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媽媽是這樣的

高考牽動千家萬戶,其結果的產生,一定與家庭付出與孩子的努力成正比。家庭是社會最小單元,孩子是家庭核心。有了小孩,從上小學中學一直考上大學,這十二年艱辛的培養歷程,我想是個家長,都能說出一大堆話題。各家孩子千差萬別,教育付出千差萬別,但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卻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金榜題名,考上好大學。爲了這個目標,大家拼盡全力!

高考倒計時那段時間,我與一位高三學霸媽媽阿華聊天了幾次,有此記錄和感想!

“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自己帶,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孩子。我們的確辛苦了18年。”高考前阿華問我當時怎樣照顧自己孩子,我說了上述的話。

那時我小孩上初中高中都在學校食堂裏喫飯。晚上早晨這兩頓飯是我自己忙碌做的,說不上做的有多好。由於我上班離家遠,中午不能回家做飯。那時也沒有車,交通不方便。我們夫妻工作都忙。身邊又沒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

對於給我小孩報輔導班,消息也少。那時沒有手機微信羣,少有與其他家長交流。我都是與單位同事交流孩子學習班情況,看着人家小孩報什麼複習班,我就回家給孩子報。

總之,現在孩子,無論後勤、課餘輔導班類型、家長交流信息獲取渠道,還是家長投入精力、錢等等方面,比我孩子那時候要豐富科學方便的多。

我是不算好也不太上心的家長。跟眼前這位好友阿華,一位高三學霸孩子的母親直接無法比較。

重點就說說這位學霸媽媽吧。如今高三家長是怎樣付出的。

今天想起這個話題,就是佩服她的教育方式,從而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不得當。

時間上全情投入。她爲了孩子有更多時間學習和休息,去年9月份孩子高三時期就在學校門口租房。(本來她家離學校也不遠,15分種電動車就到了。)

爲了照顧孩子時間上充裕又靈活,她從原來醫院崗位調到我們學校不太坐班的崗位。

美食誘惑。每天三頓飯飲食,一週沒有重複的食單。在手機存有上百張自己做飯的圖片,讓我看,我當時都驚到了。這麼厲害。佩服得五體投地。

關鍵是她的孩子是學霸。本市重點高中重點班,全校高三年級1200多名學生,排名年級前10名。高三上半學期,孩子學習重要時期,還鼓勵孩子業餘時間報奧數班,參加全國競賽。我聽着她說這些,她小孩就是北大清華的目標。

她在家長羣裏很活躍。分享孩子學習心得。加入家長委員會,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家長學生溝通工作。還成爲每週日晚輪值家長。(這是學校家長陪讀日活動安排。一週七個晚自習家長輪流陪在孩子的班級,做監督老師。)

她沒有放過任何關於高考方面的信息。參加學校高考培訓教育及市裏高考方面專題講座。只要關於孩子高考啊學習啊等方面的內容,都親力親爲,全部參加,無一疏漏。

說到這些,每次阿華臉上都熠熠生輝。看的出,這全程全方位參與,存在感超強,也促成她的成就。還說明,高考孩子的後勤僅僅是家長陪伴的一部分。而對其他孩子學習方法探究,以及自己孩子還有什麼需要提高的弱項課程,與老師經常交流溝通,參與高考相關全部環節,等等,都應該是家長關注關心的點。這些都是讓孩子保持好成績的助力器。

現在高三孩子,各種輔導信息的獲取很方便及時透明。她也非常用心,全面跟蹤,不放過任何信息。做好自己該做的,不留遺憾。是她說的最多一句話。

每次聊天,她說的那些用心做的地方,我都經不住捫心自問:我,就是不合格的母親。她,就是別人家孩子的母親。

對比我的孩子當時實況,仔細打撈着我與孩子教育參與互動知情的各項,想到自己做的,再比較她付出的,我是直接被她的高考狀態給秒殺!

