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壋改田的記憶

一九七四年七月的我,年滿十七歲,高中畢業後,由於是農業戶口,回到本住址長陽縣平落區曉麻溪公社安峯大隊第三生產隊參加勞動,也叫回鄉知識青年。

七十年代中期,農村還沒有解決喫飯的問題,大部分農戶缺糧食喫,全國掀起農業學大寨的高潮,爲糧食高產,打壋改田,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每個大隊在大隊革命委員會的組織和領導下,從大隊所屬生產小隊抽掉3至5人,組建農田基本建設隊,把坡田改平田,叫坡改梯。遇溪溝,挖槽架拱,填土造田,在當時,爲農業增加糧食起了決定性作用。

我回到家裏後,被三隊隊長安排去基建隊。開始在六隊,離家五里路,早去晚回。我去時,已打壋有好幾條了,一條壋一般長30至100米,高3米。

打壋改田面對的就是岩石和黃土。坡田改田,就是在坡田低處用石頭壘起,在上面填土,人工改變成平田。

一個基建隊,有五十人,基建隊隊長是大隊安排的,有付隊長,會計,隊長安排生產,付隊長後勤,會計負責記工,但全天參加勞動。

隊員,年紀大的(40以上)大部分是四類分子,十來個人,其餘是30歲以下的青年人。年紀大的有經驗,年紀輕的有幹勁。

勞動工具是,剛千,八方錘,鐵㯧,木鍬,木方,元木,硝酸銨鋸末,雷管,導火線,最先進的工具是一部板車。

勞動分配,在基建隊出勤天數,由基建隊開出證明,在本生產隊記工分,年終計算分值和工分糧。每人出勤一天補助半斤糧食指標,自負糧食錢。基建受益生產隊,負責工具的購買,每人每天補助5分錢的生活費。早餐在家裏吃了去上工,中餐在基建隊喫,晚飯因回家在家裏喫。

我學回了打炮眼,礶炮藥,炸石山。擡巨石,砌石壋,幹勁十足!冬天打炮眼雙手被震的滿手是裂口,血流滿手,熱天掀石頭,臉面石頭熱氣大汗直冒,在這樣的環鏡中,都不叫苦。因沒從事農田農活,人滿17歲了,勞動了半年,在生產隊評定每天工分9分(一級勞動力每天12分)。

上世紀打壋,石頭有多大,用人力把它放在合適的地方,用人力擡,有時十來個人擡一個石頭,有時用元木墊底,人工向前趕,做的石壋穩如泰山!那時,鍛鍊的我。

現在,社會進步了,機械化程度高,打壋還有水泥沙漿,還是不如上世紀的壋!

還有上世紀的糧田,現無人耕種,荒廢成林,沒人種地了!但是,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坡改梯糧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