原因,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才能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徵。成功的心理表徵與人們的行爲而不是思想緊密相連,這是一種拓展的實踐,着眼於複製原始的作品,這種複製行爲可以創建我們尋求的心理表徵

任何一項相當複雜的技能,都涉及一系列的組成部分,你可能更擅長其中的某些,不太擅長另一些。因此,當你發現自己再難以有所提高時,可能只是那項技能中的一兩個組成部分在妨礙你,而不是所有的組成部分都在絆住你。問題是,到底是哪些呢?

於是,當其他跨越停滯階段的方法都不奏效時,你應該試一試這種方法。首先,搞清楚到底是什麼讓你停滯不前。你犯了些什麼錯?什麼時候犯的?逼着自己走出舒適區,看一看是什麼攔住了你前進的路。其次,設計一種練習方法,專門來改進那個特定的弱點。一旦你已經弄懂了問題是什麼,你也許能夠自己糾正,或者,可能得向一位經驗豐富的教練或導師尋求建議。不論是哪種方法,在練習的時候要重點關注發生了什麼;如果依然沒有進步,那就需要再試試其他方法。

保持動機也許是每個投入到有目的訓練或者刻意練習中的人最終要面對的最大問題。

新年決心效應

對於那些長期保持有目的訓練或刻意練習的人們,有一件事情與之相似。他們通常培養了各種習慣,幫助自己繼續前行。我覺得,所有希望提高在某一行業或領域中的技能水平的人,應當每天花1個小時或更多的時間,專心練習那些需要全神貫注投入才能做好的事情。這是一條經驗法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