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鄉愁”

颱風,天陰,大暴雨嘩啦啦啦的。

窩着讀到一篇文章,談及國內一個“宗族文化傳統”特色鮮明的地區。讀着讀着,竟覺得和自身的成長體驗有太多不謀而合之處。這些體驗,離鄉在外的日子裏是感受不到的,回鄉暫住的這段時間“身在此山中”,才格外濃烈地激起種種回憶、種種思慮。

於是想,這不僅僅是“地域差別”的問題,而是大時代潮流之下,多元價值觀萌芽、林立,代際觀念尖銳碰撞的問題。

原文精彩的幾段,摘錄在下面:

【故鄉】 是個好地方,那裏蘊涵了很深刻的歷史文化,在小城裏每一處。它的每一條小街小巷都像是這座城的血脈一樣,它會跳動,但總是緩慢地。這是身爲 【故鄉人】 所爲之驕傲也受益其中的一部分。

但世界上很多事情都這樣,一面我們覺得自己因其受益,不免發現無形之中自己被捆綁其中 【故鄉】 的傳統觀念很強,這是無法改變的。每一個出生在那裏的人,甚至只是在那裏生活的人,都無法從那個地區的價值觀抽身,它會從四面八方侵入你的生活。

但其實在我看來,大環境既無法改變,只能堅定自己的內心。虛心受教死不悔改,是我在面對旁人用 【故鄉】的傳統觀念圍困時的內心獨白。我愛那座城,但我需要離開它,待我按自己的方式活好了,再回來那個地方,繼續用我的方式愛它。

因爲很喜歡這個地方,才忍不住直接說出這些。但別的方面喜歡得再多,也無法抵消作爲女性在社交方面遇到那麼多障礙束縛時的尷尬。

真希望未來會盡快發生些變化,年輕人能夠因爲受到更好的教育,尤其是通過“走出去”,而有更開闊的眼光(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我的確讚美過很多次當地保留得很完整生動的傳統文化,但如果繼承的代價是讓人們淪陷於對女性的物化,對男性的唯升官發財是舉,那我寧願這文化徹底湮滅,一點也不可惜

雖然【故鄉】存在明顯的性別不平等和傳統婚戀導致的問題,但我並不認爲這種模式延續至今是毫無道理的。甚至在歷史上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恰恰是這樣的模式才維持了這個文化圈中人的生活,讓人們可以擺脫貧困,活得更自由、更安全。直到今天,也很可能有一些人仍然受益於此。

我無意於宣稱某種活法纔是對的,或者互相比較後說哪種更好。但我認爲人應該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應該允許多元的生活方式共存,即使他人的選擇和自己的不同,也可以試着去理解去接受。而且永遠應該給人改變的空間。

這世上的人有那麼多種性格,人的際遇也有那麼多不同,又怎麼可能只有一種方式纔是“圓滿幸福”呢?

嗯。

隨着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個人感受”越來越多地取代“傳統”和“規矩”滲透到年輕世代的血液中。也因此在這個時代,“後浪”們的“鄉愁”大抵如此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