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一篇

昨晚儿子9点没写完作业,我禁止他当晚和第二天使用我的手机。他一下子崩溃了。哭得鼻涕都出来了。他是因为有个游戏只有一天体验。他很想能玩。我先不管他拍桌子低吼。但我告诉他,原因是白天没安排好时间,没把重要事完成。如果当下哭,继续坏情绪,那么当下又没安排好时间,没能把事做完,后面10点半还写不完作业,就更不能看和第二天看电视了。现在没手机了,至少还有电视。他想想也是,只得调整自己去适应。可毕竟带着情绪,心情也不好,脑子也乱,写得也一团糟。

而且没吸取教训,又磨叽到了10点半没写完。我宣布第二天没电视看。他彻底怒了。后来找我去看他怒时在墙上画的说妈妈语言攻击他,说妈妈无情冷漠,妈妈坏。

我于是换种方式,即采取站他这一边,一起说管他妈妈的不是。孩子一听明白的。

后来快12点了孩子还没写完作文。我倒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挫败感和失望,发泄到孩子身上去了。我说一直催你写,你不写,我觉得我很失败。儿子一听,小肩膀一沉,脑袋一低,整个人自尊矮了下去。能感觉到他真被我打击到了。他说是我失败。你不要这样说,你每次这样说我都难过得要哭了。

后来我到里屋自己去看书写作,儿子进来提醒我不要生气,说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还有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事。他也确实有所体悟。

他去继续写作业。有阵子他又抄串行了。于是有点破礶破摔逃避的做法,去玩玩具,翻看自己喜欢的书去了。后来我完成我的事了,就又提醒他又说了一通。而且自以为说的是事实,很冷酷残忍地先说他完不成,然后又去鼓励他坚持。我是想先激将再帮忙吗?

后来读儿童心理学有两点启发,也对此事有1点疑惑。

启发一,宝宝有适应期。我们坚持一种调整行动,他们会适应我们的作息安排。这说到底,是我们大人的行为安排在做榜样,也是我们要有要求引导。比如小芳就要求严。我确实要求低。对孩子要求低是不严,不严是惰。

启发二,宝宝越是哭闹越是不安全感。举的是睡眠训练。就是孤独,恐惧,失落,所以哭泣不安。而这时不去给他安慰,他则缺失安全感和爱,他则会变得冷漠,不会分享。而去安慰,他则会以哭闹为手段来达成自己某个目的?  这是启示也是困惑。我感觉到孩子的冷漠,也感觉到自己的冷漠。但我能感觉到孩子爸爸的照顾他人情绪的周到。这看是说情商,其实是和我们的成长教育方式和内心安全感有关。我决定不去管别人,所以冷漠不关心他人。我只在事发时宣布处理结果,并且语言辞犀利。难怪有学生反应我说话的问题。决不止语调问题。是方式,态度问题。所以孩子才觉得被我攻击到。以前弟弟也有这种反应,说我是猪,甚至把这些字戳到箱子上。

所以当情绪缓和下来时我们应该开家庭会议,心平气和说说这些事。而当事情发生当下,我该多想想怎样是有利于孩子的做法和说法。比如他所希望的我哄哄他的方法。其实也是希望我温柔地分散他的注意力先。

所以困惑是: 怎样控制情绪,怎样说话,怎样做不让孩子感到受攻击? 怎样做有利我和孩子一起养成好习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