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一篇

昨晚兒子9點沒寫完作業,我禁止他當晚和第二天使用我的手機。他一下子崩潰了。哭得鼻涕都出來了。他是因爲有個遊戲只有一天體驗。他很想能玩。我先不管他拍桌子低吼。但我告訴他,原因是白天沒安排好時間,沒把重要事完成。如果當下哭,繼續壞情緒,那麼當下又沒安排好時間,沒能把事做完,後面10點半還寫不完作業,就更不能看和第二天看電視了。現在沒手機了,至少還有電視。他想想也是,只得調整自己去適應。可畢竟帶着情緒,心情也不好,腦子也亂,寫得也一團糟。

而且沒吸取教訓,又磨嘰到了10點半沒寫完。我宣佈第二天沒電視看。他徹底怒了。後來找我去看他怒時在牆上畫的說媽媽語言攻擊他,說媽媽無情冷漠,媽媽壞。

我於是換種方式,即採取站他這一邊,一起說管他媽媽的不是。孩子一聽明白的。

後來快12點了孩子還沒寫完作文。我倒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挫敗感和失望,發泄到孩子身上去了。我說一直催你寫,你不寫,我覺得我很失敗。兒子一聽,小肩膀一沉,腦袋一低,整個人自尊矮了下去。能感覺到他真被我打擊到了。他說是我失敗。你不要這樣說,你每次這樣說我都難過得要哭了。

後來我到裏屋自己去看書寫作,兒子進來提醒我不要生氣,說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但還有明天,還有更重要的事。他也確實有所體悟。

他去繼續寫作業。有陣子他又抄串行了。於是有點破礶破摔逃避的做法,去玩玩具,翻看自己喜歡的書去了。後來我完成我的事了,就又提醒他又說了一通。而且自以爲說的是事實,很冷酷殘忍地先說他完不成,然後又去鼓勵他堅持。我是想先激將再幫忙嗎?

後來讀兒童心理學有兩點啓發,也對此事有1點疑惑。

啓發一,寶寶有適應期。我們堅持一種調整行動,他們會適應我們的作息安排。這說到底,是我們大人的行爲安排在做榜樣,也是我們要有要求引導。比如小芳就要求嚴。我確實要求低。對孩子要求低是不嚴,不嚴是惰。

啓發二,寶寶越是哭鬧越是不安全感。舉的是睡眠訓練。就是孤獨,恐懼,失落,所以哭泣不安。而這時不去給他安慰,他則缺失安全感和愛,他則會變得冷漠,不會分享。而去安慰,他則會以哭鬧爲手段來達成自己某個目的?  這是啓示也是困惑。我感覺到孩子的冷漠,也感覺到自己的冷漠。但我能感覺到孩子爸爸的照顧他人情緒的周到。這看是說情商,其實是和我們的成長教育方式和內心安全感有關。我決定不去管別人,所以冷漠不關心他人。我只在事發時宣佈處理結果,並且語言辭犀利。難怪有學生反應我說話的問題。決不止語調問題。是方式,態度問題。所以孩子才覺得被我攻擊到。以前弟弟也有這種反應,說我是豬,甚至把這些字戳到箱子上。

所以當情緒緩和下來時我們應該開家庭會議,心平氣和說說這些事。而當事情發生當下,我該多想想怎樣是有利於孩子的做法和說法。比如他所希望的我哄哄他的方法。其實也是希望我溫柔地分散他的注意力先。

所以困惑是: 怎樣控制情緒,怎樣說話,怎樣做不讓孩子感到受攻擊? 怎樣做有利我和孩子一起養成好習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