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讀《毛澤東早期文稿》

有這樣一個青年人,一沒資源,二沒背景,白手起家,於之後短短的二十年多年裏,在世界的東方縱橫捭闔。締造了一個世界最大的政黨,建立起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讓四萬萬人民站了起來,成爲偉大的開國領袖。

他就是毛澤東,一個放在歷史的長河裏熠熠生輝的名字。

70年前的初夏,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周恩來總理提出“學習毛澤東”這一命題,他說,“決不要把毛澤東看成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祕的、無法學習的領袖”。

從一個普通人到偉大領袖,成長的軌跡是清晰可見的。有幸讀到了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鎮社之寶《毛澤東早期文稿》,收錄了自1912年6月至1920年11月,毛澤東陸續撰寫的論文、信函、章程、紀事錄、報告、啓事、詩詞等作品,洋洋灑灑共有152篇。

橫空對話彼時的毛澤東,他對國家和社會、對哲學和人倫、對革新教育和打好學問功底、對鍛鍊身體和完美身心,以及擔負救國救民神聖職責等一系列問題都有着密切的關注和深入的思考。而很難相信,這些作品出自一個年僅二十多歲的青年人。

翻開這本《毛澤東早期文稿》,躍然眼前的那些百年前關於青春、關於民族、關於未來的洞察與思考,也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重新思考青春的意義。

01 立志救國尋找真理之光

一百年前的今天,積弱的滿清政府已走出歷史舞臺,剛趕走列強侵略又迎來軍閥混戰,救亡圖存的口號已喊了多年,仍是看不到有希望的明天。

16歲的毛澤東便已熟讀梁啓超和其他啓蒙學者喚醒中國青年人的文章和革命黨的報紙,立志改造社會,不做迂腐的學者。

17歲那年,他寫詩贈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他的志向,不是個人的功名富貴與錦繡前程,而事關着民族危亡與中國的未來。

在1917年8月給黎錦熙的信中,毛澤東還說:“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無志;終身未得,即終身無志。”當時,他因未得大本大源之道而心中茫然。

而到了1920年夏後,毛澤東心中的解決中國問題的大本大源之道開始明晰起來。

對中國問題,“不贊成沒有主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解決”,“要有一種爲大家共同信守的‘主義’”;“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纔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

是救國的理想讓他尋到了那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並始終如一地將其貫徹到行動中去,走過了艱苦的長征路,打贏了抗日的持久戰,迎來的解放的新中國。

02 博覽羣書帶來洞見之眼

1916年2月29日,毛澤東曾致信蕭子升,列出七十七種經史子集要讀。毛澤東不僅熟讀我國的經史子集,而且把目光伸向浩瀚的宇宙,投向整個世界。在他與友人的書信裏可以明顯感受到,曾廣泛涉獵十八、十九世紀歐洲資產階級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書籍。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毛澤東讀《醒世良言》,一口氣通讀了十幾遍,意識到自己的國家正處在民族危難之中, 感受到國家前途賦予的使命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決心爲國奮起。

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日本對中國之患日益加深,卻未引起國人的普遍警覺。《毛澤東早期文稿》收錄有很多他寫給早年摯友蕭子升的信,其中,1916年7月25日他寫道:

“日人誠我國勁敵!感以縱橫萬里而屈於三島,民數號四萬萬而對此三千萬者爲之奴,滿蒙去而北邊動,胡馬駸駸入中原,況山東已失,開濟之路已爲攫去,則入河南矣。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而國人猶沉酣未覺,注意東事少。吾願足下看書報,注意東事。”

年僅23歲的他,竟然對中日關係已經具有了如此深遠的洞察力,“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看到此處真是詫異之極。但仔細想來,正是因爲他的博覽羣書,自然會眼觀四海,審視古今,訓練出常人難有的洞察之眼來。

03 全面發展力求文武雙全

在《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收錄了青年毛澤東首次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叫《體育之研究》,共八章7000字,洋洋灑灑、文采斐然。

他把體育運動與國家和民族的強盛聯繫起來,縱論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開頭名義“國力恭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點出身體是知識和道德的載體這一共識,論述了德育、智育、體育三者的關係,批判了傳統教育制度中忽略體育的弊端。

毛澤東極力讚揚“文武全才”“身心並完”的古代聖賢之人,認爲那些能文能武者“皆可師者也”,認爲“勤體育則強筋骨,強筋骨則體質可變,弱可轉強,身心可以並完。”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

進行體育鍛煉,有強筋健骨,增長知識,調養感情,增強意志等諸多功效,而“意志也者,固人生事業之先驅也。”

這期間,毛澤東還在日記裏寫下了個性鮮明的那句話: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不僅文章錦繡,體育運動一樣沒落下。正是一生的勤勉訓練,纔能有後來世人皆知的61歲暢遊長江,寫下“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閒庭信步”的豪言壯語。


讀完《毛澤東早期文稿》,最大的感受就是,偉人的起點也可能非常平凡,一個出生於湖南湘潭縣韶山村的普通農民家庭的青年人。但偉人的起點也可能有那麼一點不同,從青年時就已尋找真理之道、樹立理想之基、跋涉奮鬥之路。

反觀現在金錢致上、娛樂致死的社會狀態,青年們稍不留神便會被裹挾其中。宅男腐女,“4B青年”,對社會發展冷漠麻木,替明星罵架羣情激奮,二十多歲迷茫,三十多歲啃老,早已不是個別現象。

有人會說,這是個和平的年代。我們現在既不需要救亡圖存,也不需要打倒列強,何必要學偉人一樣立志與奮鬥呢?

可是,君不見以美國爲代表的多國向中國發起口誅筆伐,索要鉅額疫情賠償;對以華爲5G爲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和貿易進行聯合絞殺;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中美金融戰也已全面打響;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在香港策劃暴亂、向臺灣出口大量先進武器、航母戰鬥羣屢屢闖入南海……

風雲詭譎的國際局勢,看似平和的環境實際上蘊含了多少靜水流深,暗潮湧動。當下之中國,業已危機重重,和平年代的圍困,也能四面楚歌。

毛澤東寄希望於青年一代,曾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讀罷此書,再想此話,承偉人志,力有千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