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的童書作品紛紛“被批”,這些情節到底該不該出現?

最近一週,正值上海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舉辦時期。

今年的書展比較特殊,在疫情防控依然嚴峻的時期,所有門票均需要綁定實名身份證,網上搶票更是一秒即售空。

這也使得每年火熱的“黃牛羣體”,今年直接啞火,場館內外,也因此變得非常的“冷清”。

至少相比往年,今年的人流量,對於出版社來說,真的是少得可憐,以至於很多出版社都沒有運來特別多的書籍。

一一昨天也去湊了熱鬧,發現真實情況是雖然比往年是少了很多人氣,但是總的來說,依舊是人頭湧動的,而各類作者見面活動也是非常緊湊。

另外我也注意到,充滿家長小朋友們的童書展館可以說是整個場館裏最爲熱鬧的地方了。

而近日沈石溪在書展發佈的新書,也是引起了一波網絡討論的熱潮,原因是其內容中關於大象之間兩性的描寫,頗有爭議。

對於童書中出現的一些敏感的、露骨的、有爭議的描寫和情節,你們怎麼看呢?

1 童書的“成人化”

除了沈石溪以外,其實諸多國內著名的童書作家,都曾經被提出過爭議,甚至還有作者在童書裏對於自殺有非常細緻的描寫,還對於兩性的內容有着或隱晦或直接地表達,這些東西一被發現,立刻就會令家長激動不已。

我曾經在“談性變色的中國人”裏談到過這類現象,只是發生在給自己的下一代的圖書中,更加讓人敏感罷了。

童書的成人化,其實一一覺得,某種程度上也是時勢使然。

很多人說今天的小朋友越來越“早熟”,其實我覺得,這種看法是有錯誤的,並非小朋友真的早熟,小朋友依舊是小朋友,只是他們提前接收了一些信息,畢竟這個世界早已是資訊爆炸,你不可避免地讓他們知道很多成人的內容,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與其藏着掖着,我還是傾向於應該把這些內容、問題都擺在檯面上說。

就跟有段時間,一些關於性知識的少兒教材引起爭議一樣,我覺得中國的家長確實應該適當轉變觀念,而且這些東西,如果能夠敞開了、透明地、循循善誘地和小朋友講明白,反而是一件好事,否則是助長了他們內心的好奇。

但是,童書的成人化,也有很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作家自身的“不節制”。

這些作家,可能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兒童文學作家,可能本來就是創作小說的。一一看了看部分引起爭議的段落,有些寫法,真的是“不夠節制”,甚至還有“色情之嫌”,這就是有些過火了。

這和“前衛”無關,純粹是說明這位作者,並不真的懂得如何寫給小朋友看的書,這和作家的名望、水平也無關。

2 審稿、校對遠遠不夠,家長應該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有人說,這應該都是有關部門的責任,應當前期仔細審稿、監管到位。

但是一一認爲,這其實是不太現實的,不是說審稿不現實,而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有些明顯的不適合小朋友的內容,可能還比較好看出來,因爲有共識。

但是針對其他一些情節描寫,其實是到了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朋友那裏,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這個標準是非常模糊的。

針對此類現象,我看到有電視臺對一些家長進行了採訪,然而其中好幾位家長都表示,“我對這些書不感興趣,我不可能給小朋友看之前我全部看一遍”。

確實,很多家庭,在基本上三年級以後,就給小朋友自主選擇書籍的權力,而小朋友看書,可能在有些家長看來,至少比看手機好,所以也比較支持,買了一大堆的圖書。

然而家長確實應該根據自己家庭、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好把關的工作,不一定是非要孩子看之前你全部看一遍,至少,你應該查一查書名,查一查作者的文風,或者,乾脆就做這一步:努力和孩子一起看,真正做到“親子閱讀”。

儘管對於很多忙於工作的中產家庭來說是非常難做到的,但是,比如一週一次、一個月兩次,還是可以的,瞭解小朋友的內心世界,從他們愛看的書、愛看的動畫裏,都能略知一二。

3 不要過於敏感,也不要過於“前衛”

總結起來,就是這兩句話了。

童書,可能是如今電子書市場依舊很難佔領的“淨土”,因爲依舊是有很大佔比的家長,喜歡給小朋友紙質書看,而且童書有些版式、印刷、裝幀,也是電子書永遠達不到的效果,更不用提某些精美的立體繪本了。

對於給兒童看的書籍,我們應該各位認真地看待,沒必要過度去監管,畢竟應該讓小朋友知道一些基本的常識和知識,但是,也不要太過思想前衛,小朋友的內心是極度敏感和脆弱的,不要把他們的承受力當大人看待。

你的孩子會看哪些童書呢?你是如何選擇的呢?我們評論區見。

徒步看天下

歲月拾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