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识是缘,遇见是恩。看了太多的教育理论,却在实践操作中经不起推敲,以下是我的个人实战经验,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但简单有效且易操作,愿与大家共享。由于是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写的,时间仓促,篇幅有限,有词不达意之处,还望海涵。

关于未来

背景一:中国西部大开发虽然提了很久,以至于被大家遗忘了,但实际上西部大开发从未间断过,而且中国的发展一直都是东部海上贸易和西部陆地贸易并驾齐驱,这当然也得益于我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为欧美只拥有海运,俄德只拥有陆地贸易,而中国一直是海陆两条路并行。

大数据告诉我们,目前东部开发已经趋于饱和,海运贸易在被欧美不断使绊子打压的情况下,近一两年政府把发展重心转移至西部的陆运贸易,并下目标书鼓励大力发展川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而且近几年这几个城市群的外贸涨幅均在20%以上,扩大内需,发展拥有世界75%的人口和已知能源的欧亚大陆,正是提升内需的精准投放之需,并以此来促使经济迅猛且均衡发展。

建议一:在此背景下中国必然迅速崛起,屹立于世界之林未来可期,而且东西部并驾齐驱,所以说未来的孩子们不再只是中国公民,更是世界公民,出国留学深造依然重要,但如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大显身手,最好是学成回国,参与到西部大开发中来,未来机会更多、奋斗的意义更深远,当然付出的艰辛也更多。

关于择校择业

背景二:清北曾经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神话般的存在着,如今依然是多数中低产家庭望尘莫及的高等学府,然而它们为国家培养输送的人才却远远低于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甚至都不及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据大数据显示,清北毕业生除了部分国家领导人和自主创业者以外,百分之五六十甚至七八十的学生选择了出国上藤校深造,并且像施一公先生一样选择回国报效祖国者不及30%,大部分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选择在国外“优渥”的环境里发展,实际上已经背离了读书求学、培育国家栋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衷,当然,如果活着的目标只是为了物质优渥、精神自由者,那就另当别论了!

然而,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孩子读书只是为了吃饱饭,只是为了看起来比别人物质富裕,所谓比别人过得好,那完全可以初中毕业去精学一门手艺,或者上个普通大学自己随便做什么,房子车子面子、家庭事业双丰收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如果我们舍不得孩子当兵或者上国防大学,担心孩子吃苦受累还不赚钱,那我们真是把孩子当成了宠物养了。没钱的确不幸福,但有钱就一定能幸福了吗?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就是追求所谓的幸福吗?幸福到底是什么?谁有标准答案?小富即安还是大富大贵?名利双收还是家财万贯?

我无知地认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幸福的真正意义,与生命长短没有关系。

而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是自己的,长大后女孩是别人家的,男孩是国家和社会的,如若不能做点贡献,活多久都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至于幸福,它没有一个真正的尺度和标准,有人以得到为幸福,有人以付出为幸福,所谓凡尘世俗幸福的人也都是有烦恼的,任何一种人生都是喜忧参半,并没有完全无忧无虑的幸福,而做点事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

建议三:在此背景下,如果孩子愿意,我们也舍得孩子,等孩子学有所成之后尊重孩子的选择,把孩子交给国家和社会,把孩子的未来交给孩子,别拿养老送终羁绊孩子!

所以,不擅长也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可以选择学习精湛的技艺;好好用心学习的孩子打好基础,智力更高的孩子专于一行,精深钻研发展尖端科技,争取有所突破;思考力强的孩子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而好动体能好的孩子可以考虑国防生、军事警察院校,以上方法抛却所谓阶层面子,简单有效,同样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更好的为祖国效力。

关于家庭

背景三:如今,一个家族的成功,甚至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是三代人共同努力托举的结果。

