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KPI#重啓010#

最近樓管的小姐姐來找我,前後找了幾次,大概是爲了續交物業費的事。反正早交晚交都得交,那我就答應了。由於在外面忙,所以沒有第一時間付款,臨近中午的時候小姐姐告訴我能不能第二天交,“因爲今天的指標完成了”。這種事對於我是沒有什麼影響,於是我就答應了。

沒想到第2天要交的時候,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於是又順延了一天。就這樣一來二去,順了很多天,也就跟樓管混熟了,到今天才把物業費繳了。

談話間,得知物業樓管每天都有業績考覈,每天都要有催繳物業費的業績,於是她也害怕一天爆單,第二天沒單,於是有的熟一點的業主就會溝通下。

樓管小姐姐的心思,我是能夠理解,因爲每天有穩定業績纔是關鍵,可我們換過來想,企業的角度,如果你是老闆,老闆當然希望錢越早收回越好了。那問題來了,爲什麼有這樣的規定?導致業務員壓單呢?

很多做銷售人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尤其是年底,銷售會按照績效要求的業績來完成工作,而超過業績目標的他,自然而然就會壓一壓,留着等明年成交。一方面是害怕明年的成交量減少,另一方面是害怕因爲今年爆單而導致明年的績效指標進一步上浮。

那這些時候就值得我們反思,企業設定KPI和績效考評,一方面是爲了方便工資測算,另一方面是要促進員工們去更好的開展業務去做工作。設定業務目標的方式,一定程度能夠激發員工的幹勁,但也會一定程度的抑制個人能力的發揮,背離了制度的初心,也和老闆的初衷相悖。

一朋友是公司某個子工廠的廠長,他還是廠長助理的時候,曾經去巡流水線,遇到一個工人在休息。他就過去問他怎麼在休息沒幹活,工人回答說“我今天的任務做完了。”他問“那你既然還有時間,就可以繼續做啊。”工人回答讓他接不上來的話:“我每天的任務就是這個量,其他人也一樣,我是效率高,我忙完就行,如果我工作量上去了,明年我的績效就不是這個量了,我何必呢?”

制定制度從來不是一頭熱拍腦子決定,而是要考慮任何一個制度都有激勵效應,可能是正激勵,也可能是負激勵。很多企業還是應該去思考更合適的激勵機制,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否則陷入這種壓一壓藏一藏的困局,對大家都沒好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