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過去——人設

一個人最大的恐懼來源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活在過去的自己。

人這個角色,六根生來就爲了分別與評判。

比如信任,在我看來,無論客觀還是主觀原因,三次以上承諾沒有兌現,可信度已經減半,說話總是出爾反爾那也沒有可以相信的必要。

但也會有其他角度,對承諾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

常聽到的,“我只是說說而已,你何必當真。”

“說歸說,做歸做。”

“承諾總是要有的,能不能實現再說。”

我們總歸會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喜歡的活法。

我見過有人活成《三十而已》裏的宋東湖,在朋友圈活成一個人設。

“人在江湖飄,混的都是人設。”

我其實很難接受這種不真實的活法。但很多人也會覺着經營好自己的人設是新時代該有的能力。

就像我今天讀到的一句,經營人設沒有問題,只是應該多問問自己,這條路使你堅強,還是軟弱?是從心出發的嗎?

爲什麼想活成人設呢?

這有個前提,你認爲當下的自己是不夠好的,不夠完美的。

世界是由無數個角度組成,總想着找到三觀相合的朋友,其實沒有一個人會和另一個人三觀完全一致。

很多時候,自己覺着高級的東西,在別人眼裏未必高級。

用過去的目光,看現在的世界,自己和別人是沒有進步的。

所以就不用疑惑,爲什麼有的人會說討厭一類人,而發的信息都是迎合他們口味的內容。

他們想讓自己變得高級,可一直把自己和鄙視的受衆放在一類。

還記得我小時候喜歡的那句“做你自己,認清這一點,你沒有義務一定要成功去,但你有義務對自己誠實。”

這是我看世界的角度。

以上每一種都是看世界的角度,也僅僅只是角度。

而這些角度的形成,都是由通過日積月累的體驗,對世界疊加成的獨有認知,也都是腦子裏的過去式。

爲什麼說“讀書如讀人”,透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能看到他的過去,他的經歷,他所有承載的看世界的方式。

也正因爲這樣,所以我還是經常提醒自己,少說多聽多看,生怕自己露怯,不高級。

“閱人如閱己”,向外看的多了,也就刻畫出了自己。

然而不用在意,生命就是一場遊戲,我們都擅長迷失在過去,誰又能說誰比誰高級。

只需要活出自己。

祝福每一個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