孩子的優秀,背後有多少家長在默默奉獻全力付出。關心孩子的成長,參與孩子的成長。絕對不是一句空話。我在阿華身上看到一種力量。積極向上,不斷努力不斷調整不斷適應不斷跟進的力量。

孩子教育,就是讓他們自己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自己想要成爲什麼。在家長陪伴引導幫助下,孩子的目標堅定篤定。

孩子咬牙堅持的過程,家長的細心堅韌柔軟慈愛耐心顯得尤其重要。多陪伴孩子,給於最大的幫助,這是情感的表達,是關心,是愛,更是責任。

回頭看看,我孩子高中階段,我沒有跟得緊看得嚴深得進孩子的學習和思想中,高考後小孩考了二本普通大學,到現在我心裏還有小小遺憾。雖然,我小孩沒有說什麼,可我自己有反思和後悔。我與眼前學霸的母親比較,臉紅無顏。心中這個痛,會跟着一輩子的。不是孩子給我的,是我自己給自己的,自己意識到。

現在高中學習,不是過去我年輕時父母對待我的那個年代,也不是十年前我孩子參加高考的樣子。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教育手段進步。網課教育,手機學習,多媒體學習。

學校家長參與度在變化。家長之間維繫的手段在進步。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經濟投入最大化。“再窮也不能窮孩子”這句話在家長教育投入上絕對是金句。

這些方方面面,作爲今日家長比我們教育孩子的年代先進許多進步許多開放許多。

與時俱進地終生學習,不管何時都是硬核。雖然我今年沒有高考的孩子,也不能準確說出今日高考之新之變具體在哪裏。但身邊這個好友阿華對孩子的培養教育,卻讓我看到高中學習的創新變化。手段更新,方式更新,高考改革的創新,高考報名填志願的創新。

家長,始終是待命狀態,與孩子老師一起,成爲高考裏的新生。考學生考家長考老師,三條線,哪條線都不能弱,不能斷,並肩向前。這樣相向努力,匯聚一種超能量,應對高考,孩子會發揮最好,考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補充一下。好友阿華的孩子參加全國奧數國賽數學組得了獎,是本市實驗中學近3年數學奧數國賽得獎好成績之一。一隻腳已經踏入除北大清華之外國內任何一所一流大學的門檻。高考只要過一本線就行。我的天啊,身邊小學霸真是厲害,我都跟着臉上有光。

二 

高考後與這位學霸媽媽阿華聊過後,我又想說道說道。

友人阿華打電話說孩子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很理想的學校很理想的結果。對於她的付出和親力親爲,孩子有此結果,我一點都不意外!

爲了孩子,放棄醫院科室主任借調到我們學校。期間,她工資減少許多,職稱也停擺一年多。這需要極大的勇氣。有得有失。

關於高考報志願的情況,她報了相關培訓機構,花了1萬元錢。她說,孩子的學習不用操心,其他方面我都要最好的支持。不讓他有分心,不讓他有差漏之憾。

營養配餐,將做飯技藝發揮到極致。她發朋友圈做飯的圖片,一週食譜都沒有重複的。中餐西餐都會做,烤蛋糕麪包,做披薩烤牛肉,水果沙拉,烙餅手擀麪,等等。葷素搭配,色彩鮮亮,擺盤有點像廚王比賽裏的廚師水平。

阿華,那段時間,將時間全部用在孩子上。孩子是時時刻刻陪伴出來的。孩子是誇獎出來的。孩子被媽媽的美食喂出來的。……

高考後,孩子給阿華做了自己學做的牛肉麪。牛肉西紅柿,紅色湯色誘人。阿華髮個圈圖說,小神獸的愛,直達心中。口味心味都爆棚。

高考後幾天,我打電話給她,她正在去煙臺火車上準備參加復旦的單招面試。這樣帶着孩子去參加面試,她已經去了好幾個地方。

她每次說起來,全都是如何解決如何做成了事。每走一步,都在點上。做好後勤保障,最大限度保證孩子休息飲食,並將高考前外圍事情做好,比如單招報名,高考志願填報培訓,等等。

給予孩子各種體貼的關心,周到的關愛。孩子在心中會認可媽媽的付出,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學習,最終成就自己夢想,成爲家人的驕傲。

高考是試金石。最後將沉甸甸的果實給了用心播種的每個人。

孩子和家長,各盡所能把自己做的事做到位,發揮到最大能量,那心中的夢想,定能成真。

祝福金榜題名的每個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