恰如黄光裕(国美创始人)的祖父是大地主,外祖家族是泰国巨富;曹德旺(玻璃大王)的曾祖父是地方首富,父亲是在海外赚了大钱的归侨,哥哥是副省长。

黄光裕和曹德旺的成功,背后都离不开祖传的天分、几代人的经验积累和耳濡目染的传承,绝不是我们寻常百姓子弟能达到的。

马云的父亲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副处级,母亲崔文彩是评弹演员。马化腾的父亲是盐田港集团董事,其腾讯公司早期法人是马化腾的母亲并非本人;王兴(美团创始人)的父亲是龙岩市的水泥大王和亿万富翁……

哪怕我们印象中出身极度贫寒的刘强东,虽然父亲只是个跑船的小老板,但祖父也是资本家。

王石(万科创始人)父亲是大别山老红军,母亲是1945年参加革命的东北锡伯人。解放后,父亲官居郑州铁路局副局长;母亲是郑州火车站副站长;前岳父王宁是广东省委副书记。

柳传志(联想创始人)父亲柳谷书解放前是上海金融系统的地下工作者,是新中国第2号律师证持有人。

冯仑(万通创始人),祖上是地主,后来破产;父亲是陕西某国企工会负责人。

虽然,黄光裕和刘强东小时候都出身贫寒,可能会存在一点争议。但从祖父那一辈来看,他们家族都有着深厚的商业传统,都曾积累过巨量的财富。而且,他们的父辈,也都是生意人,而不是普通家庭。

而我们最尊敬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曾创办贵州镇宁民族中学,退休前是都匀市政协副主席,母亲是中学老师。其前岳父孟东波是四川省副省长。

以上成功人士基本都是上层精英家庭出身。他们的祖父辈或者父辈,都在社会上有较高的身份和地位,或者在事业上(文化、教育、商业等)有一定的成就。所以一代人的成功靠三代人的学习和托举。

建议三:读完了上文才明白我们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忽略了自己的进步。允许自己失败、懒散,却不允许孩子失败,总是给孩子报五六门课程,而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停留在上学时代,其实我们业余也可以学习很多课程和知识。

而且给孩子报课必须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基础好的可以拓展,基础不好的先补基础,多而无益,适得其反;各方面都好的孩子除了数学、物理拓展以外,主要是查漏补缺,可以考虑以培养自主学习思考能力为主,不建议报班。

关于当下

1.手机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所以两相其害取其轻,宁缺毋滥!各种以手机为理由的学习都是撒谎,至少是帮不到孩子的学习。

一句话硬道理:想学没有手机一样能学好,不想学,拿着手机学习,只会受干扰越来越差,甚至满盘皆输。当一个活了四十几岁的成人都戒不了手机的时候,就不要指望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可以自觉控制手机,就算能控制,那也只仅仅是家长所看到的样子。

至于与社会脱节之类的,完全可以通过家长陪伴沟通,把新闻、微信、抖音各种APP的信息筛选后传授给孩子,也可以陪伴用电脑,看电视电影,听新闻听音乐,甚至打一些益智游戏。

2.如果将来不做书法家,练字起初最好的办法就是临摹,描得越像越好。字的框架结构有问题,再怎么练都是徒劳无功,而且会把错误的东西重复记忆,与初衷背道而驰。

3.金字塔尖的家庭很少会上清北,因为清北最好的去向很明确,从政、做学问搞科研、自主创业经商三条途径,而金字塔尖的家庭如若从政,无需从最底层起步;而做学问除非孩子喜欢,否则都不会专门去做学问,而是作为副业业余去做学问搞研究;至于通过清北文凭去经商,那他们大部分会选择哈佛、耶鲁、剑桥等藤校扩大视野,与国际接轨。

而金字塔底部能上清北的比例很小,所以说清北基本上都是中产家庭孩子相互竞争,最终基本上拼的是孩子的遗传基因、智商情商逆商和家庭的文化氛围及经济基础。

所以庄子说,万事终究是一场因果轮回,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而毛主席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